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岭邓光头村的五洞坑和野猪湾两村是抗日老区村,位于佛冈县西北部,是英德、佛冈两县边沿的两个山村。五洞坑和野猪湾相距不远,是一条山冚分为两个聚居点,历来属同一区域。两村在佛冈解放前山林茂密、交通不便,靠几条羊肠小道通向四面八方。两村东可去英德桥头、青塘游击区,南通本县各地,西进宝山、观音山老区,北出英德鱼湾、大镇等抗日根据地。村的四面群山环抱,是中共地下组织开展秘密活动和建立游击武装斗争据点的理想之地。1939 年起,地下党便在这里开展秘密活动,建立党的组织,同时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民众武装,开展抗日救亡活动。抗日战争胜利后至1949年佛冈解放,党在这两村的活动和开展游击武装斗争从未间断过,以致被国民党反动派视为“匪区”。

  五洞坑、野猪湾人民为支持抗日武装斗争和游击解放战争作出过很大的贡献。前者于1989年11月、后者于1990年4月分别经清远市人民政府批准为抗日老区。

  一、抗日战争时期的革命活动

  全民族抗战初期的1939年,上级党派林栋材和本乡地下党负责人胡占丰、李先士、李洁民、李立,迳头乡的朱继良等,经常以打猎、看风水为名,深入这两个村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并教唱革命歌曲,发动群众建立民众抗日自卫武装小队。在党的培养教育下,当年该地青年王昌坛、王彩章、王太俾等便被吸收为中共党员,并在两村建立党小组,组长王昌坛。

  1940年初,北江特委派金阳到佛冈县任特派员,对党员和建党对象进行培训。同年金阳曾两次在该两村王太俾家举办过党员培训班,参加培训的有王太俾、李洁民、王昌坛、谢夕文、王彩新等。经过办班学习和考察后,先后吸收王继善、王太丕、王中泉入党。党组织在英德县门洞(边沿隔邻村庄)亦发展了李司胜、李理京、李理潭、李理长、苏章木、苏章言等入党,并随之建立中共五洞坑支部,王昌坛任支部书记,支委为王太俾、李司胜等。同时,在特派员金阳的倡导下,成立白石乡抗日自卫武装大队,由李泽民(中共党员)任大队长;五洞坑、野猪湾则成立抗日自卫小队,王昌坛任小队长,王太俾任小队副。抗日自卫小队成立后,曾两次在乡自卫大队的领导下抗击日军。1940年春,日军进犯粤北失败往南退却,退至英德白沙牛栏头地段时,李泽民率领抗日自卫大队奋起截击;另一次当日军进犯至前所大风坳时,亦受到抗日自卫大队的袭击。两次战斗,该两村自卫小队均参加,使群众对敌斗争的士气受到极大的鼓舞,增强了抗战必胜的信心。

  1942 年上级党通知暂时停止活动,党员做好“三勤”(即勤学习、勤工作、勤交友),执行“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等待时机”的方针。该两村党员严格执行上级党的指示,做好隐蔽和开展“三勤”工作。

  1944年夏秋间,上级党派谢裕德等前来传达恢复党组织活动的指示,并部署开展发动群众建立农会和妇女会、成立两村抗日民主政权、恢复抗日民众武装等工作。

  1945 年年初,邬强率东纵北江支队北上英佛边开辟抗日根据地,号召青年积极参加抗日游击武装队伍。于是该两村选送了王彩彰、王积胥、王超、王昌条等多名青年参加北江支队,编入英佛独一大队。同年4月乡地方党组织在北一支党组织的帮助下建立起白石乡抗日动员委员会(抗日民主政权)。乡动委会建立后,带动各村组织起民兵、农会、妇女会等组织,两村分别建立起以上组织。五洞坑村村长王罗瑶、农会会长王列都、妇女会长周某;野猪湾村村长王义忠、农会会长王太巨、妇女会长钟带。两村政权和农会等组织建立起来后,发动群众开展“二五”减租减息活动。发动群众开展互帮互救,解决村民纠纷等。例如,在户村政权和村农会的率领下,两村到刘屋、前所等村向田主清算、减免田租和减息,共计减租减息180多担。

  1945年5月,该两村的民兵配合北江支队围攻湖洋国民党兵站,缴获步枪10 余支、子弹5000余发和军用物资一批,活捉国民党少校军官廖润清。不久又配合北江支队攻打国民党三江粮仓,俘敌20余人,缴枪30余支,并破仓分粮,把1500多公斤粮食分给群众,扩大武装斗争的政治影响。同月,该两村民兵协同独一大队黄彪中队在邓光头村截击国民党反动派运输队,俘敌17人,缴获枪支19支、弹药被服一批、战马一匹。同月,两村民兵配合北江支队围攻国民党曾绍基前所物资站,缴获手榴弹20多枚、长短枪30余支、子弹5000余发及军用物资一批。缴获的胜利品由该两村民兵运回村存放,后转送北江支队。

