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嘉村,位于龙塘镇中部偏北,距镇人民政府约2千米,始建于南宋末期,因中原人口南迁聚居而形成。据村中长者讲述,钟氏族人最早从广州沙提三家里迁入此地,此后汤氏、邓氏陆续迁入。因建村时三姓族人在此地和睦相处,故取名“三家”,后雅化为“三嘉”。村子坐落于银盏河(又称三嘉河)流域,四周为水田,昔日农田阡陌交错,耕作条件好。村南面是东南走向的贵人岭,村东面有银盏河,自东南向西北流经该村,流经段长约1800米。村庄呈块状分布。村东南面有毅力工业园。

  宋末,三嘉村属清远县。明代,属清远县清平乡。清初,属清远县回属清平乡。1930年,属回岐区连平祥乡。1948年,属龙塘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50年,属清远县第二区。1953年,属第三区三嘉乡。1955年,属龙塘区三嘉乡。1957年,属龙塘乡。1958年,属八一人民公社新庄大队。1959年,属龙塘人民公社新庄大队。1983年,属龙塘区新庄乡。1986年,属龙塘镇新庄行政村。1988年,属清远市清城区龙塘镇新庄行政村。1990年,属龙塘镇新庄管理区。1999年至今,属龙塘镇新庄行政村。

  世居村民有汤、钟、林、禤、陈、邓、郑、严、卫、李等10姓。据《钟氏族谱》记载,钟氏族人于宋朝从河南开封迁移至广东广州沙提三家里,宋末从广州沙提三家里迁至此地。汤氏族人于南宋时期从河南汴梁迁至广东花县(今广州市花都区),明朝从花县石湖迁入此地。邓氏族人于明初从南雄迁入此地。2015年末,村中共有394户,户籍人口2041人。祖籍该村的香港同胞约有180人。祖籍该村的华人华侨约有28人,主要分布在南非、马来西亚、荷兰、美国、秘鲁等国。世居村民均为汉族,属广府民系,通用方言为粤语。

  村里传统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水稻、红薯、花生、木薯、芋头等,其次是养殖业,饲养“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现由于城镇化建设,土地被征收,耕地减少,大部分青壮年在当地进厂打工。

  据村民口口相传,原村为古城布局,有城墙、城楼及东、南、西、北门等,民国时期尚有北兴门和一段城墙,抗日战争期间,三嘉村的乡勇曾用之阻挡日军的攻势。北兴门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拆除,现只剩下门口所在的那一堵墙。

  三嘉村现存传统民居100座,建于清朝的民居约有90座,每座占地面积约144平方米,三间两廊一天井布局,硬山顶,青砖墙,整体保存较好。

  村中现存宗祠有东门朝宽钟公祠、南门钟氏大宗祠、南门汤氏宗祠、西门显辅钟公祠、北门钟氏大宗祠和北门星耀钟公祠共6座。其中北门钟氏大宗祠和南门汤氏宗祠占地面积较大,建筑物较多。

  北门钟氏大宗祠,始建于清咸丰年间(1851一1861年),后多次重修。宗祠坐北向南,现存广两路,总面阔22.33米,总进深30.6米,建筑占地面积683平方米。左路为衬祠,两侧存青云巷,中路三间三进布局,通面阔11.43米,通进深30.6米。青砖墙,硬山顶,龙船脊,人字封火山墙。头门面阔三间,进深十一架6米,前设三步廊,博古梁架雕刻瑞兽、花卉、宝瓶、寿字等吉祥图案,步架间有鳌鱼托脚。两根石前檐柱,虾公梁上施石狮、异形斗拱隔架,石雕花卉雀替。原挑头于“文化大革命”时期被打落,现摆放于次间门官神位两侧。花岗石门框,须弥座门枕石。墙壁壁画已毁。内设屏门。中堂祐启堂面阔三间,进深十三架7.15米,四根木金柱,两根石檐柱,抬梁式构架,瓜柱承檩。内设屏门。堂前带两廊一井,两廊面阔4.5米,进深2.9米,六架卷棚顶。上堂面阔三间,进深十五架7.65米,前设三步卷棚顶轩廊,博古梁架透雕福寿双全图案。四根木金柱,两根石檐柱,抬梁式构架,瓜柱承檩。明间内设神龛,

