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城传统村落:龙塘镇安丰行政村——水湖塱村
2024-05-02

清初,村庄属清远县回属清平乡。1932年,属清远县回岐区连平祥乡。1948年,属清远县龙塘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50年,属清远县第二区。1953年,属清远县第三区。1955年,属清远县龙塘区。1957年,属龙塘乡。1958年,属八一人民公社。1959年,属龙塘人民公社安丰大队。1983年,属龙塘区安丰乡。1986年,属龙塘镇安丰行政村。1988年,属清远市清城区龙塘镇安丰行政村。1990年,属龙塘镇安丰管理区。1999年至今,属龙塘镇安丰行政村。
世居村民有张、刘、温、何、黄五姓。元末,张姓先祖从北方中原地区迁移至广东南雄珠玑巷;随后迁往南海佰计塱村;清朝初期,从南海佰计塱村迁到此地。刘姓族人从清远县江口企湖塘村迁人。温姓族人在1960年从邻近的竹园村迁入。何姓族人在1970年从邻近的七岭村迁入。黄姓族人在1970年从邻近的李屋村迁入。2015年末,村中有户籍人口1062人,共260户。祖籍该村的香港同胞有110人。祖籍该村的华人华侨有5人,主要分布在巴拿马、澳大利亚等国。世居村民为汉族,属广府民系,通用方言为粤语。
村里现存3座宗祠。子华张公祠,始建于清咸丰四年(1854年),坐东北向西南,三间两廊布局,通面阔11.56米,通进深10.04米,建筑占地面积约117平方米。硬山顶,灰塑博古龙船脊,青砖墙。头门凹门斗式门面,门额石阴刻“子华张公祠”。封檐板木雕卷书“兰桂腾芳”及花鸟图案。堂内墙楣绘有墨龙图。上堂面阔三间,进深十三架6米,前设三步轩廊,轩廊博古梁架木雕花卉图案。四根木金柱,抬梁式构架,瓜柱承檩。内设神龛,供奉祖先牌位。木枋上悬挂清咸丰四年张兆龙立“奉旨赏戴蓝翎”木匾,相传为张兆龙获武举人出名后立。堂前带两廊一井。“奉旨赏戴蓝翎”木匾颇为珍贵,对研究当年武举制度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水湖塱村古井,始建于清朝初年,位于村前中央,井深12米,井台用大理石板铺砌,井圈由整块花岗岩石雕凿而成,上圆下方。2011年,古井及3座宗祠均被公布为清远市清城区不可移动文物。
水湖塱人崇文尚教,早在清朝初年水湖塱村已建立文昌楼私塾学堂,免费供村中少年儿童就读,文昌楼已在20世纪60年代初倒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水湖塱村在安丰建立了第一所小学,学校设在村中的鉴儒张公祠内,接收安丰井岭适龄儿童入学读书,学校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停办并撤并到安丰小学。现村中学童主要到龙塘镇的井岭小学就读。
村中代表人物张兆棠,清同治六年(1867年)中第十九名武举人。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