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洞村,是汤塘镇管辖的一个仅有2000多人口的革命老区村庄。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曾有过一段不平凡的经历,洛洞作为广东省“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典型,曾先后接待过来自60多个国家的900多名外宾参观。当时王首道、陈永贵等中央领导都曾亲临洛洞参观考察,可想当年的洛洞是何等的热闹和辉煌。
鳌岗地村,位于龙塘镇西南面,距镇人民政府约6.8千米。村庄始建于清顺治年间(1644一1661年),由中原人口南迁而形成。因村内东边有一山岗形似鳌鱼,村民称此为鳌岗地,村名也由此而来。村庄坐落在平坦且分布零散的低丘陵地带、省道S269线西侧,村庄呈块状分布。
安丰村,位于龙塘镇东北部,距镇人民政府3.2千米。该村东至南蛇岗山,西南邻移民村,龙源公路在村的西北面通过,东北接塘头村。安丰村始建于清朝初期,最初由曾氏族人从南海大沥镇大范村北迁到此建村,为寓意村民能安定团结,年年丰收,取名为安丰村。
水湖塱村,位于龙塘镇东北部,距镇人民政府约6千米。村庄始建于清朝初期,由张氏先祖张子华率领族人从南海佰计塱北迁至此聚居而成。因建村时村旁有一个叫水湖氹的水塘,村居建在塘边地势较高的旱地上,故取名水湖塱村。村庄坐落于丘陵地带,在东西走向的南蛇岗北面山脚下,东边300米处是武广高铁线。该村自然生态良好,土地肥沃,山清水秀。
田螺岗村,位于龙塘镇西南部,距镇人民政府约10千米,始建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初名大岭村,又称田螺江,后因“江”与“岗”粤语同音而写作“田螺岗”。该村坐落于平原、低丘陵地带,四周是水田、水塘,村南1千米处有拥有丹霞地貌的马头石山。乡道Y182线从村旁穿过。
河背村,位于龙塘镇东面,距镇人民政府约3千米,村庄始建于清道光年间(1821一1850年),蓝姓族人将原址让给钟姓族人,从黄洞搬迁到现址建村。因有一条小河在村前自东向西流过,故取名河背村。村庄坐落于丘陵地带,位于汪尾山南面山脚下,依山而建,村后丛林茂密。民居朝南,村边有水塘、少量农田,村道蜿蜒、连通广清大道。
合胜村,位于龙塘镇西南部,距镇人民政府约6.5千米。村落始建于清末,温氏从附近的鸡乸石迁来此地居住而形成。因村民曾于1930年在此地开设一家合胜号商行,故得名合胜村。村庄坐落于零散低丘陵之中。村舍依丘陵而建,树木竹林茂密,植被良好。
井岭村,位于龙塘镇北部,距镇人民政府1.2千米,含楼脚、禾塘、井七和大巷4个村民小组,是井岭村委会所在地。村庄始建于清乾隆初年,王氏先祖从花县狮岭军田东坑村迁移至此地,聚居发展而逐渐形成村落。因四周有山岭,远看似一口大井,故取名井岭村。
向南村,位于龙塘镇西南部,距镇人民政府7千米,村域面积约0.94平方千米。村落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据《赖氏族谱》记载,祖先赖自振从惠州淡水白沙村营迁至清邑,并在抓阄所得丁字塱的两股土地上发奋耕作,勤俭创业,从此扎根清远,开枝散叶。
三嘉村,位于龙塘镇中部偏北,距镇人民政府约2千米,始建于南宋末期,因中原人口南迁聚居而形成。据村中长者讲述,钟氏族人最早从广州沙提三家里迁入此地,此后汤氏、邓氏陆续迁入。因建村时三姓族人在此地和睦相处,故取名“三家”,后雅化为“三嘉”。村子坐落于银盏河(又称三嘉河)流域,四周为水田,昔日农田阡陌交错,耕作条件好。
2024-03-31
2024-03-31
2024-03-30
2024-03-30
2024-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