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岗新联村是革命老区,村内岗咀头、旗岭两村是解放战争游击区。两村位于高岗中部,村东有1条通往烟岭、迳头的必经之路。村南傍观音山麓,背面是连接观音山主峰的重叠群山,是革命战争时期开展政治工作和武装斗争活动的好地方。该村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自1945年起,中共地下组织就在这里发展组织和组织武装队伍,使两村成为抗日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开展游击战争的根据地,为革命作出过很大贡献。1993年3月,清远市人民政府批准两村为解放战争游击区。

  一、建立党的地下交通站,并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进行长期革命斗争

  1945年1月鱼湾地下党组织派李拔才、张招、钟恩树等到高镇开展地下工作,恢复高镇地下交通站,由李成荫(高镇人)任站长并兼任岗咀头、旗岭、逆水流3村地下交通站的领导工作。李公安任副站长;张容、刘森、刘广、刘标、张名灼等为骨干,并在上级党组织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各种革命活动。

  二、建立农会(耕种会)、民兵(保卫队)组织,开展各种革命活动

  1944年秋,日军进攻韶关。佛冈等地的地下党组织逐渐恢复活动,李公安遵照上级地下党组织领导宋业安、许明等指示,在高镇地区组织成立耕种会和保卫队。当时耕种会的口号是“减租减息、保租保息”“团结各阶层共同抗日”,并实行“二五”减租。两村有张名灼、张百为、张邦治、张邦及、张传提、张华夏、张桂东、张廷治、张景祥等人参加耕种会。保卫队的口号是“团结抗日,保卫家乡”。由李成荫任队长,两村有张名灼、张容、张观聚、张柱、张廷党、张廷潘、张二袍等为保卫队员。耕种会和保卫队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积极开展减租减息,反三征以及禁赌、防盗、维护社会治安等的各种革命活动。

  三、建立支持革命的“两面政权”,并在上级领导下开展革命工作

  1945年,两村有张容、张名灼、刘纯广等人根据上级指示要求,对国民党乡长张炳柔(岗咀头人)等人做爱国爱民的思想教育工作,争取他们以自己的身份和工作便利为革命工作,从而建立起在中共地下组织控制下的“白皮红心”的“两面政权”。具体做了几项工作:(1)张炳柔交出驳壳枪1支给张名灼带去参加李拔才游击队。(2)张炳柔以岸公会、文昌会等公偿为名,设仓于岗咀头张邦深家,共筹措粮食2.5万公斤支援游击队的革命活动。(3)张炳柔、张汉强等人筹措七九步枪5支、子弹1000多发、驳壳枪1支直接交付游击队。(4)张炳柔组织人员到长江、高岗、新街、三江等集市街场收集税款9000多元(旧币)交付支援游击队。(5)1947年10月间,张炳柔获知范烈光伪联防队将于10月23日袭击高岗街的情报,便迅速叫张名灼及时通知游击队,使游击免受损失。

  四、发动群众参军参战,支援部队,为革命作出贡献

  (一)动员青年踊跃参加游击队,支援部队开展武装斗争

  1945年3月,北江支队到宝洞活动,部队动员青年参军,组织武装骨干。两村有张容、张廷党、张含、刘段、材启共、李宗召、李记、李潮等人参加北江支队编入独立大队,并随队转战在英佛翁边地区。同年6月游击队北撤后,两村原参队的队员遵照上级指示留驻本地协同地下党组织开展革命活动。

  (二)建立革命武装,开展武装斗争,发动群众参军参战

  1947年英佛民主先锋大队到高镇协助组建华山中队,由李公安任中队长。随着武装力量的发展壮大,岗咀头、旗岭、逆水流3村成立武装中队。张名灼任中队长,张容任小队长,刘沾任事务长,队员有张柱、张观聚、张廷含、张廷党、张廷华、张才、张廷治、张邦僚、张邦步、张方差、何娣、刘森、刘名、刘标等32人。李拔才部队设在岗咀头村大夫地,有的分驻在神公屋。

  同年10月23日,范烈光、李日华纠集白石乡、陂头乡的联防队进犯岗咀头村,企图抢掠游击队粮食。英佛先锋大队大队长拔才、中队长李公安、天山队叶明飞和中岳队王坤、胡占锋、张名灼、张容、张柱等人,带领部队及当地民兵100多人分占三面岭、围墩背、逆水流背后山等制高点,与范烈光、李日华联防队展开激战。在此次战斗中,两村动员当地群众积极参战,为部队送水、送饭、救护伤员。

  1947年11月,游击主力部队到英东活动,国民党军一营及何德敷,林水生地方联防队1000多人进犯观音山,被游击队给予痛击。在这次战斗中,两村民兵积极参战。

  1948年1月23日,游击部队攻打高岗反动联防队,两村张继周、张廷党、张传提、张方步、张远方、张方才、张邦胜、张凤蕉、张白妹等人积极参战。

  1949年6月,游击队解放二区绝大部分地区成立军管会,并成立观石乡政府。两村民兵与全区民兵配合游击队围歼三江李启超交警队、高岗交警队和社岗下联防队。

  (三)筹粮筹款,筹措枪支弹药,支援革命活动

  1945年该村筹措粮食5000多公斤,设仓于旗岭张大祥、张廷山家,将七九步枪6支、子弹2000多发送交李拔才部队,支援游击队活动。

  1947年村成立动委会,由李蔚观任主任,李宗彭、李承荫任副主任,两村有张邦深、张邦治、张粘裕、张大航、张桂东等人参加。动委会的任务是:“减租减息,加强农会及民兵组织建设,发展壮大革命阵营。”两村在动委会动员下,群众筹粮4000多公斤,设仓于张邦深家,建立游击队粮仓,解决部队给养,支援革命活动。同年10月,在反击范烈光、李日华联防队进犯岗咀头的战斗中,两村游击队筹措粮食500多公斤,及时解决部队在围歼战中所需给养。

  1948年部队撤离前,由部队委托张白果、张粘裕、李宗月等人将高岗、新街、三江集市街场的捐税收集,然后交给部队,直至1949年6月成立观石乡人民政府,便转由乡政府收。

  1949年年初,北一支二团英佛边武工队李汉兴、张容、张柱直接领导岗咀头、旗岭、逆水流3村的农会及民兵组织,开展筹措枪支、粮食、孤立反动联防队工作。当时在大多数群众缺粮情况下,仍积极筹集粮食500多公斤、驳壳枪1支、七九步枪1支支援人民武装。

  1945年至1949年期间,该村在上级党组织及当地农会领导下,为发展壮大人民的革命武装输送兵员,并在历次革命战斗中相继有张廷才、张观聚、林华九等为人民的解放事业贡献出宝贵的生命。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共筹措粮食5000多公斤、长枪5支、短枪2支、子弹1000多发、现款3000多元(旧币)支援人民的革命武装政权建设,为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