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岗路下村是解放战争游击区,村内有白石凹、九曲坑、月坑、路下、新村、新建村、泥洋背、上坪8个老区村庄。该村地处佛冈的西部山区,左邻英德,右是观音山,背靠重叠的大山,革命战争时期是游击队交通、驻扎、活动的理想地带。这里有着光荣的革命斗争史,自1946年起,中共地下组织就开始在这里发展和壮大游击队组织,发动群众开展武装斗争,为革命作出过重要贡献。1993年3月,清远市人民政府批准路下村为解放战争游击区。

  一、在中共地下组织的领导下,进行长期的革命斗争

  1946年10月,经三山大队大队长李拔才的介绍,该区罗昌浪第一个参加游击队(李发才是罗昌浪的妻舅),编入大队部的手枪队专为大队部筹粮、筹钱,并接受李拔才的委派为路下村地下活动联络人,路下村成了游击队的活动据点。

  1947年7月,在中共滃江工委领导下,粤赣先遣支队、英佛民主先锋大队李拔才到高镇协助建立武装中队,中队长李公安跟着成立全乡统一战线委员会,该村有罗昌谭、邝耀华、罗荣广、罗连江任委员。

  1947年8月,该村建立武装游击队,队长罗树林,小队长罗昌浪,同年冬编入华山中队,罗树林任小队长。是年9月,经罗昌浪联络,李拔才部队100 余人,到该村泥杨背村、路下围宣传演戏,扩大游击队组织,吸收该区罗荣定、蓝国强、蓝应州、蓝应邹等10多人参加游击队,同时建立路下交通站,蓝国强、蓝应邹为交通联络员,以后常驻该交通站的有李公安、黄坤、叶名辉等游击队领导。1948年1月,罗昌浪参加攻打高岗圩战斗。1949年3月,罗树林带领游击队参加攻打白沙坑战斗。

  二、建立起农会、民兵组织,在党领导下开展各种革命活动

  1947 年冬,由三山大队派遣民运组,到路下村宣传组建(民运组)农会、民兵组织,农会会长由罗昌谭担任,民兵队长由罗先喘担任。到1949年6月,扩大到民兵中队组织,罗先喘被选为中队长,中队成立那天有罗明伦、朱德抱、李汉兴、罗耀缎、罗桃等人参加。

  1948年6月,由农会、民兵组织逼使该村地主罗公仰开仓济贫,拿出1500多公斤粮食,帮助群众度过5月荒。

  1949年5月,高岗联防中队以李启超为首,带领30余人到路下征收地税,该村罗先喘带领民兵及群众起来抗税,坚决不交,引起双方枪战,持续两小时之久,后联防队见该村到处埋伏有人,马上撤回,民兵取得了抗征的胜利。是年6月,罗先喘带领该村民兵配合李公安部队拦截联防队李启超,大地主何德敷、林水生,联防队在逃跑时,被在宝山樟树凹设伏的民兵截获大米1500多公斤和其他物资一大批,交给游击队使用。

  三、建立支持革命的“两面政权”并组织开展革命斗争

  1947年11月,李公安带领李汉兴、张容在路下交通站召集罗昌谭、邝耀华、蓝国强(为保长)建立支持革命的“两面政权”,罗昌谭负责财粮,邝耀华、蓝国强负责农会、民兵工作。

  1948年5月,根据上级的安排,动员游击队小队长罗树林打入联防队任小队长,进行互通情报,保护游击队的安全。同年7月,大地主何德敷、林水生勾结100余名国民党兵前来“围剿”。在联防中队的罗家训将情报送到该村罗昌谭转交罗荣山,转送上坪蓝国强。蓝国强立即通知在该区上坪、大营的十几名游击队员撤离,使国民党兵扑了一空。同年8月,罗树林亲自护送游击队医生李英泉安全到达三山大队部。

  该村的“两面政权”完全掌握在共产党手中,一直坚持到当地解放,为游击队互通情报、筹粮等做了许多好事。

  四、发动青年参战,动员群众支援部队

  1946-1949年,该村参加游击队组织和民兵组织的共有80多人,参战多次。1948年1月23日,在攻打高岗圩战斗时,该村有60多人参加。

  1947年1月至1949年10月,由该村支援革命部队粮食2万多公斤,凡是部队在该村活动以及宝山、王坑游击区的粮食大多由该村提供,并支援枪支60多支、弹药一批。

  在解放战争时期,路下罗先蔚、罗昌如、罗耀谋、蓝应周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