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年鉴(1988—2003):报刊广播电视
2024-05-20
第五章 报刊广播电视
第一节 报纸
1、《清远日报》
创办、发行1990年2月28日,中共清远市委机关报创刊出版,报名为《清远报》,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2,全国发行,对开四版,每周一期,发行量0.08万份左右。1991年2月28日,由周一刊改为周二刊,发行量0.08万份左右。1993年5月1日,由周二刊改为周三刊,每周二、四、六出版,由邮局发行,发行量1.50万份左右。2000年元旦,改黑白套红《清远报》为彩印《清远日报》,由原《人民日报》总编辑范敬宜题写报名,委托《南方日报》报业集团发行和印刷业务,发行量2.80万份左右。2003年9月1日开始,每逢周三、四、五为对开8版,其余为对开4版,发行量3万份左右。
2003年7月1日,《清远日报》开通电子版,首月点击率20余万次,范围涉及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年,报社设有总编室、要闻部、理论专版部、副刊部、地方新闻部、记者部、办公室、群工部、广告部以及技术部等10个工作部门,共有员工70余人,其中采编40多人,具有高、中级职称的20多人。报社经费,除市财政核定的差额补贴拨款外,主要靠广告经营。
宣传报道重点建市之初,配合新市建设,与市委宣传部等联合举办宣传贯彻新市精神征文大赛,开设《新市精神征文大赛》专栏,宣传新市建设中涌现出来的新人、新事、新风尚、新成就、新经验和新观念。在庆祝建市五周年期间,连续15期、共出专版56个、发文稿186篇、照片59幅,重点报道50个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1994年,清远遭遇百年一遇水灾,及时开设《重建家园谱新篇》等专栏,增出《抗洪特刊》和《救灾特刊》4期,采写有关抗洪救灾报道350多篇,为战胜洪灾作出贡献。围绕经济建设,加大经济宣传的力度,充分发挥党委机关报在经济宣传中主渠道作用,先后开设《山区要崛起,清远怎么办?》、《工业立市,振兴清远》、《亿元乡镇巡礼》、《来自转制企业的报道》、《巩固扶贫成果,加快奔康步伐》、《重点项目巡礼》等专栏,开展系列报道。此外,还组织开展“扶贫攻坚”新闻大赛等活动,为促进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营造有利氛围。
特色栏目和版面2000年2月起,报社潘伟在文艺副刊开辟《民间一瞥》专栏,每周一期,以独特的视角和图文并茂的形式反映民间生活,引起业内和读者关注。2001年,这一专栏被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评为全国报纸副刊优秀专栏一等奖。至2003年,先后有《世象说》、《民间一瞥》、《报海钩沉》、《市长信箱》、《新闻漫画》等5个专栏和2001年11月13日要闻版、2002年9月4日副刊版等9个版面在全国、全省好新闻评选或报纸副刊评选中获奖。
稿件质量管理报社制订有《员工岗位定额考核条例》等规章制度,以管理保质量、促提高。1994~2003年,先后有消息13篇、通讯22篇、言论18篇、标题8条、摄影19幅(组)、散文等副刊作品24篇,在全国和全省好新闻和副刊优秀作品评选中获奖。不少编采人员还出版个人专著,有30余人次被评为市先进工作者。
2、县(市、区)委机关报
从1994年起,市辖各县(市、区)委相继办起自己的报纸,大都为四开四版,少数为对开四版,每周或半月出一期,县(市、区)内发行;内容以地方新闻为主,大都辟有文艺副刊。办报经费由县(市、区)财政拨款,采编人员相对固定。2003年8月,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有关“地级市只保留一份党报”的规定,市辖各县(市、区)报纸相继停刊。
1998~2003年清远市各县(市、区)报纸出版情况表:
《清城报》,规格:4开4版、周一刊,创刊时间:1998.11,出版数量(期):249,停刊:2003.12
《英德报》,规格:对开4版、周二刊,创刊时间:1999.5,出版数量(期):503,停刊:2003.12
《连州报》,规格:对开4版、周二刊,创刊时间:1996.10,出版数量(期):491,停刊:2003.12
