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文艺创作(下)

第三节 剧团演艺

  1、剧团发展与调整

  新中国成立前,市境无政府组织的文艺演出团体,只有一些民间艺人自由组合的季节性戏班,大多在当地上演一些传统小戏和曲艺,间或进行流动的商业演出。新中国成立后,各县相继组建专业艺术表演团体,有全民和集体两种所有制形式。1965年,根据形势要求,各县还纷纷组建农村文艺宣传队(属乌兰牧骑式文艺轻骑队,又称农村文艺轻骑队或文化工作队)。1969年,各县文艺团体一律改称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20世70年代中后期恢复原剧团或采用新的剧团名称。80年代起,为适应逐步深化的经济体制改革形势,专业剧团建设的重点从追求团队的规模数量,转向增强剧团内部活力和市场竞争力,除少数民族自治县剧团有政策要求继续保留外,汉族地区的县办剧团撤留问题由各县自行决定,上级文化部门不加干涉。

  清远建市后,市政府于1999年6月组建了清远市民族歌舞团,以连南民族歌舞团为基础,实行市、县两级联合办团的形式,全员聘任连南民族歌舞团演职员。2001年4月,连南民族歌舞团撤离,市民族歌舞团虽然保留机构和牌子,但基本停止了演出活动。

  2003年,全市国有文艺团体有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民族歌舞剧团、连南瑶族自治县民族歌舞团、英德市歌舞团、清远市民族歌舞团。其中,一直坚持演出活动的只有前3家剧团。

  英德市歌舞团1958年8月成立,称英德县艺术团,有18人,为县文化馆具体管理的事业单位。1961年9月,改名为英德歌舞剧团,人员增至36人。经费由财政供给,实行免费演出。1962年5月,歌舞团宣布解散。1965年7月,组建乌兰牧骑式专业文艺宣传队一英德县农村文艺宣传队,共18人,是一支纳入国家编制,由地方财政拨款,实行免费演出的事业单位。1967年12月,文艺宣传队宣布解散。1969年6月,在原“轻骑队”的基础上,改名成立英德文艺宣传队。1976年10月,又改名为英德县文工团。1985年改称英德宝晶轻音乐团。1994年3月更名为英德市歌舞团。1995年获广东省文化“先进集体单位”称号。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民族歌舞剧团1958年8月成立,称连山歌舞剧团,有演职员39人。后因县级体制变化而撤销,1961年11月复建连山歌舞剧团。1962年9月改称连山民族歌舞剧团,在编演职员发展到56人。1965年改称农村文艺轻骑队,在编演职员减为8人。1969年9月改称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演职员增至27人。1976年4月复称民族歌舞剧团,演职员增至36人,内分乐队、歌队、舞蹈队及行政办公室。1983年8月被文化部授予先进集体称号。1989年底,全团有演职员39人,其中三级编导1人,四级演员、演奏员10人,舞台美术技术员2人。2001年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计生委评为“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先进单位”,并被文化部评为先进集体。

  连南瑶族自治县民族歌舞团1961年12月成立。1970年改称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1975年恢复歌舞团称号。1980年,被省推荐参加在北京举办的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演出的舞蹈《歌堂路上》、《戈帮舞》和歌曲《我是一个好猎手》获优秀节目奖。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压缩编制,在团固定演员只有15人,演出时视演出节目需要聘用临时演员。

  清远市民族歌舞团1999年6月组建,属市文化局领导的专业文艺表演团体。以连南民族歌舞团为基础,实行市、县两级联合组建的形式,全员聘任连南民族歌舞团为市民族歌舞团演职员。市定编5人,担任正副团长、后勤管理、主要编导等职位。除连南民族歌舞团24人外,另招聘10名演员,全团共45人。先后参与市举办的国庆50周年文艺晚会等130多场演出。2001年4月,连南民族歌舞团撤离出市民族歌舞团。之后,市民族歌舞团虽然保留机构和牌子,但基本停止了演出活动。

