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岭柯木岗村(含新屋角、刘屋岭、洋公巷、厅下坪、大门迳、新围坪、围关塘),位于佛冈县的最北面,是佛冈、英德交界的边沿地带。全村275户,1250多人。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发展组织,发动群众组织起农会、民兵和红色政权,使之成为革命根据地。1990年4月,经清远市人民政府批准,柯木岗为抗日战争老区。

一、党组织的建设

  1939-1945年,胡占丰、朱继良等到柯木岗村开展革命活动,党组织先后吸收李洁民、李奀、李松开、李松步、李发腾、李育桓、李华卓等入党,并建立中共柯木岗村党小组,李洁民任党小组组长,属中共白石乡党支部领导。
  1940年,特派员金阳到二区指导工作,常在该村老水碓隐蔽。金阳在牛洞李泽民家举办党员培训班,该村的李洁民等参加了培训。
  1942年下半年,中共粤北省委被破坏,上级指示暂停组织活动,党员根据上级指示实行“三勤”,既掩护自己又团结更多群众。
  1944年8月,根据上级指示恢复党组织活动。该村党员李洁民被任命为中共白石乡党支部副书记,李洁民在党员会议上传达上级指示,号召建立农民协会和做好武装斗争的准备工作。同年冬,中共佛冈县负责人谢裕德在烟岭被捕,村党组织积极开展营救工作。
  1945年春,东纵北江支队北上英东(包括英佛边)开辟根据地。上级党组织指示:做好迎接北江支队过境和发动青年参军工作。邬强率北江支队到达后,由李洁民带领10多名青年参加北江支队。
  1946年,东纵北江支队北撤后,李洁民等复员回村,仍负责联系村中党员。1948年,李洁民牺牲后,该村党组织由中共佛冈县二区中心支部领导。

二、组建武装队伍,开展武装斗争

  1939年,烟岭地区在中共佛冈二区区委的领导下,组建起白石乡抗日自卫大队,由中共党员李泽民任大队长。该村成立自卫小队,由李洁民任小队长,归李先士(中共党员)中队领导。自卫队员有李奕、李办良、李汉源、李松开、李松步、李兆根、李发腾、李华卓、李宗胜、李敬等30多人。自卫小队同时加入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佛冈二区抗先队。1939年冬,该村自卫小队随大队在英德县白沙牛栏头和大风坳等地截击日军,击毙击伤日军多名,缴获战马2匹及其他军用物品一批。
  1941年以后,国民党害怕人民起来抗日,不给自卫队经费,解散抗日自卫队。但该村的自卫小队实际仍然存在,成为由我党掌握的一支民兵武装。
  1945年春,邬强率东纵北江支队北上英佛边开辟根据地,该村李洁民带领抗日自卫队员李发腾、李宗正、李兆根、李根呼、李发添、李松友等13人参加北江支队,编入北江支队独立一大队(又名英佛大队)。同期,按照上级指示,将该村的自卫队改为抗日民兵小队,由李奀任队长。同年5一6月,该村民兵小队配合独立一大队在邓光头村打伏击,俘国民党官兵17名(教育后释放),缴长短枪20余支,物资10余担,马1匹。同期,又配合独立一大队夜袭驻前所村的国民党军曾肇基团部,把缴获的一批军用物资送到英德渔湾坝子北江支队司令部。
  1946年,北江支队北撤后,该村原参加北江支队的战士复员回村,与村中民兵组织建立村地下武装。同年,李立奉特派员朱继良的命令,把10支长短枪运到该村收藏。
  1947年,该村复员回村的原北江支队战士和部分民兵,响应党的号召,重新拿起武器,组织一支以李天为队长的游击队,队员有李发腾、李松步、李育桓、李敬、李宗正、李如池、李华抄、李昌胜、李月明等20多人。同年下半年,游击队编入佛冈人民抗征救命大队李奀中队,转战英翁新佛边区。
  留村的民兵,在村党的领导人李洁民的带领下,仍坚持斗争。为保护参加游击队人员的家属,及时处决了反动分子李胜厚、李振袍2人,把反动派的气焰压了下去。
  1948年春,李洁民率领民兵配合游击队组织反“扫荡”,和国民党正规军、李日华联防队进行激战,李洁民和游击战士郑东在战斗中壮烈牺牲。
  1949年,该村民兵配合北一支游击部队,参加了在三江击毙范烈光的战斗和挂牌径歼敌一个营的战斗。

