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南村,位于龙塘镇西南部,距镇人民政府7千米,村域面积约0.94平方千米。村落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据《赖氏族谱》记载,祖先赖自振从惠州淡水白沙村营迁至清邑,并在抓阄所得丁字塱的两股土地上发奋耕作,勤俭创业,从此扎根清远,开枝散叶。因房屋坐北向南,依山而建,故取名向南村。村庄坐落于平原低丘陵地带,村东面1.5千米处有贯穿南北的广清高速公路,乡道民平公路从村旁穿过。

  清乾隆三十七年,属清远县回属清平乡。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属回属连平祥安良分局。1930年,属回岐区连平祥乡。1948年,属清远县龙塘人中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50年,属清远县第二区共和乡。1953年,属清远县第三区。1955年,属清远县龙塘区。1957年,属龙塘乡。1958年,属八一人民公社。1959年,属龙塘人民公社民平大队。1983年,属龙塘区民平乡。1986年,属龙塘镇民平行政村。1988年,属清远市清城区龙塘镇民平行政村。1990年,属龙塘镇民平管理区。1999年至今,属龙塘镇民平行政村。

  世居村民为赖姓和刘姓。明代中期,赖氏族人从福建迁入广东梅州大埔;后迁移至惠州;清乾隆三十七年,从惠州淡水白沙移居清远龙塘丁字塱(民平村内),其后代在向南村繁衍生息。至清代中期,发展至近百人,开始向外迁移分支。2015年末,村中有户籍人口322人。村民均为汉族,属客家民系,通用方言为客家话。

  村里主要宗祠有尚友赖公祠,始建于1929年,2000年重修。三间三进布局,总面阔12.3米,总进深32.95米,建筑占地面积约405.2平方米,青砖墙,硬山顶,人字封火山墙,灰塑博古脊,重修时改为黄琉璃瓦面,正脊饰琉璃双龙戏珠。头门面阔三间,进深十一架6.3米,前设三步廊,博古梁架木雕花果、鳌鱼图案。两根石前檐柱,虾公梁上饰石狮、异形斗拱隔架。花岗石门框,门额石阴刻“尚友赖公祠”,落款为“民国十八年秋月吉日立”。明间前砌五级台阶,边饰抱箍如意垂带石。内置屏门。中堂三桂堂面阔三间,进深十三架6.7米。四根木金柱,抬梁式构架,瓜柱承檩。堂前带两廊一井,两廊面阔4.65米,进深3.2米,六架卷棚顶。右廊墙壁镶嵌有1931年农历十月吉日立的《家规》石碑。上堂面阔三间,进深十五架7.5米。四根木金柱,抬梁式构架,瓜柱承檩。明间内设神龛,供奉祖宗牌位。堂前带两廊一井,两廊面阔5.3米,进深3.2米,六架卷棚顶。2011年,该祠堂被公布为清远市清城区不可移动文物。

  向南村崇文尚教,民国时期兴建了尚友小学,有学生百来人,用砖瓦平房做校舍,教学设施较落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尚友小学改为第三区第八小学,赖记堂任首任校长。教学班为一至六年级6个班,每班人数30~40人,教职员则由区文教委派。1974年搬迁至现民平小学,20世纪90年代后改建成现在的占地面积近万平方米、具有现代化教学设施的民平小学。好学之风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向南村村民,清代赖自衡在清嘉庆元年(1769年),被清政府追封为登仕郎八品顶戴;当代有多人任职教师或企业负责人,其中赖镜有是小学高级教师,从事教育事业38年;赖军雄,是该村第一个考上国家985工程重点大学一华南理工大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