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城传统村落:龙塘镇井岭行政村——井岭村
2024-05-02
井岭村,位于龙塘镇北部,距镇人民政府1.2千米,含楼脚、禾塘、井七和大巷4个村民小组,是井岭村委会所在地。村庄始建于清乾隆初年,王氏先祖从花县狮岭军田东坑村迁移至此地,聚居发展而逐渐形成村落。因四周有山岭,远看似一口大井,故取名井岭村。村庄坐落于北江冲积平原之中低丘陵零星分布地带,北面有东北走向的松子岭,村东面有一个水塘,南面是在建中的广清城际铁路龙塘站,西面是国道G107线。
清乾隆初年,井岭村属清远县回属清平乡。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属回属连平祥安良分局。民国时期,属回岐区连平祥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清远县龙塘乡。1950年,属清远县第二区。1953年,属清远县第三区。1955年,属清远县龙塘区。1957年,属龙塘乡。1958年,属八一人民公社。1959年,属龙塘人民公社井岭大队。1983年,属龙塘区井岭乡。1986年,属龙塘镇井岭行政村。1988年,属清城区龙塘镇井岭行政村。1990年,属龙塘镇井岭管理区。1999年至今,属龙塘镇井岭行政村。
世居村民为王姓,清初王氏先祖从惠州永安迁居花县狮岭军田东坑村,清乾隆初年从花县狮岭军田东坑村迁移至此地。2015年末,村中有户籍人口1448人。村民均为汉族,属客家民系,通用方言为客家话。
井岭村现存传统民居71座,多为红砖墙体、杉木梁、板瓦面结构、三间两廊布局的房屋。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村经济发展较快,农民居住条件明显改善,新建的住宅多数是混合结构的2~3层楼房。至2015年共建楼房338座。
其他传统建筑还有门楼8座,均始建于清代,楼顶木瓦,青砖墙,与民宅成连体结构。村中有一口古水井,始建于清乾隆初年,位于村庄的北面,井深3米,井壁用青砖砌成,井圈用花岗石砌建。现存私塾(学堂)有井岭书塾学校、静轩家塾和志诚书院。井岭书塾学校始建于1930年,1950年改建为井岭小学;静轩家塾和志诚书院始建于194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扩建,均为三间两廊布局。1968年、1982年和1994年的三次水患,造成书院和家塾后座部分被损毁。
村里有拜福的习俗,形成于清代。农历二月初,为求全年顺景、出入平安、人兴财旺,家庭主妇杀鸡宰鹅,在家设案备上香烛、油糍、莲子、发菜、糖果、水果、鸡、鹅、烧肉等供品许愿。到了年底的冬至,则备上公鸡、酒、肉等供品还愿,也叫“还福”,以答谢保佑他们一年顺景的祖先和神灵。
井岭村于2012年3月被省文联、省民协评为第三批广东省古村落。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