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山历史文化村:莫屋村
2024-05-26
莫屋村,位于七拱镇西部,距镇政府1千米。该村始建于明宣德七年(1432),莫姓先祖莫秀发由七拱镇大塘村分支迁至此地定居。2015年,莫屋村被评定为第一批广东省传统村落。
该村最著名的传统建筑为莫氏镬耳楼,占地面积5191平方米,总面阔72米,总进深73米。硬山顶,龙船脊,镬耳山墙,房屋错落有序,由南向北呈长方形。由四路16栋南北纵向屋宇、3栋三层楼和四周围墙构成,颇具规模。栋与栋之间的巷道用青石块或麻石块铺成,房屋结构布局基本完整,所有屋墙都是青砖到顶,而屋顶则全部用绿琉璃瓦铺盖。屋内客厅与天井相连,两边厢房以花窗屏风与天井相隔,墙上壁画与地面绿色植物相映。
莫氏镬耳楼分为上屋和下屋,由莫作凡父子所建。下屋由父亲莫作凡所建,广二路五进一围布局。现存围屋由二门楼和多间房组成,其中贡元门楼连接左六间右四间房,门楼凹门斗式门面,三步门廊,单间进深15架,门额悬挂“贡元”门匾,花岗石砌筑五级台阶,如意垂带石,台阶前有半月形装饰性台基;围内民居平面以二路五进三间两廊组成,镬耳山墙,凹门斗式门面,二步门廊;主座房门向两廊敞开,两廊窗上饰有砖雕“福在眼前”吉祥图案,厅前设隔扇。房屋高大,所用砖块全部由工人磨平磨滑,屋内地面也铺一式青砖,屋外巷道铺砌花岗岩石条。上屋由儿子莫如龙所建,广二路三进一围布局。进士门楼凹门斗式门面,三步门廊,单间进深15架,门额悬挂“进士”门匾;青石砌筑五级台阶。二路三进民居中前二进平面以三间两廊为主;第三进左路已毁,右路为三开间二层民国建筑。民居现尚存清嘉庆十八年(1813)的“竹苞松茂”匾额。巷道铺砌青石条。上、下屋的设计和布局完全相同。巷道尽头3栋大楼亦为莫如龙所建。2012年,莫屋民居被阳山县人民政府公布为不可移动文物。
上屋南门和下屋南门均叫“国魁”门,上屋西门叫“进士”门;下屋除叫“国魁”门外,又叫“贡元”门。
村中有2口古井。明朝,莫氏初到七拱街时开挖一口井,随着人口不断增长,用水水源供不应求,于是在大屋门外又挖了一口井。现2口古井仍涌着清澈的井水。
莫氏宗祠,始建于清末,1985年重修,占地面积200平方米。莫氏宗祠内右侧墙壁上刻有“莫氏得姓之源”,后题辈分排行诗;左侧墙壁上刻有“唐状元宣卿公(莫氏先祖、唐代岭南第一状元莫宣卿)留派诗序”“高祖秀发公留派诗序”以及莫宣卿中状元时的两首诗。逢年过节及农历每月初一、十五,莫屋村村民都到宗祠上香拜祭。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关注公众号,随时找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