三、成立做鞋会、农会(耕种会)

  1939年秋,村党组织建立后,按照上级党组织的指示,宣传党的团结抗日主张,发动群众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为了筹集经费,在该村组织了一个“做鞋会”(村中绝大部分人会做鞋),选举李洁民为会长,李天为副会长。通过做鞋会筹集资金解决抗日自卫队的活动经费,会员还利用到各圩场卖鞋的机会搜集和了解情报。
  1940年农历八月初一,根据上级党组织的指示,为扩大党领导的群众组织,以做鞋会为基础,成立耕种会,仍由李洁民任会长,李天、李办良为副会长。耕种会发动佃户进行减租减息,先从村中的祖尝田入手,然后对放租富户(地主、富农)田进行减租减息。
  1944年,耕种会正式更名为农会。农会出头支持李汉源等抵制清还前所财主李良相高利贷剥削的利息;鼓励李月明参加北江支队游击队,把所欠下李良仕的田租债务全部废除。由农会牵头,把村财主李资伍强占李锦星的粮田全部归还给李锦星。农会还组织群众兴修水利,对参加游击队员的家属进行帮耕帮种。

四、建立地下粮站和秘密交通站

  1945年春,遵照上级党组织的指示,在该村建立地下粮站和秘密交通站。地下粮站由李汉源、李办良负责。在抗战期间,筹集了数十担粮食支援抗日游击部队解决给养。解放战争期间,粮站亦多次筹粮供应部队。
  1945年,建立秘密交通站,交通站的前期负责人是李天和李办良,1947年后,由李办良、李宗胜负责。主要交通线有2条:一条经五洞坑、李屋角到渔湾三山,另一条经白沙到新丰遥田。交通站曾护送过林名勋、黄桐华、杜国栋等上级党的领导人过境,收集和传递许多情报。例如,二区反动分子李日华准备扶植该村反动分子李胜厚、李振袍组建联防队,以控制破坏我党组织,村党组织根据李汉源(“白皮红心”保长)提供的情报,及时处决了李胜厚和李振袍,粉碎了李日华的阴谋。李日华又与李朗庭密谋,企图抓捕佛冈抗征救命大队领导人李适存,如抓不到便烧毁李适存家的房屋。根据李汉源提供的情报,交通站迅速通知部队,把李朗庭抓了起来,又一次粉碎了李日华的阴谋。交通员李宗胜以修理钟表为掩护,走村串巷了解敌情。1948年,探知李日华将勒索得到的游击队员家属的稻谷雇船运往英德的情报后,立即通知游击队。游击队火速派出兵力赶往渔湾狮子口将这批稻谷截获。
  1948年上半年,李洁民牺牲后,二区反动头子李日华率反动武装到该村“扫荡”,将李洁民的妻子欧珍、李奀的母亲朱某和游击队员的亲属李发台、李树蕃、李耀柱、李署新等10多人抓去坐牢和严刑拷打,烧毁李奀、李如池等游击队员家的房屋10余间,抢去稻谷200多担、耕牛4头、生猪20多头以及财物一批。

五、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和两面政权

  1943年,该村党组织为了掌握国民党反动派动态,派李松开(中共党员)出任该村的保长。李松开任保长期间(1943-1944年),遵照党的统战方针,教育、团结村中父老,支持抗日救亡活动,支持耕种会、农会开展减租减息运动,支持抗日自卫武装开展抗日活动和维护村中治安等。
  1945年5月,佛冈二区白石乡在北江支队的支持下,建立抗日民主政权一-白石乡抗日动员委员会,主任范双龄(中共党员),副主任李松开(中共党员)。在乡抗日动员委员会的领导下,大多数村庄建立农会组织,柯木岗村也建立了农民协会。李松开出任乡抗日动员委员会副主任后,村的政权表面上是国民党的乡、保建制,但实际上是“白皮红心”的两面政权。李汉源在任期间(1946一1949年),掩护党和游击队在柯木岗村的活动,筹粮捐物支持游击队开展武装斗争,收集敌情向党组织提供信息情报以及支持农会开展减租减息等,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

  (本文由中共佛冈县委党史研究室根据历史资料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