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山村,位于龙塘镇东南部,距镇人民政府约8.5千米,村域面积约1.15平方千米。村落始建于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由孔氏先祖孔承朗从南海石碣迁入此居住而成。因村庄建在貌似五指的丘陵谷地,原称“指山”,后因谐音称“芝山”,沿用至今。村庄位于丘陵地带,坐东北向西南,南面有狮头岭,东南面有银高公路和京广铁路经过,银盏坳火车站离村庄约1.3千米。

  清初,属清远县回属清平乡。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属清远县回属连平祥安良分局。1930年,属清远县回岐区连平祥乡。1948年,属清远县龙塘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50年,属清远县第二区。1953年,属清远县第三区高山乡。1955年,属清远县龙塘区。1957年,属清远县龙塘乡。1958年,属清远县八一人民公社。1959年,属清远县龙塘人民公社银盏大队。1983年,属清远县龙塘区银盏乡。1986年,属清远县龙塘镇银盏行政村。1988年,属清远市清城区龙塘镇银盏行政村。1990年,属龙塘镇银盏管理区。1999年至今,属龙塘镇银盏行政村。

  世居村民为孔姓,据《孔氏族谱》记载,唐广德元年(763年),孔氏族人由广东南雄迁移到广东南海石碣;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孔承朗由南海石碣迁入此地,其后裔繁衍生息至今。2015年末,全村共有104户,户籍人口492人。祖籍该村的香港同胞有10人。祖籍该村的华人华侨有7人,分布在英国。村民均为汉族,属广府民系,通用方言为粤语。

  传统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有水稻、薯类、花生。2000年以后,由于开发建设征地,村民无耕地,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部分人开店经商。

  村中现存传统民居56座,砖木结构,三间两廊布局。2000年后,村民陆续迁移到银盏中心村建楼居住,至2015年底,共建有楼房98座,全是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均为小三房以上的楼房。

  村里建有宗祠3座,分别是悦平孔公祠、孔氏宗祠和悦怀孔公祠。每逢春节、清明节,村民都会在祠堂烧香祈福、拜神。每年清明节孔氏族人都举行集体祭祖活动。

  悦平孔公祠,始建于清同治十四年(1875年),坐东北向西南。三间两廊布局,主座三开间,前带两廊一井。通面阔12.24米,通进深11.04米,建筑占地面积约135平方米。青砖墙,硬山顶,正脊灰塑博古,人字封火山墙,素胎瓦当。头门凹门斗式门面,进深1.15米,前设单步廊。门额石阴刻“悦平孔公祠”。明间外墙墙楣彩绘博古图案、人物山水壁画,内墙墙楣则彩绘莲、鸭、诗文等壁画,颇为精美。次间墙楣灰塑宝瓶寿桃,寓意“平安长寿”。封檐板木雕卷书“山水有情千里会,漫天星斗照文光”并绘花鸟图案。上厅面阔三间,进深十七架7.38米,内设神龛,供奉先祖牌位。该祠绘画、灰塑图案精美,古拙大方,具有一定的历史和艺术研究价值。

  孔氏宗祠,始建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坐西南向东北,三间两进布局,通面阔13.1米,通进深20.3米,建筑占地面积约266平方米。硬山顶,龙船脊,人字封火山墙,素胎瓦当滴水剪边,青砖墙,四角飞檐。头门面阔三间,进深十三架7.5米,前设双步廊,前廊以雕花驼峰、斗拱承托梁架及檩条。两根麻石檐柱,虾公梁。花岗石门框,门枕石正面刻有钱纹,门额石阴刻“孔氏宗祠”,上款为“光绪十七年岁次序”,下款为“辛卯仲秋上浣吉日立”。墙楣彩绘“加官晋爵”“三友图”“雁塔题名”“伯牙岭琴”等精美壁画。门前砌三级台阶,次间设花岗岩石包台。内设三关六扇屏门。上堂面阔三间,进深十七架8.75米,四根木金柱,头门及上堂木柱均带木檳。抬梁式构架,瓜柱承檩。明间内设神龛,供奉祖宗牌位。堂前带两廊一井,两廊面阔4.3米,进深3.3米,六架卷棚顶。

  悦怀孔公祠,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坐东北向西南。三间两廊布局,通面阔12.4米,通进深11米,建筑占地面积137平方米。硬山顶,正脊灰塑博古,素胎瓦当,青砖墙。头门凹门斗式门面,前设单步廊,进深1.15米。门额石阴刻“悦怀孔公祠”,明间墙
楣彩绘山水诗文壁画,次间墙楣灰塑瓜果图案,并写有诗文。封檐板木雕花鸟图案。上堂面阔三间,进深十七架6.8米,抬梁式构架。明间内设神龛,供奉祖宗牌位。次间厢房设有隔层。堂前带两廊一井。该祠堂的灰塑图案颇为精美,有一定的艺术研究价值。

  三座宗祠堂以及村域内一座清代的赖本达古墓均已被公布为清远市清城区不可移动文物。

  村民崇文尚教,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修建了泗水书室,邀请一些秀才或有识之士作为书室的先生(教师),教授村里的适龄孩童读书识字。该书室大部分建筑已毁,残余部分可见青砖墙体和一花岗岩门额石,上刻“泗水书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