  2、演出与获奖

  20世纪70年代及以前,市境各专业表演团体主要演出传统剧(节)目和现代剧(节)目,其中一批属于编创(节)目,移植和改编的也占有一定的比例。70年代末80年代初,各种剧目和表演艺术空前活跃,其中古装戏演出尤为多。1983年起,戏剧表演艺术逐渐走人低谷,歌唱表演和边歌边舞等艺术表演渐成时尚。各艺术表演团体在激烈的市场竟争中为谋求生存和发展,演出节目渐以歌唱、歌舞、小品、曲艺为主。但慰问演出、公益演出仍不断。其中,连山歌舞剧团每年除在县城进行公益性演出和参加上级文化部门安排的演出活动外,还坚持送戏下乡12场以上;连南歌舞团把慰问演出和商业演出占比定为38%和62%,平均每年下乡义务演出35场:英德歌舞团因地方财政拨款较少,商业演出较多,但每年仍坚持送戏下乡20场以上。

  1996年、1999年,连南歌舞团、连山歌舞剧团先后应邀赴新加坡裕华园演出,1997年连南歌舞团应邀赴香港参加“’97中秋新灯会”,并表演节目3场,为清远市对外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1988~2003年,连山歌舞剧团、连南歌舞团、英德歌舞团多次参加各种调演、会演活动,取得了不俗成绩。

  1988~2003年清远市专业艺术表演团体参加会(调)演获奖节目一览:

  瑶族歌舞《瑶族耍歌堂》,奖项:广东省第二届民间艺术欢乐节演出一等奖,(调)演名称:广东省第二届民间艺术欢乐节组委会,时间:1988,参加剧团:连南民族歌舞团

  瑶族风情舞《瑶族婚礼》,奖项:广东省第三届欢乐节演出三等奖,会(调)演名称:广东省第三届欢乐节,时间:1989,参加剧团:连山民族歌舞剧团

  瑶族舞蹈《回娘家》,奖项:全国首届单、双、三人舞比赛获演出奖,会(调)演名称:文化部,时间:1990,参加剧团:连南民族歌舞团

  瑶族舞蹈《歌堂长鼓》,奖项:广东省第四届艺术节获编导三等奖、服装设计三等奖,会(调)演名称:广东省文化厅,时间:1991,参加剧团:连南民族歌舞团

  瑶族舞蹈、组舞《讴莎腰》,奖项:广东省第四届艺术节获编导三等奖,会(调)演名称:广东省文化厅,时间:1993,参加剧团:连南民族歌舞团

  瑶族舞蹈、组舞《喜迎亲》,奖项:广东省第四届艺术节获演出奖,会(调)演名称:广东省文化厅,时间:1993,参加剧团:连南民族歌舞团

  李美英卡拉OK独唱,奖项:清远市“百歌颂中华”青少年赛一等奖,会(调)演名称:清远市“百歌颂中华”青少年卡拉OK大赛,时间:1994,参加剧团:连山民族歌舞剧团

  民族舞蹈《山姑戏雨》、《竹铃舞》,奖项:’95广东国际艺术节演出奖、编导三等奖、作曲三等奖,会(调)演名称:’95广东国际艺术节,时间:1995,参加剧团:连山民族歌舞剧团

  民族舞蹈《莎妹放排出瑶山》,奖项: '95广东国际艺术节作曲三等奖、舞蹈演员欧阳伟旗获个人表演三等奖,会(调)演名称:'95广东国际艺术节,时间:1995,参加剧团:连山民族歌舞剧团

  瑶族舞蹈双人舞《定情》《山地情》,奖项:全国第七届孔雀杯少数民族舞蹈比赛广东选拔赛获演出奖,会(调)演名称:广东省文化厅,时间:1997,参加剧团:连南民族歌舞团

