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氏源于春秋时期的越国。越王勾践通过卧薪尝胆,雪耻复国,势力强盛,一度称霸于世,传到第7代君主无疆时被楚国所灭。楚灭越后,封无疆的次子蹄于乌程(今浙江吴兴县)欧余山之阳,为欧阳亭侯。其子孙有的以欧阳为姓,有的则省称欧氏。

  在我国历史上,欧阳氏是一个很有光彩的姓氏,早在汉代便以“八世博士”名满天下。所谓“八世博士”,指的是随伏生受尚书的欧阳生,以及自他以下的欧阳高、欧阳地余、欧阳歙等8代子孙。这欧阳氏8代,均以传业而显名,使得《尚书》自此有了欧阳氏之学,与大、小夏侯氏三家,都被立于学宫,传布天下,这就是《尚书》中的齐学,亦即世人所熟悉的《今文尚书》。

  早期的欧阳家族自浙江向北播迁,盛旺于山东南苑一带,其“渤海”堂号因此得来。唐以后,这个姓氏又自北南迁,流布到江南各地。其中江西吉安欧阳氏最负盛名,宋代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就诞生此地。这支家族的后裔播迁很广,清远市连阳地区的欧阳氏均源于该地。

  在当今中华姓氏人口排序中,欧阳氏名列第192位,分布以湖南、广东最为集中,两省欧阳姓人口占到全国欧阳氏总人口的2/3。其在清远居第47位,1.48万人,分布以连州为著,占全市欧阳氏总人口的3/4。

  编者手头有连州欧阳大祥、欧阳强富、欧阳就和等人提供的族史资料和欧阳在衷在《清远日报》上的撰文,据此可梳理出欧阳氏在连州市境的发展脉络。

  连州欧阳氏有三个支派,先祖均来自江西吉州(今吉安市),均属欧阳万的后裔分支。欧阳万是晚唐人,因官安福县(今吉安市安福县)令而卜居任所,成为江西吉州欧阳氏的开基始祖。

  最早迁来连州的是欧阳相家族。欧阳相是欧阳万的8世孙,五代末为官连州,遂举家卜居连州。后裔散居东陂、西岸、瑶安和连州镇等地。另一支是欧阳修的后裔。在今连州境衍居的是欧阳修长子发和季子辩的后裔。其中,辩公的裔孙绍文于南宋末年经南雄珠玑巷迁来连州,后裔散居保安镇的保安村、本公洞和大路边镇的三村等地。发公的后裔文后于明景泰二年(1451)自江西吉水徙居连州城,后裔散居连州城、城郊龙口村和星子镇四甲村,瑶安乡的盘洞村等地。第三支是欧阳应裕(字时)家族,入迁于元初。始迁祖应裕始居今连州大路边妙冲,生日宽、月宽二子。日宽生四子(宗大、宗明、宗学、宗兴),其中宗明、宗学留居妙冲,宗大、宗兴和月宽的4个儿子则移居东村岗。尔后,这个家族又不断扩展,衍居到麦田坪、南门水、河佳汉和龙坪镇的新村、龙坪寨、三口江等地。

  甚为有趣的现象是,连州的欧阳氏不断分化出单姓欧氏来。据族谱资料记载,历史上迁入连州的基本上是欧阳氏族支,而今连州却有8000余欧姓人,这批人成了欧姓后裔。时下寻根溯源,他们都以欧阳氏裔孙自居,不过都无法更改户籍姓氏,身份证上还是欧姓。这委实是一种富有寻味的尴尬。

  阳山在宋代已有欧阳姓人人居,发展至今,却是欧姓人居多,欧阳氏只有2300余口,主要分布于小江、岭背、阳城等地。其先世入迁于明初,开基祖叫欧阳宪(号尚三),原籍江西吉州庐陵县人。欧阳宪的后裔中,至今坚持欧阳姓的是少数,大多数已改为单姓欧。

  佛冈有1900多欧阳姓人,主要聚居于龙山镇鹤田村,开基祖欧阳承新原籍从化,明嘉靖二年(1523)由从化凤院村迁来,已传20代,现鹤田村有其裔1500人。

  在清远人文史上,宋代是欧阳氏大放光彩的时期,共产生过21名进士(连州欧阳族人说有22名进士,但编者从《广东通志》所记载的具体名单统计,只查到21名,与族人所说略有出人),数量之多,居宋代今市域各姓之首。对比清远各姓氏历代进士总人数,则欧阳氏排居第二,仅次于黄姓。但黄姓人口是欧阳氏的20多倍,所以从进士数与人口数的比例看,欧阳氏则遥遥领先。以此观之,清远市欧阳氏先民在科考史上确实创造了光烁古今的人文奇迹。

  21名欧阳氏进士,都出在两宋时期的连州,其中不乏颇有名气的人才,如欧阳经,家世业儒,于经尤卓颖,熙宁九年(1076)进士。中式后乞归,建“致一堂”,日夜勤学其中。后任杭州幕官,以诗文见称。时苏轼知杭州,极力表荐,称其“忠孝兼全”、“敏于从政”。累官至朝散大夫,知封州。又如欧阳震,元丰五年(1082)进士.官至朝请郎,知兴庆府。其子祐,南宋绍兴二年(1132)进士,不愿为官,中式后即引疾归,以吟咏自适,尤工书法,广州“清海军”额为其所书。

  令人抱憾的是,辉煌于宋代的清远欧阳氏,宋以后数朝竟与进士无缘,只出过几个举人。幸喜有些举人才德兼优,如明清远吉河乡(今属佛冈)人欧阳晖就是一例。此人于万历二十八年(1600)中举,初知广西贺县,不久擢刑部浙江主事,迁南京司寇。时魏忠贤擅权,晖与刘锋等7人劾之。奏入,传闻大臣论黜职,被刑久而放归。至清远峡,传闻珰败,有复职之说,乃赋诗明志:“弹檄何妨作谪臣,四维谁复来丝纶。鹰鹯已逐鸿鹏远,郝鹅甘同海鸟亲。再嫁定知无令妇,三言宁复有完人。升沉不用君平卜,早向青山买隐纶。”正当厄运结束,时来运转时,欧阳晖却不幸溺水而亡,令人惜哉!遗世著述有《禺燕草》、《生还草》、《端云山房诸刻》等。

  新中国的诞生,给清远欧阳氏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据《连州文史资料》第20辑载,仅连州保安镇欧阳氏族人,就出了7位高级职称人才。而不久前去世的连州籍欧阳翎更是出类拔萃,他是广东作家协会原专职副主席、副厅级离休干部,为省内著名的诗人和作家。著有诗集《上弦月集》,组诗《瑶山风情》、《岭南山中》等。多篇作品被选入《中国新文艺大系》、《粤港澳百年散文大观》等选本,散文《大东山散记》入选20世纪60年代的广东中学语文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