《清新报》,规格:对开4版、周二刊,创刊时间:1996.1,出版数量(期):467,停刊:2003.12
《佛冈报》,规格:对开4版、周二刊,创刊时间:1994.7,出版数量(期):547,停刊:2003.12
《今日连山》,规格:4开4版、周一刊,创刊时间:1999.7,出版数量(期):174,停刊:2003.12
《连南报》,规格:4开4版、半月刊,创刊时间:1996.5,出版数量(期):127,停刊:2003.12
《阳山报》,规格:4开4版、周一刊,创刊时间:2002.7,出版数量(期):76,停刊:2003.12
3、部门行业报
清远建市后,从市到县(市、区)的一些行业、团体、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相继办报,成为报业中崛起的一支新军。主要有《清远青少年报》、《清远工商时报》、《清远广播电视报》、《亚细亚信息时报》、《亚细亚晚报》、《新闻经济报》、《现代经济报》、《市场经济报》、《经济协作报》、《金融股票信息报》、《阳光报》、《新北江报》、《新海岸信息报》、《清远技术监督》报、《清远供电》报、《清远公路》报、《关怀之声》报、《金泰人报》、《建北报》、《清远邮电》报、《清远中医》报、《建银青年》报、《安全之路》报、《今日瑶山》报等。行业、团体、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办报经费主要靠自筹和广告收入解决,定期或不定期出版。除少数公开发行外,大部分内部发行。有的出版时间很短,至2003年除《清远广播电视报》等少数行业报外,大都相继停刊。
第二节 刊物
清远建市后,全市期刊一度发展到40多种,经多次整顿压缩,至2003年,除《飞霞》为公开发行的文艺刊物外,其他内部交流刊物保留14家。
1、市直单位期刊
1989~2003年清远市期刊出版情况表:
《飞霞》,主办单位:市文联,出版时间:1989.7,出版数量(期):174
《社科探索》,主办单位:市社科联,出版时间:1989.8,出版数量(期):25,规格:16开、48页,出版周期:月刊
《生命之风》,主办单位:市人民医院,出版时间:1996.1,出版数量(期):96,规格:16开、28页,出版周期:月刊
《清远调研》,主办单位:市委政研室,出版时间:1996.6,出版数量(期):45,规格:16开、48页,出版周期:不定期
《清远工程造价信息》,主办单位:市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站,出版时间:1998.6,出版数量(期):83,规格:16开、45页,出版周期:月刊
《北江》,主办单位:市委宣传部,出版时间:1998.12,出版数量(期):85,规格:16开、32页,出版周期:月刊
《清远科技》,主办单位:市科协,出版时间:1998.12,出版数量(期):20,规格:16开、48页,出版周期:季刊
《清远供电》,主办单位:广电集团清远供电分公司,出版时间:1998.12,出版数量(期):149,规格:16开,4版,出版周期:月刊
《食用菌文化》,主办单位:广东林中宝食用菌有限公司,出版时间:1999.2,出版数量(期):80,规格:8开2版,出版周期:月刊
《清远文学通讯》,主办单位:市艺术研究室,出版时间:2002.3,出版数量(期):10,规格:16开,64页,出版周期:双月刊
《清远青年商会》,主办单位:市团委,出版时间:2002.8,出版数量(期):8,规格:16开,64页,出版周期:双月刊
《清远卫生》,主办单位:市卫生局,出版时间:2003.12,规格:对开4版,出版周期:双月刊
2、县(市、区)级期刊
1988~2003年清远市各县(市、区)期刊出版情况:
《鸣弦诗词》,主办单位:英德市委宣传部,出版时间:1985.8,出版数量(期):77,规格:32开,128页,出版周期:季刊
《贤令山》,主办单位:阳山县文联,出版时间:1991.4,出版数量(期):54,16开,规格:44页,出版周期:不定期
《阳禺诗词》,主办单位:阳山县政协,出版时间:2003.5,出版数量(期):8,32开,规格:80页,出版周期:季刊
第三节 广播
1、清远人民广播电台
