卢姓的主流形成于春秋初期的齐国,是一个以采邑名称命氏而得的姓。齐国的始祖齐太公名尚,本姓姜,因其先祖于虞、夏之际被封于吕(今河南南阳县西),“从其封姓,故曰吕尚”。吕尚因辅佐周武王灭商有功,于西周初受封于营丘,建立齐国。
伍姓的来源比较单一,不像其他姓氏那样复杂。史传春秋时期,有个叫参的人任楚庄王的侍臣。时楚庄王率兵攻打郑国,郑国向晋国求救,晋国就令荀林父为将军率兵救郑,及至晋军赶到,郑国已被楚国打败投降。在与晋军战与和的问题上,楚军内部意见不一。
蔡姓源于古蔡国。周武王姬发灭裔后,封功臣昆弟,将弟弟叔度(周文王第5子)封于蔡(今河南上蔡西南),建立蔡国。叔度封蔡时被称为蔡叔度,与兄管叔鲜、弟霍叔处有一项共同使命,即帮助、监督被封在商朝旧都的殷纣王之子武庚禄父管理殷商遗民,史称“三监”。
说到苏姓,人们自然会想到蜚声中国古代文坛的“三苏”(苏洵、苏轼、苏辙),他们父子3人是四川眉山人。关于苏姓的姓源,在苏洵族谱的《后录》中也有非常清楚的交代:“苏氏之先,出于高阳,高阳之子曰称,称之子曰老童,老童生重黎及吴回,重黎为帝喾火正曰祝融,以罪诛,其后为司马氏,而其弟吴回复为火正。
蓝姓,系承子向,源出蓝田。《竹书纪年》载,魏惠王三年(公元前367年),秦子向受封为蓝君,食采于蓝邑(今陕西蓝田县),其子孙遂以封地名称为氏,称蓝姓。这支蓝姓人后来发展成为中国蓝姓族群的主体。另外,在秦子向前后受封于蓝邑(今湖北境内,具体地址不详)的楚国公族,也有以地名“蓝”作为自己姓氏的人。
江姓源于古江国。唐人林宝《元和姓纂》说:“赢姓,颛顼元孙伯益之后,爵封于江,后为楚所灭,以国为氏”。伯益因助禹治水有功,禹要让位于他,他避居箕山之北。伯益的后代大约在商代或西周初受封建立江国。古江国的国都在今河南正阳县东南大林乡涂店附近。
邹姓的来源比较复杂,据有关史籍记载,来源有四:其一,出自古代九黎族。上古时期,生活在中原西部的黄帝部落与东方九黎部落发生激烈的军事冲突,黄帝战胜九黎,擒杀了九黎部落酋长蚩尤。之后,黄帝将部分九黎人迁徙到邹屠(今河北涿鹿县东南)。
许姓是一个古老的姓氏。唐代颜师古称:“许氏,许由之后也。太岳之胤有姜信者封于许国,其后为楚所灭,末裔亦姓许。”又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记载:“许氏出自姜姓。炎帝裔孙伯夷之后,周武王封其裔孙文叔于许,后以为太岳之嗣,至元公结为楚所灭,迁于容城,子孙分散,以国为氏
欧阳氏源于春秋时期的越国。越王勾践通过卧薪尝胆,雪耻复国,势力强盛,一度称霸于世,传到第7代君主无疆时被楚国所灭。楚灭越后,封无疆的次子蹄于乌程(今浙江吴兴县)欧余山之阳,为欧阳亭侯。其子孙有的以欧阳为姓,有的则省称欧氏。
毛姓出自西周王族,与地名“毛”有关。在西周初期分封的诸侯国中有两个毛国,都是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的封国。受封之一为姬明,是周文王的第9子,为伯爵,故称毛伯明。伯明所建的毛国,据考在今河南宜阳县东北。
2024-03-31
2024-03-31
2024-03-30
2024-03-30
2024-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