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岭邓光头村有谢屋、王屋、围子营3个老区村庄。3村是烟岭北部连成一片的边远山区,东面与野猪湾、柯木岗、井前村接壤,南北与课田村隔河相邻,北通五洞坑、门洞、鱼湾(英德县)等村,西可入水洞坑、礼溪村。该3村背面群山重叠,山林茂密,是开展革命活动和武装斗争的理想之地。
烟岭邓光头村的五洞坑和野猪湾两村是抗日老区村,位于佛冈县西北部,是英德、佛冈两县边沿的两个山村。五洞坑和野猪湾相距不远,是一条山冚分为两个聚居点,历来属同一区域。两村在佛冈解放前山林茂密、交通不便,靠几条羊肠小道通向四面八方。
烟岭课田村(后改名为社坪村)是抗日老区村,村内有东涉水、正坪、老围、楼坪、塘肚、社围、高塅、连塘、田心、胡屋10个老区村庄。在抗日战争期间,课田村便建立起中共地下组织。课田人民在党的发动和帮助下组织起来,建立革命的红色政权和“白皮红心”的“两面政权”,领导人民开展减租减息运动;建立抗日民兵自卫武装队伍,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动员青年参加中共地下组织领导的抗日游击武装队伍,开展抗日武装斗争,使该村成为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块红色根据地。
烟岭柯木岗村是抗日老区,村内有新屋角、刘屋岭、洋公巷、听下坪、大门迳、新围坪、围关塘7个老区村庄。该村位于佛冈县的东北部,是佛冈、英德交界的地带。由于该村地处边沿,是国民党政权统治的薄弱地区,是地下党发展组织,开展游击武装斗争的好地方。
烟岭井前村是抗日老区,位于佛冈县烟岭最北端,西与英德县的门洞革命老区毗邻,北和英德白沙车头村的山地相连。由于该村地处佛冈县与英德县的交界处,属山区边沿地带,村背后山地连绵起伏,是国民党政权统治薄弱的地区,是地下党发展组织和进行革命活动的理想之地。
高岗三联村内的杨梅塘村是解放战争游击区。该村东、西、北三面群山环抱,南面有一条发源于该村山脉的小溪漏坑。该村距抗日革命老区仓下、瑶塘村三四公里。该村东有山路通至革命老区英德县李屋角村,西与长江行政村的山岭相隔,北有通至抗日革命老区礼溪的彭屋、坑尾村。
高岗路下村是解放战争游击区,村内有白石凹、九曲坑、月坑、路下、新村、新建村、泥洋背、上坪8个老区村庄。该村地处佛冈的西部山区,左邻英德,右是观音山,背靠重叠的大山,革命战争时期是游击队交通、驻扎、活动的理想地带。
高岗新联村是革命老区,村内岗咀头、旗岭两村是解放战争游击区。两村位于高岗中部,村东有1条通往烟岭、迳头的必经之路。村南傍观音山麓,背面是连接观音山主峰的重叠群山,是革命战争时期开展政治工作和武装斗争活动的好地方。
高岗村内的逆水流村(佛冈解放前与旗岭、岗咀头联为一保)是解放战争游击区。该村位于高岗中部,依凭着观音山麓,村后是观音山连绵不断的群山,村东有一条通往佛冈、迳头、烟岭的必经之路。佛冈解放前,该村受尽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压迫和剥削,贫苦农民具有翻身解放的愿望,该村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地理条件,是中共地下组织开展政治工作、武装斗争的好地方。
高岗墩下村内的下张、曹屋两村在佛冈解放前是与宝结岭(已划为老区)、竹头下、格田等村共为第一保。佛冈解放后,上述几村合为宝山乡,1958年,曹屋、下张两村划到墩下大队。曹屋、下张两村位于高岗北部,解放战争期间均受墩下村(位于该村南部)何德敷联防队的威胁,两村的人民和宝结岭、竹头下、格田村一样是中共组织和游击队开展活动的根据地,为解放战争做出过重大的贡献
2024-03-31
2024-03-31
2024-03-30
2024-03-30
2024-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