  三人舞《壮乡雨》、《牛铃舞》、双人舞《壮人》,奖项:全国第七届孔雀杯少数民族舞蹈比赛广东选拔赛优秀节目奖,会(调)演名称:全国第七届孔雀杯少数民族舞蹈比赛,时间:1997,参加剧团:连山民族歌舞剧团

  舞蹈《山姑戏雨》、《壮人》,奖项:庆祝清远建市十周年文艺演出二等奖,会(调)演名称:庆祝清远建市十周年文艺演出,时间:1998,参加剧团:连山民族歌舞剧团

  体育竞技表演《斗脚》,奖项:全国第六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西藏赛区开幕式表演舞蹈项目银奖,会(调)演名称:全国第六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西藏赛区开幕式表演,时间:1999,参加剧团:连山民族歌舞剧团

  瑶族体育竟技表演《打伞球》,奖项: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表演项目比赛获金奖,会(调)演名称: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组委会,时间:1999,参加剧团:连南民族歌舞团

  瑶族体育竞技表演《八排刀韵》,奖项: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表演项目比赛获银奖,会(调)演名称: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组委会,时间:1999,参加剧团:连南民族歌舞团

  民族舞蹈《八排瑶伞》、《绣锦袋》、《瑶家情趣》、《收获》、《耍歌堂》,奖项:全国首届少数民族服装服饰博览会优秀表演奖和组织奖,会(调)演名称:全国首届少数民族服装服饰博览会,时间:2000,参加剧团:连南民族歌舞团

  残疾演员陈田武的器乐演奏,奖项:全国第五届残疾人艺术汇演获器乐合奏一等奖,二重唱、合唱三等奖,会(调)演名称:全国第五届残疾人艺术汇演,时间:2001,参加剧团:连南民族歌舞团

  瑶族舞蹈演员李勇表演的舞蹈《瑶河的远方》,奖项:全国第二届少数民族文艺汇演二等奖,会(调)演名称:全国第二届少数民族文艺汇演,时间:2001,参加剧团:连南民族歌舞团

  体育竟技表演《葫芦球》、《过九洲》,奖项:广东省第二届少数民族运动会表演项目一等奖和三等奖,会(调)演名称:广东省第二届少数民族运动会表演,时间:2002,参加剧团:连南民族歌舞团

  体育竞技表演《葫芦球》、《过九洲》,奖项:广东省第二届少数民族运动会表演项目一等奖和三等奖,会(调)演名称:广东省第二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组委会,时间:2002,参加剧团:连南民族歌舞团

  瑶族体育竞技表演《葫芦球》,奖项: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表演项目铜奖和体育道德风尚奖,会(调)演名称:全国第七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组委会,时间:2003,参加剧团:连南民族歌舞团

  体育竞技表演《打凤梆》,奖项:全国第七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表演项目银奖,会(调)演名称:全国第七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时间:2003,参加剧团:连山民族歌舞团

  民间舞蹈《闹花灯》,奖项:清远市文化艺术节金奖,会(调)演名称:清远市文化艺术节,时间:2003,参加剧团:英德市歌舞团

  民间舞蹈《闹花灯》,奖项:广东省民间艺术节银奖,会(调)演名称:广东省民间艺术节,时间:2003,参加剧团:英德市歌舞团


第四节 市文联和市艺术研究室主要工作与活动

  1、市文联主要工作与活动

  艺术展览1989~2003年,清远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先后多次与市宣传部门和文化部门联办美术、摄影、书法等艺术展览,并自办艺展5次。自办艺展中规模和影响较大的是2001年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清远市美术、书法作品展”。同年,很有影响力的展览还有“美在清远一一清远市旅游风情摄影大赛和展览”。此次摄影比赛收到参赛作品550余件,展出其中获奖的56件作品,后有17幅获奖作品被2002年第2期《人民画报》刊载。县级文联很少独立办展,多与县文化部门联合办展。

