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姓的来源比较单一,不像其他姓氏那样复杂。史传春秋时期,有个叫参的人任楚庄王的侍臣。时楚庄王率兵攻打郑国,郑国向晋国求救,晋国就令荀林父为将军率兵救郑,及至晋军赶到,郑国已被楚国打败投降。在与晋军战与和的问题上,楚军内部意见不一。令尹孙叔敖认为楚国连续作战数月,甚为疲劳,应趁郑国投降而体面撤军,其他多数将领都赞同他的意见;但庄王身边的小臣参却提出相反意见,主张挥师攻晋,他认为荀林父刚当主帅,威信不高,副帅先谷不服,给楚军以可乘之机。楚庄王采纳了参的建议,于是楚晋在沁这个地方展开了一场大战,结果大败晋军,使一度为中原霸主的晋国从此一蹶不振,而楚国从此崛起于南方,称霸于中原。参因有此献策之功,被楚庄王任命为大夫,并将伍邑封给他。于是,时人称他为伍参。他的子孙继承爵位,历任楚国大夫,后因遭馋被杀害。奢之子伍员奔吴为相,三年后佐吴攻楚,终报父仇。


  伍氏在繁衍发展中,形成“安定”、“武陵”等郡望。安定郡在今甘肃境,武陵郡在今湖南境。说明魏晋至隋唐时期,伍姓已分布到中国南北地区。在当今中华姓氏人口排序中,伍姓名列第121位,分布以湖南、广东、湖北为多。


  在今清远市域,伍姓是名列第40位的大姓,拥有族众2.57万人,分布以英德、阳山、清新为多,这3地伍姓占全市伍姓人口的86%以上。


  伍姓人早在宋代就徙居到今清远市域。据清阮元《广东通志》记载,宋代连州有51名无年代可考的进士,其中就有伍之轸、伍之邹、伍之德、伍之奇、伍之才5名伍姓人。这5人的名字均含“之”字,可能是之字辈,当为一个大家族的族兄族弟,应是当时连州的名门望族。但这个望族后裔的去向,却湮没无闻。今连州伍姓人只有2000余众,中以西江镇最多,有600丁口。但该支伍氏的来历很清楚,源于阳山小江,传承11代,只有200多年的徙居历史,属阳山太平沙陂伍氏的小分支。连州其他伍姓人主要分布在东陂、丰阳、连州3镇。这些地方的伍姓人中,是否有宋代5进士的后裔,尚待查考。


  市域现居伍氏的最大族支是阳山太平沙陂伍氏。这支伍氏源于广宁狮村。广宁狮村伍氏则来自台山。台山伍氏的开基祖伍氓生于北宋绍圣四年(1097),宋徽宗宣和五年(1123)考中进士,官殿前校尉,敕上柱国。后因故遭贬岭南,谪守南恩州(治所在今广东恩平县境),遂定居台山斗洞文章里,是为岭南伍氏柱国房开基始祖。他生有朝佐、朝恺二子。后朝佐移居梅县,朝恺留居台山。今台山、南海、顺德、中山、罗定、云浮、高要、郁南、广宁、阳山等地伍姓人多为朝恺的后裔。朝恺的8世孙元忠由台山斗洞文章里迁居广宁古水,元忠子上赐再迁广宁坑口狮村发展,至少貌已历5世。伍少貌于明中叶从广宁狮村来到阳山太平沙陂开创基业,是为阳山伍氏始祖。


  少貌生元汉,元汉生应寿,应寿生瑞华,瑞华生重斌(号遇贤)。重斌是少貌的5世孙,他生育5子:道雄、道盛、道义、道旵(音鉴)、道能。少貌家族自重斌儿辈开始分枝散叶:道旵留居沙陂,道雄移居今清新石潭,道义移居今清新白湾,道盛(亦称道成)与道能迁居今英德大湾石莲岗。其后,这个家族又不断地裂变播迁,像滚雪球一样,范围越来越大,丁口越来越多,散布阳、清、英、连诸地,逾2万丁口,成为当今清远伍氏的主体族支。


  道旵在沙陂生一子德辉,德辉的后裔衍居太平沙波、围龙,杨梅何皮及怀集桂坑、麻地等地。道旵本人后迁居到清远白湾,另娶黄氏为妻,又生德明、德日、德月、德玄四子。四子的后裔除衍居白湾外,还播迁到清西滨江地区的其他地方,并散布到清远市平原地区和英德黄花岩背等地。


  道义移居白湾后,其子孙中又有一些人返回阳山,分迁东山、水口等地。


  定居英德大湾石莲岗的道盛,道能兄弟,后裔发展迅速,现大湾有其裔5100余众。同时从第4代起,道盛兄弟陆续有后裔返迁阳山小江、犁头、岭背、秤架等地。尔后,小江伍氏再分支到连州西江,岭背伍氏再分枝到阳山黄坌。此外,大湾伍氏还有分支移居到邻近的浛洸、波罗、石牯塘等地,这3地现有700伍姓人。


  英德曾是伍氏入粤六大房系的发祥地之一,迁居英德的伍氏始祖叫伍文渊,为元代举人,其后裔大都移居去了粤西茂名、化州和广西北流等地,但英德应有其后裔存在。现英城、望埠等地有数百伍姓人,是否属其后裔,因居住分散,未及查考。


  清远伍氏除阳山太平伍少貌家族外,较大的支派还有浸潭独石伍氏和三坑亨图伍氏。浸潭独石伍氏与阳山太平伍氏同为台山斗洞伍氏的后裔分支,共太始祖而不同房支,其开基祖(尚未查实其名号,只知其子叫伍敬平)于明天顺五年(1461)直接从台山斗洞迁来,创居于浸潭独石村,今已传承26代,后裔衍居浸潭寨前、连池旁、伍尾及石潭、白湾、鱼坝、珠坑等地,逾2000丁口。三坑亨图村伍氏的开基祖名帅寿(又名朝用),原居今广州白云区大龙头村,于明景泰七年(1456)迁来三坑,落居三坑村亨图自然村。至今已传25代,丁口逾千。除三坑外,清新山塘、石马等地有其裔移居。这支伍氏亦属伍氓次子朝恺的后裔分支。


  在清远伍氏族群中,三坑亨图伍氏可算是出类拔萃的族支,如生于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的伍应麟,当过吴川县的教谕,受赠为修职郎。其子伍毓华,光绪二十一年(1895)监生,当过民国元年(1912)清远县临时议会议长,后就任县劝学所所长。他学术根底深厚,尤精于数学,著有《代数浅释》4卷、《算术浅释》4卷和《遵章小学教科书》8卷,对现代数学教育甚有贡献。后裔众多的阳山太平伍氏,虽不见有崭露头角的风云人物,但这个家族不乏奉献精神,如解放战争时期,仅阳山小江一支族人就涌现出为革命捐躯的伍佩垓、伍荣、伍廷、伍火耀、伍石富等5位烈士,其壮烈事迹感人心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