  同年6月,乡反动头子李日华在大坪一带勒索人民财物,欺压群众,该两村民兵武装配合独一大队手枪队把李日华俘获并缴获长短枪10支,后将李日华解送粤赣先遣支队处理。

  同年,独一大队战士谢培等两同志到该两村活动,突遭敌人偷袭。敌人把野猪湾村团团围住,前来的战士没法冲出重围。青年民兵王亦星设法把这两位战士藏起,从而避过了敌人的搜查,使两战士离村安全返回部队。

  二、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活动

  1946年北江支队奉命北撤山东烟台,途经该两村宿营,受到村民的热情接待,捐粮献肉支援部队,并派人作向导使部队安全撤出该地区。

  北江支队奉命北撤后,原独立大队除小部分参加北撤外,绝大部分留下坚持开展武装斗争,改编为英佛民主先锋大队,李拔才任大队长,朱继良任教导员。

  1947年年初,国民党反动派对游击区大举“清剿”“扫荡”。为了粉碎敌人的“清剿”阴谋,打击其反动气焰,同年2月,两村民兵武装配合英佛民主先锋大队围攻课田反动分子李华滚、李发毡、李远区、李凤韶等反动武装,缴获步枪8支、手枪2支、子弹1000余发,并烧毁田契和高利贷票据。战斗结束正要收兵时,县反动分子范烈光率反动武装前来增援,游击队即撤回到五洞坑和门洞一带,占据有利地势击退来犯之敌。同年4-6月,两村民兵配合民主先锋大队王超率领的手枪队,多次在大坪附近和本地麻塘坳等伏击李日华反动武装。同年秋,两村民兵配合民主先锋大队李奀中队袭击国民党乡长李凤韶家,缴获手枪2支、步枪5支和弹药一批,并活捉敌探黄强,当晚部队撤回野猪湾时将黄强解至村后山处决。同期,两村民兵又袭击反动分子刘启标(保长)家,缴获短枪2支、步枪4支,并活捉刘启标(教育后释放)。

  1947-1948年,该两村先后选送李司炎、王波、王吉棠、谢万符、谢罗等数名青年加入民主先锋大队,后转佛冈人民救命大队李奀中队。

  1948年 3-4月,该两村民兵探悉本乡龙岗反动军需处长范汉英运回一批枪支弹药,马上将情报转送粤赣先遣支队,支队立即派出王坤、李奀、叶名辉等中队级干部,率队协同该地民兵一起袭击范汉英家,活捉范汉英,缴获机枪1挺、步枪8支、短枪2支以及弹药物资一批。部队返回该两村驻营后,将范汉英押到野猪湾村后山处决。

  1949 年春,反动头子范烈光及其弟范汉光率其残部80多人向该地“进剿”,扬言“血洗野猪湾、五洞坑”。该两村党组织得悉这个情报后,立即报告北一支队,支队派出王坤、李类两个中队在茶籽山伏击敌人,经过半个多小时的战斗,毙敌3人,敌人败退而逃。
同年5月,两村民兵配合北一支队和佛冈人民义勇大队在三江地区黄竹簕村打伏击,一举击毙三县联防主任范烈光及佛冈县军事科长范秀中。范烈光被击毙的消息传开,人心大快,地方反动势力土崩瓦解,有的起义投诚。二区联防大队长郑国庚率部起义;烟岭联防队头子李日华弃地外逃,整个二区基本解放。

  五洞坑、野猪湾村人民在开展抗日武装斗争和支援游击武装斗争中,为解放事业作出贡献。从抗日战争至解放战争胜利止,该两村的民兵和人民配合游击部队参与大小战斗数十次,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有2名党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5名群众被残害致死。该两村被国民党反动派视为“匪村”,遭到敌人“扫荡”洗劫四五次,烧毁房子20多间,抢去耕牛10 多头、生猪30多头,被勒索和抢去稻谷4万多公斤,被掠去衣物、家具等物资一大批。敌人的残暴吓不倒两村群众,游击队到该两村安营扎寨,为解决部队的给养,两村捐献粮食共2万多公斤,旧币5000万元。为慰劳子弟兵,多年来杀猪七八头、“三鸟”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