建设发展1988年5月25日,清远人民广播电台开播,呼号为“清远人民广播电台”。1989年,开始筹办1000瓦调频立体声台,1992年9月建成并试播成功。发射台设在海拔609米的清新八片山上,发射天线最初使用四层蝙蝠翼振子天线,后改为偶接子天线,发射频率为96.7兆赫,信号除覆盖清城、清新、佛冈、英德等地外,还可覆盖广州、肇庆、佛山等珠三角部分地区,覆盖人口400多万人。2000年,全天播音时间延长至17小时35分,正式启用3000瓦调频发射机,并在市境西北部及东北部山区地带设立发射台,其中,阳山1000瓦,连山、英德、佛冈100瓦,从而实现全市覆盖。是年,建成广播级数字播出、制作系统,包括有数字音频工作站、“精品”工作站、监听慢录站,实现记者编辑文稿、广告制作电脑化,节目播出数字化和自动化,前端设备步入全省地级市台的先进行列。
1989~2003年,先后有3篇文稿获省广播新闻一等奖、3篇获二等奖,1篇获省广播电视文艺一等奖、2篇获二等奖(其中1篇兼获省五个一工程奖),1篇获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新闻作品广播一等奖,并兼获中国人口新闻奖三等奖,1篇获省广播新闻专题二等奖,1篇获省广播社教二等奖。
广播节目主要有清远新闻、大众天地、农村天地、文艺天地、经济信息等基本栏目。在此基础上,1989年开办寓教育于服务中、寓宣传于娱乐中的十多个专题节目。其中《家庭内外》、《文明之花》节目融思想性、趣味性于一体,迈出多功能办台的第一步。1991年,将节目改革为10个板块、37个栏目,并有许多栏目让群众直接参与。改革后,节目进一步办活,当年共收到听众来信4182封,接听听众电话12751人次。从1989年开始,采用主持人直播的形式,陆续设置节目《清远新闻》、《消费广角镜》、《小芳信箱》、《点歌传情》等。其中,《点歌传情》栏目大受听众欢迎,有年近10万人次参加;《小芳信箱》采取与青少年交朋友的形式,回答生活学习上的问题,产生较好的社会效应。1999年,围绕“求真务实、服务社群”的策划意图,推出《今日清远事》、《快乐双辉》等节目,甚受听众喜爱。
重大事件宣传报道1989年10月,开辟国庆专题节目,与省珠江经济台等9家电台合作,播出大型国庆特别节目“国庆十台大联播,南粤普天同庆贺”。1991年2月,开辟《建市三周年回顾》特别节目,现场直播建市三周年庆祝大会实况。1994年6月,配合抗击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灾害,开办《抗洪斗争群英谱》专题,与珠江经济电台等5家电台联播60分钟的抗洪救灾专题。是年,被市评为“抗洪抢险、生产救灾先进单位”。1998年2月,围绕建市十周年庆典及李长春到市调研等重大事情进行一系列的宣传报道。2003年2月,播出专题《重点项目巡礼》,宣传清远经济建设所取得的喜人成就。在“防非抗非”宣传中,深入防控第一线采访报道,编播防治非典讲座,历时两个多月。
组织文艺活动1992年9月15日,举行“希望之声文艺晚会”,全市有700多名领导和来宾观看演出。1995年开始,连续举办六届歌手大赛、两届主持人大赛。各县(市)均派出选手参加,成为地方文化娱乐盛事。之后,陆续承办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系列《清远市文明司机》、《精英家庭》评选等大型活动,策划《清远市行风评议面对面》新闻及大型户外互动节目,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
2、县级广播电台
清远建市后,除清城区及清新县外,其他各县(市)均建有广播电台,但发射功率都较小,仅为50~100瓦,播音时间普遍在6小时左右。1991年7月,英德广播电台在省广播电视厅支持下,建设成为全省山区县第一个1000瓦调频广播电台,广播人口覆盖率达到100%。之后,各县(市)纷纷建造发射台,将发射功率普遍增加到300~1000瓦。还建成阳山三埒山高山发射台、英德206高山发射台。1997年,连州广播电台在全市率先实现FM调频广播,并与有线电视同缆传输到各有线电视用户终端。至2003年,全市广播人口覆盖率达到95%,播音时间10小时以上。
