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姓源于古蔡国。周武王姬发灭裔后,封功臣昆弟,将弟弟叔度(周文王第5子)封于蔡(今河南上蔡西南),建立蔡国。叔度封蔡时被称为蔡叔度,与兄管叔鲜、弟霍叔处有一项共同使命,即帮助、监督被封在商朝旧都的殷纣王之子武庚禄父管理殷商遗民,史称“三监”。周武王死后,子成王姬诵继位,因其年幼,由武王之弟周公旦摄政。管叔、蔡叔对此不满,散布流言,说周公打算窃取王位,然后串通武庚及东方夷族进行反叛。周公旦兴师讨伐,把叛乱镇压下去,杀武庚、管叔,放逐蔡叔。不久,蔡叔死于迁所。其子胡,能够与父亲的反叛行为决裂,遵守文王的德训,与人为善。周公旦听说后,就派他到鲁国(周公旦的封国),辅佐自己的儿子伯禽。由于胡在鲁政绩卓著,周公旦奏请成王,复封胡于蔡,以奉蔡叔之祀,是为蔡仲。春秋时,蔡国受到楚国的逼迫,曾多次迁移,平侯迁新蔡(今属河南),昭侯迁州来(今安徽凤台),称为下蔡,最后于公元前447年被楚国灭掉。亡国后的蔡国公族以国名为氏,于是产生了中国的蔡姓。


  先秦时期,蔡氏主要在今河南、安徽境内发展繁衍,至战国,蔡姓人因为官,活动的足迹已扩展到燕国、齐国、楚国、晋国、秦国,说明今北京、陕西、山东、湖南、湖北、山西境内在战国时已有蔡姓居民。汉以后,蔡姓人的活动范围进一步扩大,并在陈留圉(今河南杞县南)形成新的发展繁衍中心。因西晋惠帝时分陈留郡置济阳邵,圉划属济阳,故后世蔡姓人多以“济阳”为郡望。发展至今,蔡姓成为名列第44位的中国大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46%,分布广远,而以广东、浙江、江苏、四川为多,这4省的蔡姓,约占全国汉族蔡姓人口的44%。


  在今清远市域,蔡姓是名列第41位的大姓,拥有族众2.45万,分布以阳山、清城为多,两地蔡姓人口达1.63万,占全市蔡姓人口的66%。


  蔡姓人徙居清远市域,最早一批是在唐末五代,因为五代后期,南唐总兵吴敬元率兵入连州的目的是平息湟川的“蔡丘之乱”。宋代,连州出了蔡总、蔡齐高2名进士。南宋时,连州保安出了个有“奇才”之称的蔡齐基。此人19岁便著有《周易述解》九卷,于南宋嘉定八年(1215)被授予琼州户录。其时,吕祖谦门人赵善谭为琼管安抚,见蔡文章大喜,誊写进献于朝廷参政楼钥报。之后,蔡晋升为琼管安抚。他善书法,写诗尤有造诣。自言从先辈学诗,得四大法门:律诗学老杜,长篇学东坡,绝句学荆公,古诗学鲁直。所作不落旧套,自成一家,颇受时人推崇。


  如上所述,宋代的连州曾是蔡姓人竞显风流的风水宝地,但今已世易时移,蔡姓人在连州人丁不旺,只有1500余口。中以连州镇为多,次为龙坪和西江。后者来源于阳山,入迁于清代。连州镇的蔡姓人的来历未及调查,是否存有宋代蔡氏族支的后裔,尚待查考。


  市域现居蔡氏族支,分别来自省内三水、郁南、博罗、梅县、翁源等多个地方,其中以三水、郁南迁来的最多。如再往上追溯,总源出自福建。蔡氏移居福建,始于唐初。


  据台北《鸿儒蔡氏族谱》载:“先世居光州固始(今属河南),唐武后垂拱二年(686),从陈元光入闽”。这支入闽蔡氏居于漳州、浦州,又迁念都鸿儒屿,其后子孙繁衍,分别迁往龙溪、赤岭及广东各地。唐末,中原战乱,河南蔡氏又有随王潮、王审知入闽者,先居于福建宁化县,后分枝广东梅县等地。据新近由蔡世华主编的粤港桂《蔡氏族谱》记载,徙居浙江钱塘的济阳蔡氏后裔蔡彦礼,其子用元、用明,在王潮兄弟率众从河南固始入闽的时候,也由浙江钱塘举家迁居闽之泉州,后又从泉州分迁蒲阳、青阳、漳州等地。这支蔡氏的后裔后来也播迁到粤、台、港、桂和海外各地。清远各地的蔡氏虽源于福建,但大多经其他地方转迁而来,甚少直接由福建徙入。


