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田——抗日老区
课田村(含东涉水、正坪、老围、楼坪、塘肚、社围、上高塅、连塘、田心、胡屋自然村)有350户,1670多人。
在抗日战争期间,课田村便建立了中共地下党组织,建立起革命的红色政权和红白两面政权,领导人民开展“减租减息”运动,建立抗日民兵自卫武装,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抗击日军侵略,打击敌特破坏,保乡卫国。解放战争期间,课田人民继续支持解放战争,为支援党领导的游击武装斗争做出过重要贡献。1989年11月,经清远市人民政府批准,课田为抗日老区村。
一、党组织的建立与发展
1938年冬,中共英东特支领导人廖萱介绍胡占丰入党。胡占丰成为抗日战争时期二区(包括烟岭、迳头、高岗地区)最早的党员。1939年2月,胡春武、朱继良相继入党,随即建立中共二区支部,不久又吸收课田村的李先士入党。同年6月,经中共佛冈县委批准,建立中共佛冈二区委员会,书记胡占丰,委员朱继良、李先士,同时分别批准成立白石(课田)、迳头、三江三个中共支部。课田支部建立后,先后入党的有李先士、李汉槎、李立、李景棠、李景芬、李景宜、李发锦、李锡古、李松开、李理托等人,担任过支部书记的有李先士、李汉槎、李立等人。
1939年冬和1940年春夏间,中共北江特委派金阳为特派员,两次进驻课田村,直接领导该村党的组织发展工作,并在该村举办过多期党员培训班。
课田党组织建立后,课田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建立抗日动员委员会和抗日自卫武装,开展抗日保家乡活动。解放战争时期,课田人民发动青年参军参战,动员群众支援游击队开展武装斗争,做好迎接解放军南下的支前工作,为革命事业做出了贡献。
二、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和农会组织
1940年冬,建立课田农民协会,发动农民开展减租减息运动,开展生产互助互救,组织耕牛合作会,帮助缺牛农户解决耕种问题。同时,把各祖尝的钱粮拿出来兴办学校,解决贫苦农民小孩入学的问题,开办妇女识字班,发动妇女学文化等。1945年5月,在东纵北江支队的帮助下,课田村成立佛冈二区白石乡抗日动员委员会,主任范嵩龄,副主任李松开(课田人),是党领导下的二区第一个农村民主政权(政权机构常设在课田村)。
三、建立抗日民兵自卫武装
1939年,在中共二区和抗日动员委员会的倡导发动下,组织起二区白石乡抗日自卫大队。这个大队为党所掌握,队中大小干部基本上由共产党员出任,大队长李泽民(党员)。课田村编为一个中队,由李先士任中队长,李汉槎任小队长。抗日自卫大队建立起来以后,积极宣传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提高民众抗日救亡、保家卫国的思想觉悟和战斗力。1939年12月,日军进犯粤北,妄图打通粤汉线,进犯至翁源县新江受阻,退至英德白沙牛栏头地段时,白石乡抗日自卫大队和英德军民一起对日军进行伏击,毙敌骑兵2名,缴获战马2匹,受到国民党62军军长黄涛的嘉奖。后来在大风坳顶又对日军进行了一次袭击,队员李亚伟在战斗中牺牲。
1945年春,东纵部队北上英佛边开辟抗日根据地时,李先士率领课田村的部分民兵参加邬强部队,被编为独立大队,蓝田任大队长,李先士任副大队长。部分留家的自卫队员秘密组建民兵队伍,由李司胜任队长,李景棠任副队长。1945年4月,国民党军曾肇基团向英佛边区“扫荡”,课田民兵配合邬强部队击退敌人的进犯。同月,课田民兵配合独立大队攻打迳头湖洋国民党团部留守处,缴获枪支弹药以及军用物资一批。从抗日战争至夺取解放战争胜利,课田民兵配合游击部队参与大小战斗10余次,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做出了贡献。
四、建立秘密交通站和地下粮站
(1)建立秘密交通站。为了做好情报的上传下达和沟通周边关系的工作,上级党组织在课田村建立地下交通联络站,由李立、李景棠负责。抗日战争时期的交通线路是英德李屋角一佛冈课田一新丰遥田。解放战争时期,该站负责的交通线路是迳头青竹一佛冈课田一井岗。地下交通线路自建立后,从未出现过差错和受破坏。地下交通员有李启初、李宗悟。
(2)建立地下粮站。为了解决游击部队的给养,党组织在课田村建立地下粮站。粮站的工作由李立、李景棠负责。1945年,北江支队独立大队副大队长李先士率大队战士回到课田及周边地区活动时,地下粮站马上拿出了1600多斤大米给部队解决给养。1947年李拔才、李先士等率游击队伍转驻五洞坑时,地下粮站秘密送粮5000多斤。
五、支援游击队开展武装斗争
(1)积极输送青年参加游击部队。1945年春,东纵北江支队北上英佛边开辟抗日根据地时,由李先士带领10余名青年参加北江支队,编入独立大队。至1949年,先后有李晓棠、李宗尧、李松等20多名青年参加了北一支队二团和佛冈游击队,并同时由该村捐出长短枪支20多支。
(2)筹粮筹款支援游击队开展武装斗争。随着党组织的不断扩大,民兵组织的建立,游击队频繁进驻课田和周边地区,支援游击队开展武装斗争,解决部队给养,已成为课田人民的义务和责任。1945年,李先士带独立大队战士回到课田活动,群众便捐出大米1600多斤。1946年,邬强率部队到烟岭地区活动,课田人民捐出大米1250多斤。1947年,刘少中、李先士带领佛冈游击队到课田地区活动时,群众亦捐出大米1700多斤……从抗日战争至解放战争时期,为解决游击部队的给养,课田村支援粮食3万~4万斤。
(3)为革命付出沉重的代价和牺牲。课田村人民为了支持革命事业,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和牺牲。抗日战争至解放战争期间,李亚伟、李乙云、李步峦、李发林等4位课田籍战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国民党反动派对课田这块革命根据地和课田人民的革命行动极端仇视,数次出动军警进行“围剿”“扫荡”,抓捕和迫害游击队员及其家属,先后扣押游击队员家属李发锦、李松富、李思汉、李锡芹等40多人,掠去耕牛12头、猪30多头、三鸟一批、烟叶6000多斤、稻谷2.8万多斤,家具衣物一批,大部分家庭被洗劫一空,有的甚至房屋被毁被烧。在为革命付出沉重代价和牺牲面前,课田人民的斗志更加高涨,革命一定胜利的信心更加牢固,他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直坚持不懈地开展对敌斗争,直到佛冈全境解放。
(本文由中共佛冈县委党史研究室根据历史资料编写)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