县级广播电台开播栏目普遍包括本地新闻、科普知识、政策讲座、体育节目、文艺节目、专题节目等。如:连州台开设节目有《新闻》、《大众生活》、《空中乐坛》等;连南台开设节目有《连南新闻》、《政策讲座》、《大众科学》等,除了广东话和普通话播音外,还加播瑶话和客家话节目;连山台开设节目有《连山新闻》、《今晚八点半》、《农科园地》等;阳山台开设节目有《阳山新闻》、《阳城贸易市场物价信息》、《法制讲座》等。从1990年起,各县(市)将电台相继办成群众喜闻乐听、获取资讯的传媒,以增加收听率,并不断改版,逐渐增加资讯、娱乐、听众参与等节目分量。1991年1月,英德台改录播为主持人直播的形式播出,每次除播出《英德新闻》、《天气火险预报》外,还在黄金时间播出《南山晨曲》、《午间杂锦》、《北江夜晚》三大板块节目。1994年,阳山台陆续更新设施设备,全天播音增加至12小时,开设《乐韵传情》、《连江之声》、《女性咖啡屋》等节目,自办节目均采用直播方式播出。1995年,英德电台新闻实行滚动播出,新增加《缤纷女人街》、《越扮越靓》等栏目。2000年,连州电台购置和完善电台热线系统,开通热线电话栏目,增设《热线传真》、《空中门诊》等热线栏目。各电台还充分发挥宣传喉舌作用,为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稳定作贡献。如:1991年开始,连山电台在《今日连山》节目中开设介绍连山板块,宣传连山的自然环境、历史、经济文化、名胜古迹、风俗习惯等;1994年6月,英德电台在英德遭遇特大洪水袭击时,记者深入现场报道灾情和救灾情况,并向省台发送新闻11条。
1997年,佛冈电台录制的《下岗当自强的周卓军》获省广播新闻三等奖,英德电台录制的《免费技术培训何以受冷落》获省县(市)广播电视好新闻一等奖、《割不断的老人情》获省广播电视新闻作品奖二等奖;2000年,连山电台录制的《女兽医--李修乐》获省广电局广播专题三等奖;2002年,连州电台录制的《省委书记谈“效益农业:一个梨五元钱”》获省广播电视新闻作品奖二等奖。
第四节 电视
1、设施设备
清远电视台1988年初开始筹建。新建市财政困难,市财政仅拨款4600元作为开办经费。是年8月1日,清远电视台利用韶关台淘汰下来的一部300瓦的旧发射机试播,每天播出时间5小时,自制节目每周1小时,覆盖人口约60多万人。1995年10月19日,在海拔609米的八片山安装了1000瓦电视发射机,电视信号覆盖人口160万人。1997年,完成全市微波联网工程,电视信号覆盖到全市范围,覆盖人口增加到300多万人,并启用了新的天线和全固态发射机,改变了发射设备长期无备份的状况。1999年,设置技术用房、演播室、播控中心、录音室、编辑室,投人150万元改造前后期设备,引进索贝非线性新闻编辑网络,购置第一批数字摄录一体设备,采编设备开始向数字转型,初步具备制作各类节目能力。是年,每天播出时间延长至18小时。
清远有线广播电视台前身为1988年组建的公共天线工程队,人员仅有3人,采用隔频传输6套开路电视节目。1990年元旦,建成笔架新村有线电视前端,采用邻频传输9套电视节目,系统带宽550兆赫,初显有线电视台的雏形。1993年,在清新八片山建设10米x8米抛物天线接收香港亚视、翡翠台节目。1997年,开通市税务局和笔架新村两个光节点,传输26套电视节目,拉开清远用光信号传输有线电视的帷幕。1999年6月,网络通过光缆与省干网联网,22套节目源采用省光纤信号。2000年5月,采用全数字SDH技术传输的全市光纤联网工程开通,开始构建综合信息网络。是年,信息频道开播,该频道是清远地区第一个经济信息类电视频道。2002年2月,并入清远电视台,有线电视网络管理职能划转到清远市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公司。2002年7月,750兆赫光纤网络系统升级改造工程启动,与市教育局合作开展教育网业务。2003年4月,与省网络公司合作开展数字电视机顶盒业务。至2003年12月,共铺设市区及至各县(市)有线电视网络总长15134.97公里,电缆缆长12198.50公里,传输34套有线电视节目,发展市区有线电视用户5.50万户。
县级有线电视台1986年开始,各地陆续成立共用天线安装队,开始建设有线电视网络。最初采用隔频传输的方式,传送5~8套有线电视节目。1989年,英德市率先在共用天线安装队的基础上,成立有线电视台。1993年开始,改用邻频传输技术,网络频宽300兆赫,传输电视节目普遍增加到12套左右。1996年开始,对原有网络进行光纤改造。1998年后,各县(市)陆续对乡镇广播电视站进行垂直收编管理。2001年9月,清城区在全市各县(市)中率先基本实现了行政村“村村通”光纤有线电视。2003年,连州市在全市县(市)中率先开通数字电视信号,传输35套数字电视节目。至2003年,全市基本建成市、县光纤联网,网络采用光纤-同轴电缆混合传输结构,网络频宽上升到550兆赫~750兆赫,传输有线电视节目25套以上,发展县级有线电视用户20.13万户,全市有线电视用户共25.63万户。
