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冈水头镇——冚尾村
冚尾村是水头莲瑶村内的一个革命老区村庄。该村东面有白石凹山可通耀洞,西面有九曲丘山诸峰相接,南面有大排冚山可通大白洞、黄花,北面有上坟坪山可通坣下新田。该村四面环山,山高林密,是当年游击战争的好地方。
该村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自1939年起,地下党就开始在这里发展组织,发动群众组织起武装队伍。由于地下党和游击队常驻该村,因此被敌人称为“土匪巢”。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该村人民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1993年3月19日,清远市人民政府批准该村为解放战争游击区。
一、建立中共地下组织进行革命斗争
1938年冬,水头地区成立天西乡党支部,由廖鉴铭任支书,廖诗标、廖道明、郑江萍(冚尾村人)任委员。
1939年,中共省委特派员苏曼到王田村邹华衍(共产党员)家举办水头地区第一期党训班,冚尾村的党员郑江萍参加学习,回来物色发展建党对象。
1940年,佛冈中学从高岗三江搬来瓦瑶口村崇本祠堂上课,党支部吸收了不少的新党员。该村吸收的农民党员有郑大荣、郑国柱、郑国银,还有长期在该村打长工的李雪如也被吸收入党。
1941年,郑国银在水头圩开了一间纸扎铺,作为地下党的联络站。中共广东省委特派员肖少麟常住该店进行秘密活动。
1942年1月至1944年7月,地下党组织接上级指示,暂停活动,执行“三勤”。1944年8月,北江特委派谢裕德来佛冈负责恢复党组织活动,□尾村成立党小组,组长郑大荣。党员有郑国柱、郑国银、李雪如。
1945年,蒋介石无视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违背全国人民的根本意愿,造成国共关系紧张。郑江萍、方觉魂从外县带领一部分抗日队伍回到家乡冚尾村作掩蔽活动。在冚尾村住了几天,受到家乡地下党及父老乡亲的热情接待;党员郑大荣、郑国柱带头拿出自己的谷种解决部队的给养,在他们的带动下,全村共拿出400多公斤谷接待部队的同志。
1946年,面临着一个艰难复杂的局面,国民党“清乡”“围剿”,强迫“自新”,并实行保甲联防,到处搜捕镇压中共地下组织和游击队,人民群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如:该村的郑树元,因敌人怀疑他与地下党、游击队有交往,于是搜了他的家,抢走步枪1支及一些较好的衣物,甚至连鸡笼里的3只母鸡也被掠走,搞得倾家荡产。同年,国民党联防队又在该村石篱下搜捕地下党人员,当搜到黄业荣家时,敌人对黄业荣的老婆又推又拉,把她的2岁小孩也吓死了。黄业荣和敌人有杀子之仇,于是变换家产,购买1支步枪支持游击队,后来任游击队交通站站长。
1947 年农历九月十日,游击队攻打凤山陈家祠国民党粮仓,该村青年郑镜棠、郑镜筹、郑国柱参加破仓分粮,把敌人的1万多公斤谷分发给贫困群众。同年10月,在该村的石篱下建立交通站,站长黄业荣,交通员有郑集雄、郑庙春。他们除送信外,还带路、接送过往的革命同志。有一次地下党员廖昌杰与游击队员莫灿江路过冚尾村,准备到铜溪白沙村去联系工作。站长黄业荣知道敌人的邱科长前几天逮捕了一个进步青年黄北光,后来把他杀害了,现在又在大排冚埋下伏兵,准备捕捉游击队员,于是主动带路,绕道走过敌人的包围圈,使同志们安全脱险。
1948年年初,该村参加攻打国民党水头关帝庙粮仓,取得了战斗的胜利。同年6月3日,参加耀洞伏击战,该村黄树容壮烈牺牲。1949年8月,参加夜袭水头圩龙颈河旁鹅厂的国民党联防队,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二、建立民兵、农会组织开展革命活动
