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塘围镇村是抗日老区,村内有新围、旧围、禾场埔3个老区村。该村是汤塘域内较大的村庄,位于汤塘中部,全村为清一色的刘族。围镇村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自抗战时期就建立起中共地下组织,高举红旗奋斗到全国解放。1945年,该村革命青年响应党的号召,参与举旗起义,组成潖江抗日义勇大队。该村游击队伍不断发展壮大,1947年底建立起一个游击中队一潖江人民义勇大队雄狮中队,围镇村和四九菱塘村、田心村是潖江游击活动的三大据点之一。该村人民在残酷的斗争年代,为了掩护党的活动和支持游击队开展武装斗争,作出过很大的贡献。1989年11月,清远市人民政府批准该村为抗日老区。

  一、较早建立中共组织

  1939年春,共产党员刘渭章回到家乡汤塘,组织建立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潖江支队。围镇的革命青年积极响应并参加抗先队活动。1940年初春,中共北江特委派彭英(即杨和)到潖江,任中共潖从区工委宣传委员兼任围镇特支书记。在围镇村新球小学任教,以教师职业为掩护开展党的组织发展工作。通过抗先活动的培养考察,于1940年下半年至1941年先后吸收刘有常、刘朴煊、刘美荣、刘业华、刘济华、刘福铨、刘灼生、刘炎杞、刘益功9位同志入党,建立以刘有常为书记的中共围镇支部。该支部坚持活动至1942年中共粤北省委事件发生后,接上级通知停止组织活动,保持联系。

  1944年春夏间,恢复党的组织活动,围镇村的中共地下支部在中共潖江县工委的领导下恢复组织活动。党组织恢复活动后,该村为筹建三乡抗日自卫委员会和做好迎接党领导的东江纵队北江支队和西北支队北上过境,做了大量工作。三乡抗日自卫委员会是“两面政权”性质的机构,包括兴礼乡、联卫乡、联升乡(共称“三乡”)。

  1945年8月,中共潖江县委发动武装起义,建立潖江抗日义勇大队。

  中共围镇支部积极响应号召,选派4名同志参加起义。1946年遵照双十协定,南方中共游击部队北撤山东烟台。大部队北撤后,地下党领导作暂时撤离,暂停组织活动,但围镇党支部仍然坚持活动。

  1947年,上级党指示开展大搞武装斗争,各地领导纷纷回到原来所在地去发动武装斗争。潖江地方党领导黄渠成、黄信明等回到潖江恢复武装斗争时,围镇村党组织选送一批党员、民兵参加武装部队一潖江人民义勇大队(后改为东三支四团、北一支六团),一直坚持斗争到解放。

  二、建立武装队伍,开展游击斗争

  围镇村大、目标大,一直又是抗日军队的驻地,在抗战时期常遭日军飞机多次轰炸,炸死炸伤20余人,炸毁房数10间,群众对侵华日军非常愤恨。各乡组织抗日自卫团队抵抗日军的入侵时,围镇的青年踊跃参加,也建立起一支属乡自卫团建制的小分队,由共产党员刘朴煊任分队长,共产党员刘业华、刘济华亦参加抗日自卫小分队。这支抗日自卫小分队基本上为中共地下组织所掌握。自卫小分队曾多次与乡自卫团一起开赴鳌头(现属从化管辖)、苦竹迳等地抗击日军的入侵。1944年三乡抗日自卫委员会成立,自卫小分队派出同志肩负起三乡抗日自卫委员会的警卫工作。1945年8月潖江开展武装斗争,自卫小分队部分队员又成为潖江抗日义勇大队武装起义的成员。抗日战争时期,这支队伍既是抗日自卫小队,又是村里的民兵。它为保卫地方社会治安、协助农会开展减租减息活动和为掩护党的组织发展都作出过贡献。

  1947年开展大搞武装斗争时,这支武装队伍绝大多数队员参加中共地下组织领导的游击队一潖江人民义勇大队。后来以这些游击队员为基础,在村中发展为游击中队一清从花佛人民义勇大队雄狮中队。这支武装队伍联合大队伍和地方武装民兵,参与过数十次大小战斗。例如:黄渠成1947年回来恢复武装斗争第一仗一攻打联升乡自卫队,夜袭国民党联卫乡乡公所自卫中队,俘中队副以下20多人,缴获枪支弹药一批;智取良安炮楼,俘国民党驻炮楼保安队联防分队长朱世峰以下10多人,枪支弹药一批;解放潖江重镇一汤塘圩的战斗。以上战斗的胜利,多次受到团领导的表彰,北一支六团团长黄信明曾高度评价这支队伍为“刘家兵确使得”。

  三、建立政权组织,开展革命斗争

  1940年夏,中共地下组织为了更好地发动和组织群众开展抗日斗争,村党支部分工刘业华、刘美荣负责开展农运工作。同年7月,该村成立农民协会(带有民主政权性质组织),刘业华为会长、刘美荣为副会长。为了便于开展农运活动和争取合法地位,当时以耕种会的名义出现,不称农会。农会建立后,在贯彻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减租减息、支援游击武装斗争以及组织群众帮耕代耕、解决贫困户度荒,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

  1945年8月,中共地下组织领导武装起义,建立起潖江人民抗日义勇大队后,以武装游击队为后盾,旗帜鲜明地实行减租减息活动。1948年春,发动农民群众进行“二五”减租,清算本村反动官僚刘益志的家财,并没收大埔北闸村的公偿粮食,分给贫苦农民和解决部队的给养。

