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王山村是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老区。1949年10月12日,佛冈县解放了!正在全县人民热烈欢呼佛冈解放的大喜日子里,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佛冈县委第一任书记、县长周辉同志,为纪念和表彰独王山村革命老区人民对中国、对佛冈的解放事业所做出的贡献和支持,将亲手书写的“劳苦功高”四个大字的锦旗亲自赠送给独王山村人民。当时,由水头二区人民政府民兵大队长何道松同志代表全村人民接受了这面具有重大革命武装斗争历史意义的锦旗。这面写着“劳苦功高”四个大字的锦旗,是独王山村革命老区及人民不畏国民党反动政府对革命老区的血腥镇压和统治,不惜牺牲个人和家庭利益,踊跃投身革命,为中国和佛冈的解放事业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所换取来的,是独王山革命老区及人民的光荣标志,是党和上级政府对革命老区的关怀。为了做好革命纪念品物质的保护工作,这面锦旗由佛冈县离休老干部朱永仁转交给县史志部门,县史志部门的领导又将这面锦旗转交到县档案局保存。

  独王山村隶属于水头镇,位于佛冈县东部,东面靠近新丰县,南面靠近从化市,距佛冈县城20多公里,是一个四面崇山峻岭、重峦叠嶂、四水归原的村庄,更是一个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军事要地。

  在抗日战争时期,独王山村的子弟高昌秉、高大玉、高关棠、何道松、何道生、何光明、何华光、朱永仁、陈文福、陈文练等人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三支队。在这期间,独王山村的革命武装组织两次歼击过日本兵。一次是在独王山村邻村的龟咀七鹅潭,独王山村的东三支队成员何道松、朱永仁、何道生、高昌秉等十多人将两个落伍的日本兵拉下七鹅潭,将其活活淹死。另一次,在独王山村水口的码头坎,一队日本兵自北往南从迳头开来,路过独王山地区。有一个骑兵排企图进入独王山村“扫荡”,遭到潜伏在水口千重皮山(地名)独王山村武装力量的袭击,当头的一个日本骑兵应枪声倒地,其余的日本兵见状后惊魂失魄,又见地势险要,摸不清情况,不敢冒进,只得狼狈逃窜。这次对日本兵的袭击,不但打退了日本兵,还保卫了全村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在解放战争时期,参加革命武装的独王山村子弟就更多了,在抗日战争时期革命武装人员的基础上,又有何道来、谢谷朝、谢万城、谢万银、谢万才、谢万新、谢万牛、陈文祥等二十多人参加了革命武装队伍。这班队伍在解放战争前半期隶属东三支队领导,自1948年后转由北江第一支队第六团领导。在独王山村开展革命武装活动的部队领导人有:周辉、戴敏、陈镜文、黄超然、廖诗淦等。其中廖诗淦同志是水头石潭人,他身体不好,基本上不能走路,但为了革命的需要,在解放战争期间,他经常在独王山、中洞、青洞、遥田等地活动。在经过独王山地区时,独王山村老区人民全程保护和护送他,北上护送到老区根据地的迳头中洞或新丰遥田,往南护送到他的老家石潭,叫人背着他走,背不动就用竹椅做个简易轿子抬着他走,多次掩护他脱险。

  1948年至1949年,独王山村老区的武装力量和人民为支持部队解决粮食和食盐困难,两年来,全村每年筹措稻谷上百石(约5000市斤)交给部队,派人到水头圩购买食盐,积少成多地送到部队,使兄弟部队和战友们深受感动。
  1949年初,北一支队六团在新丰遥田成立司令部,独王山老区派出武装队员何道松、何道来、谢谷朝、谢万城、谢万银、朱永仁等一个班前往祝贺,并带上粮食、食盐等一批军需品献给司令部,以表达老区人民的一点革命心意。

  1949年的春夏之交,驻在水头圩和桂田村的国民党反动军联防队进剿独王山村老区,妄图剿灭老区的革命武装力量。但独王山老区已得到情报,早有决策,众志成城,做好了一切战斗准备。当反动联防队来到距独王山水口百来米远时,被早已埋伏在水口千重皮山上的第一道防线的革命武装队员一轮猛烈炮火射击,当即就有几个联防队兵应枪声倒地,剩下的经不起猛烈炮火的袭击,抱头鼠窜,大败而逃。这一仗,在水头地区打得很出名,有力地震慑了国民党反动政府和反动力量。迳头中洞和新丰遥田老区的部队得知独王山老区打退国民党联防队的进攻后,派队友前往祝贺。在佛冈解放前夕,独王山老区接到上级的任务,派出一队武装力量前往迳头迎接南下的解放大军,由武装大队长何道松带队,为南下大军带路,护送军粮及枪支弹药等军用品,直到佛冈解放。

  (本文口述者为解放战争时期北一支武装队员,整理者为佛冈县纪委退休干部、县史志办聘请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