  供奉祖宗牌位。堂前带两廊一井,两廊面阔5.16米,进深2.9米,六架卷棚顶。该宗祠结构基本完整,对研究当地钟氏家族的历史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南门汤氏宗祠,始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后多次重修,坐西南向东北,现存广两路,右路为衬祠。总面阔22.9米,总进深25.5米,建筑占地面积584平方米。宗祠为三间三进布局,通面阔11.75米,通进深25.5米。硬山顶,人字封火山墙,龙船脊,青砖墙。两侧存“朝湖里”“嘉和里”青云巷,与宗祠相隔。头门面阔三间,进深十一架5.45米,前设三步廊,博古梁架透雕福寿、花卉图案,步架间有鳌鱼托脚。两根石前檐柱,虾公梁上施石狮、异形斗拱隔架,梁下施石雕花卉雀替,石雕人物挑头。花岗石门框,须弥座门枕石,门额石阴刻“汤氏宗祠”。墙楣彩绘山水、花鸟壁画。明间前砌三级台阶,边饰垂带石。堂内镶嵌“民国二十年重修崇吉祖祠碑记”一块。中堂面阔三间,进深十一架6.56米,四根木金柱,两根石檐柱,抬梁式构架,瓜柱承檩。内设三关六扇屏门。堂前带两廊一井,两廊面阔4.1米,进深3.15米,六架卷棚顶。上堂面阔三间,进深十一架5.95米,前设三步轩廊。四根木金柱,两根石檐柱,抬梁式构架,瓜柱承檩。明间内设神龛,供奉祖宗牌位。堂前带两廊一井,两廊面阔3.3米,进深3.15米,六架卷棚顶。

  村中的6座宗祠、北兴门、三嘉村传统民居以及1座始建于明朝的钟文法夫妇古墓,均于2011年被公布为清远市清城区不可移动文物。

  村前左侧,有一座远近闻名的“玉虚宫”,俗称北帝古庙,始建于明代,与三水芦苞祖庙、佛山祖庙同承一脉,供奉北方真武玄天上帝。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为北帝诞日,自庙宇建立后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每年都会举行隆重的庆祝仪式,香火鼎盛。仪式上有“抢炮”活动,主要是在庙前空地上用竹和绸布等搭一彩棚,彩棚上装一枚礼炮,约定吉时一到,便向空中发射一直径约8厘米的铁环(称为“炮圈”),铁环落地时,从龙塘、石角、洲心等地前来参加活动的信众就立即围抢,谁抢到“炮圈”,“炮红”就归谁,并在下一年的农历正月十五敲锣打鼓到北帝古庙“还炮”。古庙约于1955年被拆除,1995年在旧址重建,2007年在原基础上修建庙宇两侧衬祠,衬祠内分设财神殿、观音殿、文昌殿和太岁殿。现每逢每月的农历初一、十五,进庙参神、祈福、拜契者甚多,香火日趋旺盛。

  2000年后,随着龙塘镇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一些大型工业项目兴起。2002年,香港毅力集团董事会主席林文灿在三嘉村创办了毅力工业集团。毅力工业集团占地面积超过300公顷,投资近20亿元,员工数千名,主要生产家电、电子、塑胶、机械及其相关产品,产品远销欧美等地。林文灿事业成功后不忘回报社会,造福当地群众。他关心龙塘镇及三嘉村的教育事业。近年来,他分别捐资50万元和10万元给龙塘一中和三嘉小学建立奖教助学基金;捐资5万元帮助村建设了长200米、宽6米的水泥硬底化村道;出资3万元建设了村篮球场,改善了村的基础设施和文化设施。许多村民在毅力工业集团周边开办了超市、餐饮、住宿等,拓宽了致富的门路,增加了收入。

  三嘉村人才辈出,从清朝至民国期间,出了不少文韬武略之辈。钟显华,清朝五品官员;钟秉潮,民国时期曾任连县县长;钟赞明,民国时期曾任清远县县长兼教育局局长;钟锡,在民主革命时期是一名农军战士,1927年在山塘战役中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