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镇村,位于汤塘镇中部,距镇政府5千米。始建于明弘治年间,因四周筑有围墙、水圳而得名。围镇舞被狮于2007年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猪牯墩新石器时期遗址、明代处士郭公墓、刘氏宗祠于2012年被列入佛冈县不可移动文物名录。
上岳古村,位于龙山镇西部,距镇政府约12千米。始建于宋末元初,由抗元名将朱文焕后裔建村。该村于2008年被评定为第一批广东省古村落,2010年被评定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2年被评定为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
郭围,位于龙山镇东南部。始建于清初,增城福和郭氏族人分支迁居此地而形成村落。据《广州市地名志》记载,郭姓于清朝迁至此地建村,取名郭围。郭围建筑呈“横三竖九”分布,即3条横巷、9条竖巷,形成整齐的村庄格局。
汤塘洛洞村是一个偏僻的山村,是解放战争游击区,村内有上洞、中洞、范围、下格4个老区村庄。该村位于汤塘东南部,从(化)佛(冈)边沿的交界处,翻过数座高山便是从化县的民乐新开洞山村(牛头、民乐、龙潭等原属清远,1953年划归从化)。西
汤塘上黎村(民国时期称十二保、十三保)是解放战争游击区,村内有上黎、古洞、三丫树、古楼山、坊仔、欧坑6个老区村庄。该村位于佛冈县南部的偏僻山区,东与四九镇的菱塘、田心等老区村接壤,是汤塘通往四九必经之地,南与从化相连,西接洛洞、良
汤塘围镇村是抗日老区,村内有新围、旧围、禾场埔3个老区村。该村是汤塘域内较大的村庄,位于汤塘中部,全村为清一色的刘族。围镇村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自抗战时期就建立起中共地下组织,高举红旗奋斗到全国解放。1945年,该村革命青年响应党
四九湴塱村是解放战争游击区,位于四九东部,坐落在丫髻山和棋盘山的脚下,东邻从化的良口,北是棋盘山脉,山高林密,山间羊肠小道直通良口,是四九到良口的必经之道。该村村域范围有菱元、船围、围内、门口、方田、狮迳6个老区村。
四九官山村是解放战争游击区,位于四九的东部,坐落在丫髻山脚,东与从化石岭交界,南接壤田心老区。该村村域范围由坟头、黄洞、旧围、山角、大路、海围、文昌、土楼,隔塘9个老区村组成。从1939年起,地下党在这里组织成立农会,建立民兵武装
四九莲松村是解放战争游击区,村内有留田、莲塘、松下、海坣、仁兴里、湴井、四九圩背7个老区村。该村位于四九地区的中部,紧靠四九圩,是四九至从化良口通道的必经之地。从1940年起,中共潖从区委在这里发展党员,建立党小组,发动群众开展武
四九高围村是解放战争游击区,村内有高围、龙里、丰岗、山仔、后岗5个老区村。该村位于四九的南部,东、南、西三面环山,山高林密,地势险要,只有2条直通从化的羊肠小道,是过去开展武装斗争的好地方。自1939 年起,中共地下组织就以联升中
四九横江村在佛冈解放前隶属清远县潖江区联升乡,是解放战争游击区,村内有久棉夫、横江、高山围、大望田、水口坝、高塱、高埔7个老区村。该村位于四九的北部,与从化良口、佛冈的黄花交界,村北背后是棋盘山,山高林密,山间小道直通良口的达溪、
四九江坳村是解放战争游击区,村内有西坑、显沥、江坳、瓦锡田、香里江、社咀6个老区村。该村南与菱塘老区隔海相望,北面背靠黄花大山。自1944年起,中共地下组织就开始在这里发展党员,建立菱江(菱塘、江坳)党支部,发动群众组织武装斗争,
四九菱塘村(又名菱角塘村)是抗日老区,村内有群丰、柴洞、围内、黄洞、大馆、白石坳6个老区村庄。该村位于佛冈县四九的西部,村前田园广阔,四九河由东向西在村边流过。佛冈解放前进出四九圩的物资由小船经这条河运输,菱塘村便成为四九地区的出
四九田心村是抗日老区,村内有横坑、中心、围内3个老区村庄。田心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属清远潖江区联升乡的一个山村。这里位于佛冈县南部,与从化县的良口、温泉交界。该村三面环山,山间小道四通八达,东临深坳,两跨雀仔脑直通从化温泉风
石角黄花村,原称黄花洞,是解放战争游击区,村内有黄华、滴水岩、车头、存星4个村共18个老区村庄。1947年7月,清从花佛人民义勇大队挺进黄花,建立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黄花人民在该部队党组织的领导下秘密组织红军小组,后来发展扩大为民
2024-03-31
2024-03-31
2024-03-30
2024-03-30
2024-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