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头坣下村(佛冈解放前属天水乡第六保)为解放战争游击区,村内有坣下、周陂田、龙江、麻雀冚4个老区村庄。该村位于水头圩南部边沿,东面与铜溪白沙村相邻,南面是棋盘山,西面与莲瑶村相接,北面隔河与新田村相望。该村有两条崎岖山间小道通从化县及本县黄花、四九等革命老区,是过去开展武装斗争活动的好地方。解放战争初期,中共地下组织在这里发展组织和发动群众开展武装斗争,使该村成为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地下组织开展游击战争的基地,为革命作出过重要贡献。1993年3月19日,清远市人民政府批准该村为解放战争游击区。

  一、在游击队和武工队党组织领导下进行长期的革命斗争

  1939年,在佛冈中学建立地下党支部(由于日军的进犯,中学搬迁到坣下村与莲瑶村交界处的崇本祠堂),郑江萍任支部书记,党员有廖昌杰、廖诗标、廖诗淦、黄常达等。后又在佛冈中学附设简易师范成立党支部,支部书记廖诗淦,党员有崔清廉、陈镜文、黄超然(坣下村人)。1946年,黄超然以地下党员身份回到该区及铜溪、新田、莲瑶一带秘密开展政治宣传工作。

  1947年年初,成立中共佛冈县一区临时区委,廖诗淦任区委书记、崔清廉任组织委员、陈镜文为宣传委员。临时区委一方面接回一批老党员的关系(如黄超然又回到党组织的怀抱);另一方面派黄超然与在潖江开展武装斗争的黄渠成部队联系,再派人与在二区青洞开展武装斗争的朱继良部队联系,准备武装起义。同年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陈镜文、黄超然带领的起义部队和朱继良派来的一个中队突袭水头敌乡公所和敌自卫队大获全胜。第二晚(九月十日晚)又趁敌人惊慌未定,攻打水头风山国民党陈家祠粮仓取得胜利。临时区委宣布武装起义,成立水头武装游击队(后编入东三支四团),陈镜文、黄超然为游击队领导。后来黄超然带游击队回到本村建立据点和联络站,动员群众起来开展武装斗争。

  1948年下半年,水头武工队成立,黄超然任武工队长。武工队组织群众对恶霸黄绪兴进行清算斗争,迫使他答应履行“二五”减租,并交出太公祖的七九步枪1支。1948年冬,该村青年黄立坤经党组织培养加入中共组织。从此,该村群众在区委领导下,开展各种革命活动一直坚持到解放战争胜利。

  二、建立农会和民兵组织开展革命活功

  建立农会组织。1948年夏,中共佛冈县委和游击队为了充分发动群众起来开展武装斗争,指示各村要成立各种群众组织,开展大规模的武装斗争。坣下村在游击队的组织下成立农会,会长黄超横,成员有黄桂荣、黄庙恩、黄谷林、黄榕坤、黄纲祥、黄杨炳、黄纲元等8人。农会成立后,带领群众进行“二五”减租减息斗争,清算地主黄金水、黄朝端、黄超鑫,迫使他们把应减未减的租息全部退回耕种户,并当众烧毁各种欠账单。两年来,组织群众实行减租息共折稻谷6000多公斤。1949年10月,解放大军经水头地区挺进南下,该村农会组织群众送水、送粮参加支前工作。

  建起民兵组织。农会成立后,坣下村又成立民兵小队,直接由武工队领导,小队长黄立坤,成员有黄社炎(小队副)、黄立玲、黄求英、黄纲有、廖诗新、黄超林、黄洪、黄常山、黄榕根等15人。当时民兵定下三大任务:(1)为武工队保守秘密,刺探敌情。(2)秘密为部队购买军需品、送情报。(3)团结群众协同部队一起作战。1948年冬,该村民兵协同武工队一起做敌自卫队员黄立渠(坣下人)等3人的起义工作,致使黄立渠3人带机枪1挺、步枪3支、子弹数百发参加游击大队,后来黄立渠还成为游击队的交通员。1949年8月,武工队和北一支六团黄谷银中队攻打水头鹅乸厂的敌联防中队,坣下村民兵小队在武工队的指挥下参加外围战斗,活捉敌人头目李礼麻。民兵、农会组织建立后,该村逐渐成为游击队、武工队活动的根据地。

  建立支持革命的“两面政权”。为了把地方政权掌握在中共地下组织手中,在临时区委会的领导下,坣下村农会、民兵趁更换保长之机,安插了肯为群众办事、同武工队保持一致的黄敬酬、黄北桥出任保长之职,他们在任职期间为游击队、武工队筹粮1000多公斤,禾草(做驻防铺垫用)5000多公斤,还通过水头洪泰商店老板黄常兴(坣下人)购买500多元(旧币)的一批药品给游击队。黄敬酬到水头开保长会议,得知敌联防自卫队到坣下围捕武工队,他通过洪泰商店的伙计回去报信,使敌人围捕失败。武工队还通过黄北桥带信给敌联防大队副黄求兴(坣下人),把他教育过来,不与人民为敌。攻打水头鹅乸厂敌联防中队前,敌联防中队的兵力部署、武器装备的情报都是由黄求兴探得并报送给游击队的。

  三、发动青年参军参战,动员群众支援部队

  发动青年参军参战。抗日战争后期至解放战争时期,坣下村先后参加游击队的有黄超然、黄西玲、黄纲明、黄立渠、黄耀河、黄纲伦、黄特三、黄东岳、黄超白等17人,其中黄西玲、黄纲明分别在从化坪地战斗和增城占果战斗中牺牲。

  筹粮筹款支援游击队和武工队。1947年年初,游击队攻打水头圩关帝庙国民党粮仓,群众担回400多公斤稻谷交给游击队。在龙江、铜溪白沙庆祝时,村民抬一头烧猪前往慰问。1948-1949年,在该村各太公祖粮和村民中共筹粮3000多公斤支援部队。1949年挂牌径战斗大捷,北一支黄谷银中队到坣下驻防,该村筹粮2500多公斤送给部队。北一支司令部在新丰遥田成立、东三支四团在黄花成立、潖江县府在汤塘围镇成立,武工队队长黄超然组织群众黄敬酬等携带大米100多公斤、“三鸟”10多公斤、干粮 25公斤、现金1000多元(旧币)前往庆祝。

  为武装斗争提供枪支弹药。坣下村参加游击队的同志在参队时想方设法携带武器前来,他们有的拿公家(太公)的枪,有的强取富户的枪,有的拿家中的猎枪参加。其中黄西玲、黄纲明两人自带家中的单响枪参加。该村向游击队捐献各种枪支11支、子弹300多发。坣下人民在解放战争期间,在水头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坚持开展武装斗争,为革命事业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