  广东三水县独树岗的蔡氏开基祖叫蔡宏,祖籍福建莆田,先世数祖经南雄珠玑巷徙居广东,至蔡宏始迁三水独树岗开基创业。其第8代孙思温为怀集坳仔和阳山太平两地的开基始祖。思温的季子晚生携长子师安、次子智聪由怀集坳仔移居阳山太平钱塘,后又带长子回居坳仔,留下次子智聪定居钱塘,故阳山太平蔡氏的实际开基祖是智聪。智聪生宗华、宗球、宗安、宗煌4子。长子宗华留居钱塘,次子宗球迁居清远滨江,三子宗安迁居英德大湾,四子宗煌失传。留居阳山太平钱塘的宗华生东潮,东潮生敬斌、敬可、敬池、敬松、敬台5子。兄弟5人于明万历年间分迁各地。其中,敬斌、敬松迁今清新禾云,后裔散居禾云富罗、五爱和太和蔡屋等地;敬松的第四子元富后又返回阳山祖居地创业,其后裔最为兴旺,播迁到阳山太平、七拱、杨梅、水口、阳城、青莲、犁头、岭背、黄坌、黎埠和连南寨岗、连州西江等地。今阳山8600多蔡姓人,多属其裔。迁居英德大湾的宗安,至今已传22代,后裔除聚居大湾麻步村外,还衍居到大湾前洞,小联和浛洸镇的三江村,近1500 丁口。


  郁南连滩蔡氏开基祖叫蔡世文(号峰山),约在明嘉靖中由福建南靖县迁到那里。清城区蔡氏的主体族支属其后裔。蔡世文生士永、士典、士钊、士德4子。清城横荷大有的大岗面,车头的茅埇、明眼塘等地蔡氏属其长子士永的后裔;龙塘四合的大沙村、显福村(部分),金沙的三大丫,横荷玉塘的大冲口,车头的新村,源潭铁厂村等地蔡氏属其次子士典的后裔;横荷的黄塘山边、挞石、大江边、元罗岭、上寮、下寮,龙塘的白鹤塘,石角的小河西社、坑屋等自然村蔡氏属其第3子士钊的后裔。


  龙塘潮埇村,横荷玉塘、青山村3处蔡氏属同父所生的3个房支,原居惠州博罗秀岭,父舜儒死后,长兄振玉带着母亲和两个弟弟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由原居地迁来清远城南,振玉居龙塘潮埇村,其弟振瑞、振业分别居横荷玉塘村、青山村。佛冈龙南铺头围和清新笔架山蝉眉坑、黄藤峡蔡氏属同一族支,其先祖蔡廉于明代由翁源周陂迁居今佛冈龙南铺头围立支发族,后裔分迁到今清新笔架山等地。清城源潭铁厂尾村的蔡氏,则来自惠州雷公岭,入迁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还有清新回澜葫芦洲蔡氏,入迁于清代,开基祖叫蔡克定。其迁出地存有两说:一说来自惠州博罗白沙滩;一说来自三水独树岗。到底来自何处?该村蔡氏族人还在进一步查考。


  曾对清远古代文明作出过积极贡献的清远蔡氏族人,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里更加闪光溢彩,一批新的族星正在茁壮成长。兹选介几位于后。


  出生于清城龙塘大沙村的蔡仲光,1988年创办广东远光电缆实业有限公司,现有固定资产近3亿元,年产值18亿元,公司占地面积近2万平方米,其中厂房面积8600平方米,拥有国内外一流的生产设备和装备精良的检测设备。公司产品获“广东名牌产品”称号,“光”牌注册商标被认定为“广东著名商标”,成为中国电线电缆行业重点企业和产品质量国家免检企业,为“广东省百强民营企业”之一,“清远市纳税A级企业”。蔡仲光本人被推选为广东省第十届人大代表,评为广东省劳动模范、中国优秀民营科技企业家、广东省优秀民营企业家、清远市第四届十大杰出青年,并当选为清远市政协常委和人大代表。


  阳山青莲镇岭脚村人蔡能强,是阳山粤北行健康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他的公司主要利用当地农副产品的资源优势,开发生产具有粤北特色、有益人体健康的绿色食品。现已成功地开发出天然野生茶系列、中药袋泡保健茶系列、姜糖、灵芝糖、酥心糖系列、淮山蛋卷、高级食用菌及高级特产礼合等系列180多个品种。产品畅销珠江三角洲及港、澳和东亚南市场。其中10多种中药凉茶,已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广东食品文化遗产”保护。


  蔡桂贤是清城横荷曲塘村人,现为清远市贤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一度成为地标建筑的清远市首座32层的和富广场,即为该公司的精典作品。多年来,他为家乡各项建设共捐资100多万元。


  还有清城横荷曲塘人蔡国强,多年来投资房地产,艰苦打拼,事业有成。他为人热情,乐善好施,关心和支持公益事业建设,为清远中小学校舍建设和家乡的公路建设累计捐资8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