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冈水头镇——新田村
水头新田村为解放战争游击区,村内有神降、土楼仔、上新村、中田、中新、新屋、下新、大垯田、新庄围、官田、海坝、象田村、茶园、虎爪岭、旱排15个老区村庄。该村位于水头中部,与水头圩一河之隔,不到一公里。东面与铜溪村的下白沙、下梅坝相邻,南边一溪之隔与坣下村相接,西面与莲瑶、王田村以潖江为界,北面与水头圩隔河相望。该村是丘陵山地小平原,土楼山、虎爪岭、茶园山在东北边。佛冈解放前这些矮山大树林立,道路闭塞,村与村之间只有小路相通,进出外界只有几条小道分别通往水头圩、铜溪、坣下、莲瑶等地,其中一条山道通往黄竹冚尖峰仔、从化的芙蓉厂、良口、温泉等地,是游击队常走之道。该村交通虽不便,但消息很灵通,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地下组织和游击队革命活动的好地方。
佛冈县第一个中共支部于1938年在水头地区建立后,新田村在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开展各项革命工作。特别是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地下组织和游击队领导陈镜文、崔清廉、黄超然、黄羡等常驻该村各村庄进行革命活动,使该村成为游击队开展革命活动的安全基地。1993年3月19日,清远市人民政府批准该村为解放战争游击区。
一、在中共地下组织的领导下进行革命斗争
1938年冬,中共佛冈县一区天西乡支部成立,支部书记廖鉴铭,党员有廖诗标、廖道明、郑江萍等人(4人均是水头人)。1939年9月北江特委指示:由特委委员谢永宽主持,成立中共佛冈县委员会,县委书记邹华衍(水头王田村人)、组织委员李玉华(广州人)、宣传委员廖鉴明(水头桂元人)。新田村在地下县委和支部的领导下,开展抗日救亡活动。1940年1月,日军进犯粤北败退,一部分日军退到水头地区火屎岭、七娘潭等地时,被中共佛冈县委委员、天西乡乡长廖鉴明率领100多名民众抗日自卫团团员袭击。敌人绕道逃到水头圩附近时,又受到新田村、王田村民众抗日自卫团在茶园山、王田坣的阻击,把敌人打得狼狈逃走,不敢进入水头范围进行烧、杀、抢,保护了当地人民群众的安全。
该村的大垯田村黄常达于1939-1941年在佛冈中学读书时,中学地下党支部书记郑江萍吸收他参加中共组织,是该村第一个中共党员。后来黄羡、黄鸿熟先后参加地下党组织,并投入革命斗争中去。1947年春,成立中共佛冈县一区临时区委会,区委书记廖诗标(水头红星村人)和组织委员崔清廉、宣传委员陈镜文领导水头武装起义成功后,游击队领导同志常驻该村领导群众进行革命斗争,如组织群众筹集粮食、物资支援游击队。
1947年夏至1949年秋,该村在地下党的领导下,发动群众筹粮筹物支援游击队。几年来筹粮5000多公斤,还有毛巾、电池、药品等物资一大批(折合当时谷价有500多公斤);从个人和公偿中拿出长短枪8支、子弹400 多发送给游击队;组织民兵、农会开展“二五”减租的斗争;民兵配合游击队攻打水头敌乡公所自卫队和攻打粮仓、破仓分粮,组织巡逻放哨、维护地方社会秩序。同时在旱排山、茶园山等山头设立岗哨点监视敌人的行动,保护游击队活动的安全;发动和组织青年参军参战,该村青年先后参加游击队的有9人。建立以保长黄细锦为代表的支持革命的“两面政权”,在地下党和游击队的指挥下,既应付国民党布置下来的工作,又掩护地下党和游击队的工作,支持游击队开展斗争。
二、建立农民协会、民兵组织开展革命活动
