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 清远历史文化村
  • 连南历史文化村:马头冲老寨村

    连南历史文化村:马头冲老寨村

    资料库 2024-05-26
    93

    马头冲老寨村,位于涡水镇东南部,距县城28千米,村域面积2.05平方千米。老寨始建于明末,沈姓、盘姓先祖分别从军寮、南岗迁至此地。2020年,该村被评为清远市美丽乡村特色村。传统民居为两房一厅瑶家吊脚楼房,杉木框架,泥砖砌墙,屋顶盖瓦,冬暖夏凉,现存8座,均保存完好。

  • 连南历史文化村:唐屋村

    连南历史文化村:唐屋村

    资料库 2024-05-26
    101

    唐屋村,位于寨岗镇东南部,距镇政府约15千米。该村始建于清嘉庆五年(1800),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因全村村民均为唐姓而取名唐屋村,也曾因有崖鹰石的神话传说而取名崖鹰石村。2018年,该村被评为清远市美丽乡村特色村。

  • 阳山历史文化村:青莲村

    阳山历史文化村:青莲村

    资料库 2024-05-26
    160

    青莲村,位于青莲镇圩镇中心,始建于汉代,古往今来都是青莲镇的经济、文化中心。秦汉时期,青莲镇开拓了秦汉古驿道,作为阳山关重要通道。青莲村有秦汉古驿道、汉代通津古码头、宋代沙市古街、明清广州会馆等,古建筑、古街道保留完整,水上商业繁荣时期更有“小佛山”之美誉。

  • 阳山历史文化村:旱坑村

    阳山历史文化村:旱坑村

    资料库 2024-05-26
    130

    旱坑村,位于杜步镇西部,距镇政府约2千米。邓姓族人于明隆庆元年(1567)从太平杏棠村迁至此地居住而形成村落,因经常遭遇干旱,坑圳缺水而取名为旱坑村。村中现存元成公祠,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民国时期重建,三开间二进深一天井布局,后来第一进改成邓氏书院。

  • 阳山历史文化村:莫屋村

    阳山历史文化村:莫屋村

    资料库 2024-05-26
    98

    莫屋村,位于七拱镇西部,距镇政府1千米。该村始建于明宣德七年(1432),莫姓先祖莫秀发由七拱镇大塘村分支迁至此地定居。2015年,莫屋村被评定为第一批广东省传统村落。该村最著名的传统建筑为莫氏镬耳楼,占地面积5191平方米,总面阔72米,总进深73米。硬山顶,龙船脊,镬耳山墙,房屋错落有序,由南向北呈长方形。

  • 阳山历史文化村:潭村

    阳山历史文化村:潭村

    资料库 2024-05-26
    162

    潭村,位于七拱镇南部,隶属七拱镇潭村行政村,距镇政府约4千米。始建于明初,许姓族人迁至此地定居而形成村落,取村名为许屋巷;明末,村民许长三叫原居住在车头村遭受山洪袭击的结拜兄弟陈殿贵带领族人迁入居住;后许姓族人基本外迁,陈姓族人为感恩,以“饮水思源”而取村名为潭村。曾用名重光乡。

  • 阳山历史文化村:大禾岗村

    阳山历史文化村:大禾岗村

    资料库 2024-05-26
    82

    大禾岗村,位于七拱镇南部,距镇政府6千米。该村始建于1923年,朱海均从附近朱屋排村迁至此地居住而形成村落。因村民大多种植大禾(稻谷)而得名。该村的学发公祠于1987年6月被列为阳山县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12月被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 阳山历史文化村:三所村

    阳山历史文化村:三所村

    资料库 2024-05-25
    143

    三所村,位于七拱镇北部,距镇政府5千米。该村形成于明朝,“三所”原是平瑶军队的编号。三所军人平瑶结束后“化兵为民”,选择在新圩地域建村居住,取名三所村。叶元青率领的“10旗10姓”军人有叶、沈、张、冯、邓、黎、罗、苏、陈、孔10姓,是立村时的所有姓氏,均来自福建上杭县。

  • 阳山历史文化村:三和洞村

    阳山历史文化村:三和洞村

    资料库 2024-05-25
    171

    三和洞村,位于太平镇东北部,距镇政府约5千米。始建于明洪武十二年(1379),冯姓先祖迁至此地定居而形成村落。2019年6月,三和洞村被评定为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村中建筑以传统民居为主,其中冯姓村民保存的民居较为完整,带天井的古围屋有13座,房屋有近百间,房屋四周环绕形成围墙。

  • 阳山历史文化村:大城岗村

    阳山历史文化村:大城岗村

    资料库 2024-05-25
    182

    大城岗村,位于太平镇西北部,距镇政府11.8千米。该村始建于明初,李氏始祖李火德第十世裔孙李应春从阳山县通儒坊迳口迁此定居而形成村落。该村是阳山县太平镇历史悠久的古村落之一,由于村落始建时参照城廓的布局,故名大城岗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