建立民兵组织。1948年年初,该村成立红军小组(即民兵小队)。队长郑大符,队员有郑镜筹、郑大明、郑镜分、郑国柱、郑镜棠等9人。郑大符参加游击队后,由郑国柱担任民兵队长,配合部队开展武装斗争。当年春,义勇大队政委、佛冈县委书记刘少中与陈镜文带领的游击队近百人,攻打国民党水头关帝庙粮仓,该村的民兵在队长郑大符的带领下参战,在外面用机枪、步枪同时射击,丰联的黄清在屋内开门引进游击队,使战斗获得全胜,当晚便把敌人粮仓的1.5万公斤谷分发给贫苦的群众。当年6月3日,东三支四团两个中队100多人,在耀洞的“铁扇关门”(地名)伏击水头的国民党联防队,该村的民兵积极配合,在战斗中黄树容壮烈牺牲。当年7月的一个晚上,游击队300多人在冚尾村暂住,为了保护同志的安全,该村的民兵通宵达旦站岗放哨,直至天亮前游击队撤走后才回家休息。1949年8月,北一支六团黄谷银中队与黄超然带领的武工队配合,夜袭驻在水头圩龙颈河边鹅厂的国民党联防中队。该村的民兵积极参战,采取枪击与火攻双结合,郑大符用煤油点火烧军房,部队用机枪扫射。经过一阵的交战,敌人就投降了,联防中队中队长李理麻及30多名士兵全部被俘,缴获敌人步枪 30多支,弹药一批。同年,人民解放军挥戈南下,武工队长黄超然委托该村支前民兵排长郑镜棠带路。郑镜棠接受任务后,不畏艰辛,爬山涉水,带头开路,当好南下大军的向导。
建立农会组织。1948年春,该村成立农会,会长郑大和,会员有黄国荣、郑大炎、郑求昔、郑树元、郑大华、郑大明、黄庙彩、黄月兰等12人,农会建立后,主要做了下面的几项工作:(1)实行“二五”减租。地主郑瑞芳、郑大坤不执行民主政府的决定,多收农民4000多公斤谷,由农会牵头,带领交租户登门要他们如数退回。(2)开展帮耕活动。在农忙季节动员帮助军烈属、老弱病残者耕种。黄月雀因家中老的老、少的少,缺少劳力,农会主动协助其家属进行收种。(3)组织村民捐钱捐物,帮助有困难的军烈属。(4)为游击队筹粮筹款,解决部队的给养问题。在解放战争期间该村为部队筹粮4000多公斤,用公偿款购买胜利公债券(解放后可顶公粮)共1500万元(旧币)。(5)实行防敌、防盗,维持治安。1948年6月,农会成员黄庙彩(郑江萍继母)在水头情报站获悉伪联防大队黄如九要组织300多人来冚尾村进行“清乡”“围剿”,她及时通知农会长郑大和叫村民上山隐蔽,待到敌人“清乡”“围剿”那天,敌人进村一看,发现只有空村一个,知该村早有准备,当即仓皇撤逃。民兵经常巡逻放哨,外贼不敢进村,村里的小偷小摸几乎绝迹。此外,农会每年拨出一定数量的公偿谷资助办学校。
三、开展统战工作
农会的成员经常找村甲长郑大生谈心,讲清国民党腐败无能,只有跟共产党走才有出路。长期潜移默化的教育使郑大生认清形势,决心弃暗投明。1948年秋,保长郑大桥为了侦察游击队的活动情况,叫甲长郑大生在冚尾的大排冚顶设立一个嘹望哨,强迫该村各户成年男子轮流值班,以便观察大白洞、黄花的游击队是否经过冚尾进行活动。当时规定,如果有游击队路过时要及时向甲长报告,再由甲长转告保长,妄图把游击队扼死在“摇篮”。甲长郑大生把敌人的嘹望哨变成游击队的“情报站”,当大白洞、黄花的游击队路过冚尾村附近时,他只向武工队长黄超然报告,使他们及时接头,交换意见;无游击队路过时,他便在保长面前说现在有游击队路过,快点通知联防去围攻。经三番五次的嘲弄,把敌保长搞得晕头转向,使敌人疲于奔命。有一次,敌大队长黄如九把保甲长都叫来训斥,恶狠狠地说:“谎报军情者斩首!”
四、发动群众参军参战、支援部队
该村青年有着参军参战的光荣历史。早在1939年,郑江萍就参加了从化县良口前线一五四师的政工队(郑江萍离休前是中国作家协会广东省分会副主席兼党组书记)。解放战争期间又有黄树容、郑大符先后参军,在耀洞伏击战中黄树容壮烈牺牲。
为武装斗争提供步枪5支和弹药一批。黄树容自携驳壳枪1支参加游击队。黄业荣为部队提供步枪1支、子弹200多发。开明人士郑大习为部队提供长短枪3支,其中3号左轮1支、包鱼左轮1支、步枪1支、子弹300发。
积极筹粮筹款,支援革命。解放战争期间,该村为游击队筹集粮食4000多公斤;用公偿款认购胜利公债券(解放后可顶公粮)1500万元(旧币),解决部队给养。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img/gzhewm.png)
关注公众号,随时找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