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姓本为韩姓,是韩氏音讹而形成的姓,出现于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韩国为战国七雄之一,公元前230年被秦国灭掉,末代君主韩王安被俘。韩国的贵族子孙遂以国名为氏,称韩姓。
朱姓源于古邾国。古邾国是周武王分封的一个小国,方位在今山东邹县东南。战国中叶,邾国为楚国所灭,王室子孙中有一支以“邾”去“邑”为氏,即为朱姓。朱姓早期主要在沛国相县(治所在今安徽濉溪县西北)繁衍生息,西汉大司马朱诩、朱浮(朱诩之子)就出生在这里,因而“沛国”后来成了朱姓的头号郡望。
曾姓是一个源于姒姓鄫国的姓。夏朝“中兴”国君少康分封其少子曲烈于鄫(在今山东苍山县西北),建立鄫国。鄫国历夏、商、周3代,至春秋时的鲁襄公六年(前567年)为曹国所灭。亡国后的鄫国太子巫逃到鲁国,并在鲁国做官,为了纪念故国,他以国名部去“邑”旁为姓。
吴姓源于姬姓吴国,始祖是太伯和仲雍。吴国的建立源于一段让贤的故事。商代末,周部落的首领古公亶父有3个儿子:太伯、仲雍、季历。其中小儿子季历有才干,生下的儿子姬昌“有圣瑞”,因而备受古公亶父宠爱,言语中透露出寄希望于姬昌的心思。
林姓的主源出自子姓,形成于西周初,是殷商王族比干的后裔。比干是商纣王的叔父,与箕子、微子同在朝中供职。纣王嗜杀成性,荒淫无道,百姓苦不堪言。比干等人相继劝他改过自新,他概不听从,结果微子辞官而去,箕子也假装发疯罢官,只有比干一人留了下来。
潘姓主要有3个来源,其中一支出自姬姓,系周文王第15子毕公高的后代。西周初,毕公高受封于毕(今陕西西安、咸阳两地之北),建立毕国。之后,他让自己的第4子季孙食采于潘(今陕西省北部)。季孙的子孙后代以邑为氏,称为潘姓。
唐姓有两个主要来源;其一出自祁姓,是帝尧的后裔;其二出自姬姓,系周文王的后代。这两支看起来不同来历的唐氏,如果细加追溯,则都源于黄帝轩辕氏,实仅同根异枝而已。传说中的帝尧,为祁姓,亦曰伊祁,名放勋,初居于陶,后受封于唐(今河北唐县),故称陶唐氏。
杨氏出自姬姓血统的说法,为历代史学家所公认,但对其得姓原因说法不一,一说因国而氏,一说因官而氏。不过,古代多数史学家都采用出自周武王后裔伯侨之后的说法。伯侨受封为杨侯而建立的杨国,位置在今山西洪洞。
冯姓的来源很复杂。其中一支相传是周文王第15子毕公高的后代。毕公高的裔孙毕万受封于魏,毕万有孙子食采冯城,其后裔遂以采邑的名称为姓。另一支出自春秋时期的郑国大夫冯简子。他曾因功被封于冯邑,子孙以冯为姓。此后,冯邑被晋国吞并,将此地封给魏长卿。
谢姓主源,相传出自姜姓申伯,为炎帝的后裔。史称申伯是周宣王的舅父,曾因率兵平定猃狁之乱而受封于谢邑(今河南南阳、唐河一带),他的子孙便在当地发展。春秋时期,其地被楚国吞并,申伯的子孙为纪念封邑,便改姓为谢。出自申伯之后的这一支派,后来成为中国谢姓族群中的主流。
2024-03-31
2024-03-31
2024-03-30
2024-03-30
2024-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