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姓,主要指稀有少见之姓,同时含有稀奇古僻之意。这些姓氏通常只在某几个地方使用,别地很难见到,姓氏人口稀少,有些还使用奇僻的字眼取姓。可以说,稀姓是小姓中的小姓。这些姓氏也受到历史上姓氏学者的注意。因古代,希与稀通用,故明人杨慎搜集编者了《希姓录》,清人单隆周续编了《希姓补》,还有明人夏树芳编者了《奇姓通》。
家谱是以姓氏相区分的家族档案。我国有着悠久的谱牒编修传统:自春秋战国以来,先自有王室公卿的官方修谱,尔后逐渐扩大到名门望族修谱,宋元以后,在朝廷的倡导和官方的支持下,民间修谱之风兴起,形成我国编修家谱的民众性热潮。
陈姓的主源出自周武王分封的陈国,相传为帝舜的后裔。陈国的开国国君叫妫满,谥号为胡公,故又称胡公满、陈胡公满。陈国地处中原豫东平原,范围大致是今河南开封以东,至安徽亳县以北,都城宛丘,即现在的河南淮阳县。这本是一块物产丰饶的富庶之地,但因陈国国君不能发愤图强,励精图治,致使上下荒嬉,很快便衰落了。
黄姓源于古黄国,系承陆终。在当今中华姓氏人口排序中,黄姓名列第8位,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2.23%,分布很广,尤以江南地区最为集中。在黄姓发展史上,汉魏之际的江夏黄氏,是黄氏家族中地位最尊、影响最大、支派最繁的显赫望族。
李姓姓源复杂,来源繁多,但其主源是出自古帝颛顼后裔利贞的一支。据传,颛顼高阳氏的裔孙理征为商纣王的理官(主管刑狱之官),以直道不容于纣,得罪而死。其妻契和氏与子利贞逃难到伊侯之墟。在逃难途中靠采树上的果实充饥,后为感谢“木子”的救命之恩而以之命氏,从而产生李姓。
刘姓是一个多源的姓氏,有源于祁姓的刘氏、源于姬姓的刘氏,也有赐姓的刘氏、匈奴族的刘氏,还有北魏独孤氏改姓而产生的刘氏。其中,最早的一支为祁姓之刘,是帝尧的后裔,形成于夏朝后期,出自今河南鲁山。这支刘氏尊刘累为始祖,后来发展成为影响最大的刘氏支派,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即其后裔。
张姓是一个古老的姓氏,其祖先可直接追溯到5000多年前的黄帝。据唐人林宝《元和姓纂》载:“黄帝第五子青阳生挥,为弓正,观弧星,始制弓矢,主祀弧星,因姓张氏。”系承张挥的张姓,繁衍昌盛,支脉繁多,在全国许多地方发展成为著姓望族,计有43个郡望。
邓姓的姓源很清楚,源于商周时期的古邓国。大约在公元前13世纪,商朝国君武丁把他的叔父封于邓,建立侯爵邓国,赐姓曼。西周时,曼姓邓国一度是周朝在南方较为重要的异姓侯国。春秋时期,邓国传至邓祁侯时,被楚文王灭掉,子孙遂以国为氏,从而产生了中国的邓姓。
梁姓的主源出自嬴姓,是佐大禹治水有功的舜臣伯益的后裔。周宣王时,伯益裔孙秦仲受命征讨西戎,不幸兵败被杀,他的五个儿子立志为父报仇,再次西征,结果大获全胜。班师回朝后,周宣王对他们一一进行封赏,其中秦仲的小儿子秦康被封于夏阳梁山(今陕西韩城南),为伯爵,人称梁伯。
罗姓,出自祝融之后,其远祖为古帝颛顼。据传,商朝末年,祝融后裔中有个名郐字匡正的人,因从周伐纣有功,被周武王封于宜城(今湖北宜城县),为异姓诸侯国。因其地有罗水,故称罗国。春秋时期,楚国举兵伐罗,罗人乘其不备,败楚师于鄢水,楚人怨恨之。
2024-03-31
2024-03-31
2024-03-30
2024-03-30
2024-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