建立农民协会组织,领导农民开展革命活动。在中共地下组织和游击队的领导下,1947年底该村建立农民协会组织,农会会长黄锦显,副会长曾有权,会员有黎灶胜、黄西桃、丘学林、黎福田、袁东松、袁社炳、黄立财、丘庙锦等30多人。农会建立后,在地下党的领导下,开展如下工作:在全村范围内开展“二五”减租,全区减租受益户有170多户,至佛冈解放前夕共减租谷2万多公斤,佃耕户直接得益,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支持革命的积极性;以农会为核心发动群众筹集粮食4000多公斤,购买公债券2000多万元(旧币),筹款购买毛巾、电池、布等物资一批,送给游击队,解决游击队的给养;配合游击队开展斗争,1947年9月10日晚,该村配合游击队攻打凤山粮仓,实行破仓分粮给农民,解决部分群众的粮食困难;1948年农历正月初八晚,县义勇大队和水头游击队配合攻打水头关帝庙粮仓,该村发动七八十人前去协助,几百名民兵和群众一夜把1.5万公斤粮食担光。
建立民兵组织开展武装斗争。该村于1947年年底建立民兵中队,中队长黄桥,副中队长黄西桃,参加民兵的有黎灶胜、黎运惠、黄求海、丘学林、黄立滔、黄立财、袁社炳等20多人。民兵组建后,在地下党和游击队领导陈镜文、黄超然等的直接领导和指挥下,开展掌握敌情、监视敌人的行动,并在土楼山、旱排山、茶园山等地设立隐蔽岗哨,暗中注视着水头敌据点的行动,这些岗哨一直坚持到佛冈解放。1948年农历正月初八晚,游击队攻打水头关帝庙国民党粮仓时,该村民兵紧密配合部队,在水头圩南边担任警戒任务,攻打获胜后又和群众一起开仓担粮。1948年冬,水头地下党秘密发动在水头敌联防大队当小队长的廖诗均和队员廖榕春、黄立渠、陈祥庚4人,在起义前的一天(即农历年三十晚)与常驻该村的武工队队长黄超然约定,于年初一零时左右到旱排村,黄超然和该村民兵在此等候接应。廖诗均等4人果真把机枪4支带到此地,该村民兵和黄超然一起把他们护送到西田独王山,使起义获得成功。1949年8月,北一支六团黄谷银中队与水头武工队夜袭水头圩龙颈河边鹅厂的敌联防中队,该村民兵积极配合战斗,大获全胜,全俘敌中队30多人。同年上半年,武工队黄羡及几名队员和新田村民兵分成两个小组,夜袭水头敌联防大队,准备打击到水头检阅联防大队的国民党县长。国民党县长得知消息后惊慌万分,不敢前来。
三、在中共地下组织的领导下,建立支持革命的“两面政权”开展革命工作
1947-1949年,新田村保长黄细锦(神降人)是由中共地下组织和游击队指挥的,表面是保长,实际为地下党和游击队服务。
1948年上半年,游击队、武工队黄超然等人在神降驻扎,获悉国民党一个营到水头,要在各村征集3-5名的担夫担子弹到良口时。黄细锦立即把此情况向游击队汇报,游击队即用“空城计”,当晚四处散发传单,而国民党军发现到处都有游击队的传单,从而不敢路过该村,保护了游击队的安全。
黄细锦经常以办事为名,到水头敌乡公所探敌情,并把敌情及时告知游击队,同时他配合新田村农会、民兵筹集粮食5000多公斤、生活物资一批送给游击队,解决游击队的生活需要。在解放战争期间,游击队在黄细锦“两面政权”的掩护下,新田革命工作进展顺利,成为游击队活动安全可靠的基地。
为游击队提供枪支子弹。从解放战争开始,新田村人民在地下党的领导下,除筹粮筹物支援部队外,还从个人和村中拿出枪支8支、子弹400多发送给游击队,有力地支持游击队的武装斗争。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关注公众号,随时找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