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岗墩下村内的下张、曹屋两村在佛冈解放前是与宝结岭(已划为老区)、竹头下、格田等村共为第一保。佛冈解放后,上述几村合为宝山乡,1958年,曹屋、下张两村划到墩下大队。曹屋、下张两村位于高岗北部,解放战争期间均受墩下村(位于该村南部)何德敷联防队的威胁,两村的人民和宝结岭、竹头下、格田村一样是中共组织和游击队开展活动的根据地,为解放战争做出过重大的贡献,清远市人民政府于1993年3月批准曹屋、下张两村为解放战争游击区。

  两村群众一直以来都保持着革命斗争的传统。早在1931年7月,两村的曹世蔼、曹庭庆、张廷机、张廷炳等5人,在张白果(竹头村人)的发动下,参加攻打国民党鱼湾区政府的战斗,曹世权等还参加了当时的犁头会组织。两村在解放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展革命斗争。

  一、两村成为游击队活动的根据地

  1947 年秋到是年底,中共滃江工委领导的英佛民主先锋大队,在大队长拔才及大队领导成员李先士、蓝田、黄醒华、王坤、李汉槎等带领下,以下张、曹屋、宝结岭、竹头下、格田等地为根据地开展革命斗争。

  1948年春到1949年年初,中共佛冈县委书记刘少中领导的华山中队,中队长李公安,指导员熊燎在曹屋、下张及宝结岭等村庄活动。

  二、建立基干民兵组织、交通站等开展革命斗争

  1947 年秋,英佛民主先锋大队李拔才、邬汉兴、龙国森、李公安、李恒等,在宝山地区组织成立基干民兵中队,钟拔才为中队长,钟凌云为副队长;竹头下、格田、下张、曹屋成立第九中队,张廷长为中队长,张邦佐为副队长,曹昌杵(又名朱占初)、曹世权、曹世庚、曹英(女)、张邦筹、张邦基、张廷向7人参加第九中队。

  1948年1月23日,英佛民主先锋大队攻打联防队,两村所属第九中队民兵负责搜集敌情,并在华山中队中队长李公安、副中队长李恒的指令和安排下,坚守在石凹及猪牯岭,随时准备歼灭敌人。两村组织群众送饭到将军岭一带支持游击队战斗,使战斗取得了胜利。

  曹世巨在华山中队长李公安,小队长钟定珠、钟飞赞(曹世巨的亲戚)的布置下,打进高岗联防队做内应。1948年6月,曹世巨将敌人即将要进攻宝结岭的情报报告曹屋交通员曹城柱,并及时转送到民兵中队长钟拔才,使宝结岭的群众及时转移,民兵及早研究如何迎击来犯之敌。同时,曹世巨还把500发子弹秘密提供给民兵中队,使战斗取得胜利,在当日的战斗中缴获日式步枪2支。

  1949年5月30日,伏杀范烈光和挂牌径大捷后,成立佛冈军管会和台山乡人民政府。台山乡人民政府何非非为乡长,何久健为副乡长,朱德抱为指导员。武工队李汉兴等到宝结岭开会,布置全个保的民兵联合路下民兵组织,负责封锁何德敷、林瑞生联防队,轮流看守樟树凹阵地。敌人运粮到英德经此地时,结果被民兵连人带粮(3000多公斤)扣回宝结岭,把粮运到路下接济部队。

  1949年8月,何德敷、林瑞生联防队逃跑,在樟树凹被民兵截击,敌人连夜爬上黄金坑才逃脱。此后,民兵在党和军管会领导下,一起接收墩下联防队政权。

  1949年10月,为迎接南下大军开展支前工作,两村的民兵参加运输队和担架队,把何德敷粮仓的谷运到迳头大陂文昌楼和石角钟家祠,送给新生的乡、县两级地方革命政权。

  三、成立农会组织,开展减租减息、反三征、破仓分粮等工作

  1947 年秋,英佛民主先锋大队派出李公安、李恒领导的民运组和手枪队发动群众成立第一保农会,农会委员钟良村为第一保会长,农会委员张邦慈、张廷长为副会长,曹屋、下张的全体农户参加农会。农会成立后,实行“二五”减租,没收大地主何德敷在曹茂焕家放存的1万多公斤粮食,把粮食一部分运到宝结岭供给游击队,一部分分给贫苦农户。后来,农会转入地下活动,负责了解敌情、举报敌情,一直坚持到佛冈解放。

  四、在游击队党组织领导下,建立支持革命的“两面政权”

  1947年至1949年间,李拔才部队李公安、何富新等常到该村筹粮,发动群众捐出公私枪支弹药装备各中队,活动期间常在曹维森、曹世蔼家食宿。1947 年秋,张邦筹捐出长枪3支、短枪1支、七九子弹1箱(500发)和卖出2000公斤稻谷的钱捐交给游击队张廷美收。曹维森、曹飞常、曹昌城各交长枪1支、子弹共150发,送给游击队钟飞赞收。

  1948 年初,游击队领导李公安、钟拔才通过联系,让下张进步人士张福心担任第一保副保长(保长是格田村张家院)。张福心掌握敌情后,为游击队提供情报和活动方便,保护全保人民的利益。因张福心是屠户,他协助进步人士张白果收集猪捐提交给游击队,逢年过节他派儿子张廷向与曹屋村曹世福以卖猪肉为名,每次送猪肉50公斤以上到沙老坪或黄泥矿等部队驻地,并把敌情向部队首长汇报。是年8月,张福心又派儿子张廷向与曹世庚借打泥鳅鱼为名,送500发子弹及情报到宝结岭树山祠堂游击队钟先坪手收。1948年张福心捐出长枪2支、短枪1支、子弹400发、稻谷500公斤;张廷父捐长枪1支、子弹30发,张邦筹捐献俄式新七九枪1支、子弹80发,曹飞富、曹世庚各捐长枪1支、子弹100发,张景珠公、张兴公、千公公等捐公偿谷共2000公斤。

  1948年6月至1949年3月,战斗频繁,游击队大部队在英新佛各地活动作战时,宝结岭遭到敌人袭击,损失惨重,曹屋、下张两村群众冒着极大危险,保护游击队疏散于该两村的农户家中掩蔽。如钟良珠、钟良巨等21户先后掩护过宝结岭的游击队及革命群众70多人次,提供给游击队耕牛10头、农物一批、粮食1000多公斤。1949年6月挂牌径大捷后反动派军队逃跑,在两村暂住的游击队家属才各自回家居住。

  1947年至1949年间,两村共捐献各种枪支8支、子弹8000发、稻谷2000公斤、大米500公斤、现金2000元(旧币),以及电池、火柴、衣物一批支援游击部队开展武装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