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田村(含东涉水、正坪、老围、楼坪、塘肚、社围、上高塅、连塘、田心、胡屋自然村)有350户,1670多人。在抗日战争期间,课田村便建立了中共地下党组织,建立起革命的红色政权和红白两面政权,领导人民开展“减租减息”运动,建立抗日民兵自卫武装,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抗击日军侵略,打击敌特破坏,保乡卫国。
上潭洞村位于佛冈县东部,处于佛冈、从化、新丰三县边沿处,东与新丰接壤,南和从化相连,西是下潭洞,北与革命老区青竹为邻。全村215户,总人口1000多人。上潭洞村四面高山耸立,山林茂密(多为原始森林),是开展游击活动的好地方。抗日战争时期,党在这里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发展党的组织,组建抗日武装,建立起革命根据地。
江坳行政村由西坑、显历、江坳、瓦锡田、香里江5个自然村组成,共有713户、3161人。江坳村南与菱塘老区隔河相望,北面背靠黄花。自1944年起,党就在这里开展活动,发展党员,建立菱江支部,发动群众,组织武装斗争,成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党开展游击战的根据地,为革命做出贡献。
菱塘村又称菱角塘村(含菱塘、群丰、白石坳以及江坳的社咀等自然村),总人口1800多人。菱塘村位于佛冈县汤塘镇四九地区的西南部,村前田园广阔,四九河由东向西自村边流过,成为四九地区的出入要冲。新中国成立前菱塘全村400多户,除2户地主外其他都是贫下中农。
佛冈县汤塘四九地区田心村,原属清远潖江区联升乡的一个山村,位于佛冈县南部,与从化县的良口、温泉交界。村庄三面环山。广州沦陷后,田心村成为沟通西北与东江的隐蔽交通中心点,也是抗日战争的前沿阵地。中共从(化)潖(江)区委十分重视这个具有特殊地理环境的自然山村,在这里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
独王山村是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老区。1949年10月12日,佛冈县解放了!正在全县人民热烈欢呼佛冈解放的大喜日子里,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佛冈县委第一任书记、县长周辉同志,为纪念和表彰独王山村革命老区人民对中国、对佛冈的解放事业所做出的贡献和支持,将亲手书写的“劳苦功高”四个大字的锦旗亲自赠送给独王山村人民。
黄花地区(原称黄花镇,2002年5月并入石角镇)是今石角镇的最南地域,位于佛冈县城南面,东与从化市良口镇接壤,西南与汤塘镇相连,北与羊角山林场为邻。主要村庄有车头、黄华、滴水岩、存星等,人口6310人,总耕地2689亩。
原三八镇诚迳村(新中国成立前称神迳村),位于观音山下,由20多个村庄组成,共有人口2000多人。观音山主峰海拔1219米,是佛冈境内的最高峰,跨越清、英、佛三县边界,重峦叠嶂,纵横百里,山的西北面俯视京广铁路和北江,东南面钳制广韶公路,中有贯穿南北的界牌峡谷通道,地势险要,是军事重地。
青竹地处从化、新丰、佛冈三县的交界处,纵横数十里,四面有狗仔脑、苦茶山、独王山等大山环抱,山高林密,形成天然屏障,只有几条羊肠小道与外界相通。青竹包括上青洞、下青洞、中洞、荆竹园、芹菜塘、水尾6个自然村,新中国成立前有近300户,1100多人。
围镇村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抗战时期就建立了党的组织。1945年,该村革命青年响应党的号召,组织潖江抗日义勇大队,积极抗击日寇的侵扰。1947年底,建立起一个游击中队一一潖江人民义勇大队雄狮中队。解放战争年代,围镇村和四九镇的菱塘村、田心村是潖江地区游击活动的三大据点,被国民党反动派诬为“匪村”。
2024-03-31
2024-03-31
2024-03-30
2024-03-30
2024-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