清远广播电视发射中心1981年,清远县在天湖塘一座7层楼高的楼房顶上建起了电视差转台,功率仅为50瓦,开始转播中央和省台的电视节目。建市之后,为提高广播电视覆盖面,提高播出质量,1994年10月成立清远广播电视发射中心,首期投资50万元,在海拔609米的清新八片山顶建起了发射基地,负责清远人民广播电台、清远电视台的节目信号发射。同时,负责转播中央和省台的节目,以及清远电视台新闻回传和市委、市政府电视、电话会议的传送。1996年,又投人85万元,对发射中心进行改造,新建一座47米高的发射塔,使用新的天线和全固定发射机,改变了发射工作长期无备份的状况,提高了播出质量和安全性。节目信号覆盖面大大提高,除覆盖清城区、飞来峡区、清新县、佛冈县、英德市的大部分地区外,还可覆盖邻近的肇庆市以及珠江三角洲部分地区,约400万人口。
县级广播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1979年10月1日,英德县投资7万余元,在海拔89米高的断岗山上率先建成并启用电视差转台,转播铁塔高38米,为清远地区第一个电视差转台。之后,为提高电视人口覆盖率,各县(市)纷纷开始兴建电视转播台和差转台。1980年10月,阳山县在县城花果山顶的电视差转台开播,装备有10瓦的电视差转机1台,全向发射天线1副。1985年,连县建成天子岭转播台,是广东省骨干高山台之一。1991年,省委拨给200万元支持建成连山天峰山转播台和连南寨岗转播台。连山天峰山转播台安装转播机两台,其中300瓦电视转播设备用于转播珠江台节目,300瓦高频发射机用于自办节目。至1993年底,全市共建有广播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187座,总功率达6637瓦。之后,随着有线广播电视网络的迅速发展,一大批小功率的转播台、差转台逐渐停止使用。1998年,全市正常使用的广播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有81座。至2003年,全市正常使用的广播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仅剩7座。
县(市)卫星地面接收站1986年9月,连山电视差转台在机房楼顶建成清远地区第一个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是年,英德建成卫星地面接收站。之后,各地陆续兴建卫星地面接收站,主要接收中央台和省台电视节目,利用无线和有线覆盖的形式传输到用户中。至1988年,全市共有卫星地面接收站28座。进入90年代,各县、镇、村和厂、场等各级纷纷通过多种渠道筹资兴建卫星地面接收站,卫星地面接收站得到蓬勃发展。至1998年,清远市共建成卫星地面接收站455个。其中有相当部分是使用者自己投资兴建,广播电视主管部门只提供技术上的支持,日常的维护及投人主要靠使用者本身。至2003年,全市共有卫星地面接收站814座。
2、清远电视台开播节目
基本栏目启播初期播出节目有《清远新闻》、电视剧、点歌节目、少儿节目及不定期播出的专题等。《清远新闻》每周播出两期,长约15分钟,1990年增加至每周三期。1991年,进行节目改革,改革后共开设栏目10个。1995年,创办第一个联办电视栏目《电视医院》,每周一期,长约15分钟。1996年,实施“以节目养节目,以栏目养台”的工作思路,创办名牌节目《八面来风》。该栏目由于贴近社会,关注社情民意,深受社会各界欢迎。2002年10月,创办第一个板块专题栏目《消费者》。
1988~2003年,清远电视台产生一批获得省奖的优秀节目。代表性的作品有:1995年,拍摄《白湾皇宫村全部迁移出山》被评为全省好新闻三等奖;1999年,拍摄纪录片《郭氏人家》,先后获得省好新闻节目三等奖、广东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专题节目展播一等奖、中华荟萃纪录片二等奖;与该片同一题材的新闻特写《回家》获广东省好新闻二等奖;2000年,拍摄电视纪录片《歌王和他的儿女们》,先后获得广东省广播电视新闻三等奖、广东省对外宣传电视专题节目一等奖、第一届“南粤金鹊”一等奖。