  解放战争时期,随着游击武装斗争的不断壮大,驻在四九、良安的国民党武装被迫撤到汤塘、龙山一线。联卫、四九、黄花等地连成一片基本上为地下党控制。这些地区相继建立民主政权,由该村进步青年刘伯辉出任联卫乡乡长。该村原来的耕种会也公开打出农会招牌,刘业华出任会长、刘福铨任村长、刘湛兴任民兵队长。这些组织公开建立后,动员群众起来反三征,支援游击队开展武装斗争,维持治安,严防敌人破坏。潖江县人民政府在围镇村宣布成立后,该村筹粮筹物做好迎接解放大军南下的支前工作。

  四、建立地下交通站和妇女、儿童团的组织

  1944年中共地下组织恢复活动,当时上级要求党组织完成两个任务:一是做好恢复组织的工作,积极发展组织;二是搞好统一战线,做好上层开明人士工作,确保东纵北江支队和西北支队途经潖江的安全过境工作。地下党在做好统战工作的前提下,为了团结抗日,促成建立起联升、联卫、兴礼三乡抗日自卫委员会。在三乡抗日自卫委员会党组织的指示下,建立围镇村的地下交通联络站,担负起保障北江支队和西北支队安全过境工作。为了便于掌握敌我信息情报,当年还在联和圩美兰号烟丝店(商号,后在汤塘圩巧记店)设立交通联络点。1945年春,邬强率北江支和西北支即将过境时,地下党支部立即派出刘业华协同杨山一起侦察□江一佛冈一英东的行军路线,探知这条路线安全后,才回来当邬强部队北上的向导,确保部队安全抵达英东根据地。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地下交通联络站为掩护党组织做好通讯运输、护理伤病员安全养病及转移等做了大量的工作。

  在武装斗争年代,该村也组织过妇女拥军小组和儿童团的群众组织。妇女拥军小组由中共地下组织的积极分子刘源委、刘客杏负责;儿童团选出刘林川为团长。妇女拥军小组为驻村的抗日军队、游击战士缝补、洗刷衣被,并动员妇女参加支前,特别是为潖江县人民政府在该村宣告成立的大会做了大量的后勤筹备工作。儿童团为监视坏人的破坏、站岗放哨等,也做了许多有益工作。

  五、动员青年参加游击队,支援游击武装斗争

  动员青年积极参加游击队。1945年7月5日,国民党潖江区反动武装突袭潖江中共地下组织的活动中心一四九中心小学。为了自卫,中共潖江县委号召武装起义。围镇党支部立即派出了刘有常、刘美荣、刘业华、刘朴煊4名青年党员参加起义,组成潖江人民抗日义勇大队。1947年恢复大搞武装斗争时,该村党支部动员50多名青年参加游击武装斗争,组成雄狮中队,刘美荣为中队长,刘有常兼指导员,中队归清从花佛人民义勇大队、东三支四团、北一支六团领导。有20多名青年入伍后被选送东三支司令部。该村有60多名青年加入游击部队,坚持开展武装斗争到全国解放。

  筹粮筹款,捐钱献物,大力支援游击队开展武装斗争。该村人民群众为筹粮筹款、捐钱捐物支持游击队的事迹很多。1946年大部队北撤山东烟台前夕,物资供给非常困难。一次游击队连队指导员周强带着一班战士在定古石河边收税以解决北撤的经费,受到国民党军突袭,周强负伤,支部派人把他接到黑山冚养伤,刘恒隆、恒婶历尽艰辛为周强治伤养伤。为补养周的身体,连家中的一只母鸡也杀了给周强吃。1949年9月,潖江县地下党组织和地方武装决定在围镇村召开全潖各界人士集会,宣告中共潖江县委、潖江县人民政府成立。为筹备召开这个具有历史性的会议,群众捐粮捐钱十分踊跃,每家每户尽了努力参加筹捐,捐集粮食2万多公斤(当时国民党大量发行纸币搜刮群众遭民众抵制,市面交易改用港币和用谷当作货币流通),召开庆祝会热闹了3天,建立了中共潖江县委、潖江县人民政府,扩大了政治影响。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结束,该村筹集粮食支援游击队和做好迎接解放大军南下支前任务,捐献出粮食共5万多公斤。为支援游击队开展武装斗争,10多年来,该村共计捐献出轻机枪2挺、手提机枪1挺、长短枪64支、弹药一批,以上包括由该村游击队武装攻打联卫乡自卫队缴获的长短枪29支和弹药、缴良安炮楼机枪1挺和长短枪 23 支和弹药在内。

  围镇村人民为支持伟大的解放事业不怕牺牲,不怕付出代价。围镇的革命青年为了人民的翻身解放,为了取得解放事业的伟大胜利,曾有60多人参加了游击队开展武装斗争,他们英勇作战,不怕牺牲,该村刘霭然、刘贞培、刘朴煊、刘萝杞为革命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1946年华南游击部队北撤山东烟台后和1948年国民党净化广东的几次大“扫荡”中,围镇村几经劫难,被国民党捕捉过的游击队员家属计有100多人次;被勒索的红谷5000多公斤;被毁房子10多间;刘美荣、刘边等10多户的游击队员家庭被反复多次洗劫。游击队员家属身受惨无人道的酷刑,都坚持斗争,始终不肯说出亲人的情况。围镇村为革命事业付出过血与泪并承受巨大经济损失,都始终坚定跟共产党干革命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