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螺岗村,位于龙塘镇西南部,距镇人民政府约10千米,始建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初名大岭村,又称田螺江,后因“江”与“岗”粤语同音而写作“田螺岗”。该村坐落于平原、低丘陵地带,四周是水田、水塘,村南1千米处有拥有丹霞地貌的马头石山。乡道Y182线从村旁穿过。

  清光绪十八年,属清远县回属连平祥安良分局。1932年,属清远县回岐区连平祥乡。1948年,属清远县龙塘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50年,属清远县第二区共和乡。1953年,属清远县第三区定安乡。1955年,属清远县龙塘区定安乡。1957年,属龙塘乡。1958年,属八一人民公社。1959年,属龙塘人民公社办冲大队。1983年,属龙塘区办冲乡。1986年,属龙塘镇办冲行政村。1988年,属清远市清城区龙塘镇办冲行政村。1990年,属龙塘镇办冲管理区。1999年至今,属龙塘镇办冲行政村。

  世居村民为陈姓。据《陈联辉堂村族谱》记载,陈氏早年由福建迁入广东潮州揭阳县尼姑岭土尾村;其后人陈廷光等五兄弟后来移居清远珠明旺(即现在的半边月村);居住数年后,五兄弟再分居,由长到幼分别为:大房仍住半边月,二房移居马头,三房移居西泽,四房移居严和泽,五房移居小关都;二房廷光移居马头后生五子,二子陈昆江的孙子辈于清光绪十八年从马头分迁至此。2015年末,村中有户籍人口210人。村民均为汉族,属潮汕民系,通用方言为潮汕话。

  田螺岗村保存着建村初期修建的8座民居,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分两排排列,前排连着祠堂。三间两廊布局,红砖墙,人字木梁,板瓦屋面;后期部分民居两廊屋顶改为钢筋混凝土天台。大部分传统民居已无人居住,村民在村庄的南面和西面修建楼房居住。

  昆江陈公祠,始建于清代,坐东北向西南,三间二进布局,总面阔13.3米,总进深20米,建筑占地面积约266平方米。硬山顶,三合夯土墙脚,青砖墙。公祠左侧与青云巷、民居相连。头门面阔三间(左次间已毁),进深十七架7.35米。凹门斗式门面,企栊门,花岗岩石门框,门额石阴刻“昆江陈公祠”。

  封檐板木雕花草图案。上堂面阔三间,进深二十一架6.65米,前设三步轩廊。明间内设神龛,供奉祖宗牌位。堂内挂满花灯,每盏花灯上写着家族新添男丁的姓名。堂前带天井。

  村中结婚习俗与其他村大部分习俗一样,但有一个比较特别:新娘进门前除了跨火堆之外,还要跨鱼笱(一种捕鱼的竹笼),寓意用笼子把新娘捕住了,不让她跑掉。

  田螺岗村上灯习俗最为隆重。每隔3~5年的农历正月初十,若有人想上灯,先上报村长,由村长组织买灯笼。上灯的男丁年龄不限,一般为未婚男性。上灯前由村长取村中辈分最高且年龄最大的男丁的生辰八字去挑选一个好时辰举行上灯仪式。正月初十那天,上灯的家庭宴请亲友,到贺的外婆要给外孙买一套衣物(包括衣服、鞋袜、帽子等),还要送上发糕、榄仔、油糍、公鸡、酒肉等有好意头之物。吉时一到,由辈分最大的男丁带头,拿着灯笼到祠堂拜神,村长点名,男丁按长幼顺序挂上灯笼,众人围观道贺。仪式结束后村民各烧一串大爆竹,然后各自回家做饭。上灯寓意香火旺盛,丁财两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