重大事件宣传报道1989年,拍摄四集专题系列片《国庆四十周年话清远》,展示清远建国后所取得的成就。1991年,在全省率先摄制社教题材新闻《我市在全省率先铺开农村社教工作》,取得良好的宣传效果,并为省珠江台采用,在头版头条播出。1994年6月,清远遭遇百年一遇的特大洪灾,首次采用新闻滚动播出的形式,及时播出抗洪抢险的最新消息。是年,被评为“抗洪抢险、生产救灾先进单位”。2002年,围绕十六大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与省电视台联合采制《“三个代表”在广东》和《市委书记访谈录》。2003年,开辟《重点项目巡视》栏目,与中央台采制《清远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中头条播出,提高了清远在全国的知名度。2003年,在市政府尚未发出关于“非典”的疫情通报前,最早独家报道市民抢购药品及白醋事件,及时辟谣。
文艺活动1991年2月28日,首次现场直播清远、河源、汕尾三市联合举办的“庆祝建市三周年文艺晚会”实况。是年,与广东电视台合作,首次组织大型活动“金穗小姐”竟选。1994年,现场直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赈灾行善建清远”等6场赈灾义演晚会。1997年开始,连续两年举办广东新星歌唱大赛清远赛区比赛。2000年,举办第一届北江丽人电视大赛。2002年,举办第二届北江丽人电视大赛。
3、清远有线广播电视台开播节目
基本栏目1994年10月,开播文艺节目,每天播出时间4个小时。1995年,在原有基础上开播有线电视九频道。1997年8月,与公安局联办《清远警讯》栏目。1999年,《清远有线新闻》栏目开播。2003年,开办市、县联办新闻节目《县市连线》。是年,九频道重组变更为公共频道,每天播出时间12小时。
清远有线广播电视台优秀节目代表作有:《山里的孩子盼读书》获第一届广东省有线电视节目新闻类评比二等奖,《库区人家》获社教专题类二等奖,新闻《全国打拐DNA首助认亲成功》获广东省广播电视新闻奖三等奖和广东省新闻奖三等奖。
重大事件宣传报道1994年,为了改变清远的落后状况,与中央电视台联合拍摄《阳光工程广东清远扶贫开发纪实》,在中央台《与你同行》节目中播出。1997年,开办《变化中的清远》专栏,宣传清远改革开放取得变化。
文艺活动1995年开始,连续举办三届清远市小百灵电视歌手大赛。2000年11月,举办清远市世界棋王许银川象棋对抗赛。
4、县级有线电视台宣传节目
自组建有线电视网络开始,各县(市)纷纷利用有线电视网络传输自办节目,自办节目主要以本地新闻及专题节目为主。开播至2003年,采播了一大批有代表性的作品,产生较大的宣传效应。1993年,连南台与省台合作拍摄专题片《追踪八排瑶》、《深山排瑶》,其中《深山排瑶》获得国家级三等奖。1996年9月18日,清新台新闻《舍身救人的共产党员梁国新》分别在中央、省、市台播出,梁国新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尉健行的接见。1997年5月,清新台新闻《清新太和食用菌致富不忘扶贫》在中央台“新闻30分”播出。1998年,英德台摄制的《英德市发现大批珍稀古植物群落》送省台播出后,被中央台及浙江卫视台转播,引起较大的反响。2000年5月1日,英德望埠镇农民莫仕周、莫光艺为抢救6名落水儿童英勇牺牲,英德台两名记者深入报道,赶制新闻专题片《生命的壮歌》在中央、省、市台播出,引起反响。
代表性的优秀节目有:佛冈台于1990年摄制的《把握好自己命运的“青年之友”》获省广播电视新闻社教专题二等奖,2001年摄制的《下村夜访民意、为民解忧得民心》获省广播电视新闻社教专题一等奖;英德台于1998年摄制的《新股东的喜与忧》、2003年摄制的《碧血浇开英雄花》和《18岁打工妹弃工返学读小学》获省县(市)广播电视新闻作品奖二等奖;连州台于2001年采制的电视专题片《走进沙坊》获省广播电视新闻奖一等奖、2002年摄制的《威叔其人》和2003年摄制的《老街》获省广播电视新闻作品奖二等奖;清新台于2002年采制的《张德江书记情牵白湾》获省县(市)广播电视作品电视新闻类三等奖。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关注公众号,随时找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