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姓是一个古老的姓氏。唐代颜师古称:“许氏,许由之后也。太岳之胤有姜信者封于许国,其后为楚所灭,末裔亦姓许。”又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记载:“许氏出自姜姓。炎帝裔孙伯夷之后,周武王封其裔孙文叔于许,后以为太岳之嗣,至元公结为楚所灭,迁于容城,子孙分散,以国为氏。”从上面的记述可知,许姓有两个来源:一是许由的后代,一是伯夷的后代。


  许由是上古一位高洁清节之士,相传尧要把君位让给他,他逃到箕山下,农耕而食,尧又请他做九州长官,他到颍水边洗身,表示不愿听到。箕山又名由山,在今河南登封东金店乡。许由的后代以许为姓,成为中国许氏的一支来源。许由一生到过许多地方,许地(今河南许昌东)便因其居住而得名。伯夷的裔孙姜文叔于西周初建立的许国,就在许由曾经居住过的许地。许国势弱,春秋时期为郑、楚等国所逼,曾多次迁徙:公元前576年迁叶(今河南叶县西南),公元前533年迁城父(今安徽亳州东南),公元前529年复迁叶,公元前524年迁白羽(今河南西峡),公元前506年又迁到容城(今河南鲁山东南)。至战国初期,传到国君元公结时,终为楚国所灭。子孙以国为氏,从而形成又一批许氏居民。出自许国的这支许氏,被史书视为正宗。


  许国灭亡以后,最初因末代许国君主许吉等人被楚王迁到容城(今河南鲁山),开始在容城一带发展。至战国时期,又有一支许姓人自容城迁居冀州高阳北新城都乡乐善里(今河北徐水西南)。其后传布繁衍各地,以“高阳”为郡望。后来又在汝南(今属河南)一带成为望族,使许姓人又增加了“汝南”这个郡望。发展至今,在中华姓氏人口排序中,许姓是名列第35位的人口大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54%。它分布很广,尤以江苏、山东、云南、广东、河南、安徽、浙江等省较多,这7省的许姓约占全国汉族许姓人口的55%。


  在今清远市域,许姓是名列第46位的人口大姓,拥有族众1.98万,分布最多的是英德(8676人),占全市许姓人口的44%。


  许姓人进入广东,在唐末五代以后。史载宋潮阳(今潮州)人许申,随陈尧佐研读于惠州,后于大中祥符三年(1010)中式,天禧初授韶州知州,后迁广西提点刑狱、江南东路、湖南路、广南东路转运使等职;许彦先,北宋始兴人,天圣三年(1025)进士,累官殿中丞、广南东路转运副使。这说明最迟到北宋,许姓人已在粤东、粤北繁衍发展。许姓人徙居今清远市域的时间要晚些,始于明代初期。英德九龙是清远许氏的发祥地。开基祖许朝佑从翁源周陂迁来。翁源周陂许氏来自福建上杭,其先代祖先世居河南光州固始。唐初,陈政父子奉命入闽“开漳”,其中有许氏将佐随同前往,后定居闽南,中有裔孙分枝于上杭,从而成为翁源周陂许氏的直接始祖。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许法昌携子壬保离开祖居地上杭,迁徙到广东翁源周陂发展家业,待子壬保成家立业后,法昌又返回原籍终老。于是,壬保遂成为翁源周陂许氏实际上的开基始祖。他生有朝贵、朝佐、朝佑三子。明永乐年间(1403~1424),朝佑由周陂迁居英德九龙范图岭开基发族,从而成为英德及今清远市域许姓人的大始祖。


  据说朝佑学过风水,会择吉地,他在九龙觅得“莲花”、“飞凤”、“奔牛”、“猛蛇”、“明月”等“风水宝地”,庇佑子孙繁衍昌盛,故今九龙仍流传着“罗家屋场许家地”的说法。他有2子4孙,后裔繁衍迅速,最快的已繁衍到31代,最慢的也传承到25代。后裔在九龙的主要居住点有:河头村的岩头、上塘、大围、下围、河头、江牯岭、皮坑,枫木村的枫木营,塘坑村的岩头、坳子塘,寨岗村的岩背等10多条自然村,共4200丁口,使九龙成为全市许姓人口最多之镇。除九龙外,英德的黄花、西牛、水边、浛洸、大湾、横石塘、石灰铺、英城、大站等地,都有其裔移居。


  朝佑的5世孙世鹏、世鹗兄弟从范图岭迁居黄花板塘,至万历三十五年(1607),不幸遭到山贼抢劫,财物被抢光,房屋被烧毁,迫使他们兄弟分逃外地,世鹏逃至阳山,世鹗流落清远。现阳山有2500许姓人,衍居太平、杨梅、新圩、黎埠、阳城、青莲、小江、犁头、岭背等地,其中多为世鹏的后裔。流落到清远的世鹗,初在清城榨油巷打工,后移居石马创业,其后裔从第4代起陆续分迁南冲、石坎、禾云、浸潭和今清城区的凤城、横荷、龙潭、源潭等地,原清远县地共有5100许姓人,其中多数为世鹗的后裔。


  连州有2000多许姓人,主要分布于西岸、保安、东陂、九陂和连州镇,均源于英德九龙。其中,族众最多的是西岸河田许氏。开基祖叫刘富,他于明弘治十七年(1504)由英德九龙迁连,开基于西岸河田,今已繁衍21代,后裔散布西岸的河田、冲口、清水,连州镇和连南的寨岗等地,丁口逾千;连州西江、龙坪等地的许姓人,先祖是由阳山分迁而去的,属世鹏的后裔,但世鹏是从九龙出走到阳山的,所以寻根问祖,连州西江、龙坪的许氏亦源于英德九龙。


  连南有300多瑶族许姓人,其祖先亦为英德九龙许氏后裔,因到今连南里八峒打工,与当地排瑶女子成婚而加入瑶籍。后因避战乱,迁至涡水冲店,再迁至九龙寨定居。这支瑶族许氏,从其开基祖算起,至今已历24世,有500余年的族史。出自该族支的许文清,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先后在报纸杂志上发表了80多篇散文和诗歌作品,出版了民间故事集《甘基王》,该作品获得广东省鲁迅文学奖和全国文学作品三等奖。还出版了民歌集《神奇美丽的连南》,主笔编写了电影文学剧本《中国瑶族·广东篇》,被拍成电影发行放映,在1996年“爱沙尼亚亚洲国际电影节”上获奖,并出版了《粤北瑶族研究》专著。许文清以自己的创作成就提升为连南瑶族族群中的拔尖的文化人才。


  九龙的许氏流布全市,九龙的范图岭则成为全市许姓人的朝宗圣地。自明至今500多年来,九龙一直是清远许氏的发展繁衍中心,这里出过2位举人,25名秀才,从人口和人才两个方面评判,九龙许氏称得上是当地的望族。“九龙”这个地名,使清远各地许姓人倍感亲切和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