  作品研讨1992~2003年,市文联先后3次举办作品研讨活动,其中2次是个人作品专题研讨会。

  文艺赛事2000年11月至2001年4月,市文联举办“赞美清远”征歌大赛,收到参赛歌曲310多首,评出获奖歌曲44首;2001年4月至2002年8月,市文联举办“赞美清远”征文大赛,收到参赛作品320多篇,评出获奖作品22篇;是年10月至2002年5月,市文联举办“北江之春”舞蹈大赛,共有57个舞蹈节目参加比赛,评出获金奖节目2个、银奖节目4个、铜奖节目4个;2002年10月至2003年6月,市文联举办“爱在清远”征文大赛,共收到参赛作品250多篇,评出一等奖2篇、二等奖5篇、三等奖9篇。2003年3月至11月,市文联举办“清远市首届小戏、小品大赛”,参赛节目40多个,其中有13个节目分获金、银、铜奖。同年5月,市文联举办了“清远市首届民间舞蹈大赛”,全市共有15个民间舞蹈进入总决赛,并分获金、银、铜奖。赛后选送民间舞蹈《闹花灯》、《舞被狮》参加广东省第三届民间艺术表演大赛,两个节目同获银奖,市文联获优秀组织奖。清新县文联从1999年开始参与县文体部门举办的一年一度的“五杯”(体育竞赛杯、艺术表演杯、文学创作杯、摄影创作杯、书法美术创作杯)评奖活动,承办其中的文学、摄影、书画3项赛事。至2003年,已连续承办5届。

  办刊出书市文联办有《飞霞》杂志,为全市唯一一家在国内公开发行的文艺刊物,自1989年7月创刊至2003年底,共出版174期。县文联办的刊物有:《贤令山》(阳山文联主办),《鹿鸣》(连山文联主办),《北江潮》(清新文联主办)。2001年5月,市文联在举办征歌、征文的基础上,编辑出版了《“赞美清远”创作歌曲选》和《“赞美清远”文学作品选》二书;2003年11月,出版《“爱在清远”文学作品选》一书。

  文艺采风1992年,市文联先后组织市级作家、书法家、美术家到市区和“三连”地区进行文艺采风,帮助作者获取创作源泉;清新县文联自1999年成立至2003年,先后3次组织有关会员到县内山塘、飞来峡等镇采风。

  对外联谊1992年9月,市文联举办清远韶关两地文学作者交流会,两地30多位作者出席了会议;2003年5月,市文联举办“清远市庆‘五一’书画作品邀请展”和举办了“河南画家邹临风书画作品展”,同年9月,市文联与番禺市文联合作举办书画、摄影作品联展,共展出美术、书法、摄影作品200多幅,其中清远市的作品100余幅,先后在清远市会展中心和番禺市博物馆展出。

  组联工作市、县(市、区)两级文联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帮助所属协会做好新会员的发展工作;坚持定期通报情况的原则,密切与老会员的联系。至2003年,全市各县级文联少者有200多名会员,多者拥有300多名会员,市县两级文联组织共有2700多名会员(其中部分县文联会员同时又是市文联会员),其中市文联有900余名会员。

  2、市艺术研究室主要工作与活动

  清远市艺术研究室从1992年成立起,坚持每年邀约有关文艺创作机构负责人开一两次座谈会,组织对全市的文艺作品进行研究讨论,评选送省作品。至2003年,选送人省参评的获奖作品有:小歌剧《锣鼓声声》;粤曲唱词《歌堂乐》,曲艺《国庆观礼》、《港商人党当代表》;小戏剧《都是同代人》、《县太爷打鬼》、《迷你莲租郎》、《撑伞》;小话剧《擂茶湾》、《打假》、《黑色的农民》;小品《夜访记》、《同居没故事》、《营销劳模》、《壮家小子也风流》、《婚姻保险》、《韦妹花圆情》;歌词多首。据统计,送省参评作品共有20多件,其中3件获广东省业余作品评选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