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冈水头镇——上潭洞村
水头上潭洞村为抗日老区村,村内有6个抗日老区村庄。上潭洞村位于佛冈县东部3县交界处,东与新丰接壤,南与从化相连,西是顺水而下的下潭洞,北面隔邻是革命老区青竹村。该村四面高山,佛冈解放前是国民党政权统治薄弱的地区,且山林茂密,利于中共地下组织开展工作和游击活动。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地下组织在这里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发展党的组织,组建抗日武装,建立起红色革命根据地。上潭洞村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为支援游击队开展武装斗争做出过重要贡献。1990年4月,清远市人民政府批准该村为抗日老区。
一、宣传抗日,发展组织
全民族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水头地区组织为了更广泛地宣传群众、发动群众起来抗日,首先发动革命青年成立一个文艺团体一闹钟剧社。剧社以文艺形式深入各地宣传,发动群众起来抗日,从而建立起佛冈青年抗日先锋队,以合法身份进行各种抗日宣传活动。经过闹钟剧社的宣传发动和佛冈青年抗日先锋队的倡导,各地纷纷建立抗先分队和民众抗日自卫团。
抗先队和闹钟剧社深入到上潭洞村宣传活动后,吸收该村小学青年教师朱生财加入抗日青年先锋队,并通过他发动民众开展募捐,并成立上潭洞抗日自卫中队。1939年夏,到佛冈指导抗先工作的抗先队员吴清,因为劳累过度而在水头病逝,葬于下潭洞,上潭洞的部分抗先队员亦前来协助参与处理善后工作。
1944年秋,该村的朱生财和易超群被吸收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春,又发展叶龙章入党。同年建立中共上潭洞小组,由陈镜文(水头人,在该村任教)任小组长。到了解放战争时期,陈金元、朱锦手、陈东林、陈永柱等先后参加游击队或加入中国共产党。上潭洞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一直坚持斗争到佛冈解放。
二、建立武装,开展斗争
1939年,上潭洞人民在共产党、抗日青年先锋队的发动下,建立起上潭洞抗日自卫武装中队,队员30多人,有各种枪支(包括火药枪)30多支,朱生财担任中队长。自卫中队为保家卫国,随时做好御敌于家门的备战工作。1942年中共粤北省委事件后,经常到上潭洞来活动的水头地下党干部中断在上潭洞的活动,上潭洞的抗先和抗日自卫中队的活动也暂时停止。
1945 年春,东纵北江支队北上英佛边开辟抗日根据地,公开号召武装抗日,上潭洞抗日自卫中队迅速与北江支队取得联系。为了整顿队伍、提高士气、充实武器装备,有的队员自动卖猪、卖牛购买枪支。如陈文培卖猪买了1支左轮手枪,叶龙章卖掉1头耕牛买来1支驳壳枪。同年春夏间,北江支队独立大队到上潭洞活动时,抗日自卫中队配合独立大队,夜袭国民党军在上洞兴建的战备留守仓库。游击队出面控制管仓、护仓人员,抗日自卫中队人员负责破仓押运物资,将全部军用物资(弹药、衣物等)转运到山洞收藏,以后逐步转送给北江支队。夜袭结束后,游击队到处张贴宣传标语,制造舆论说这是游击队为了解决抗日所需物资的战斗。这次夜袭,国民党方面和许多群众均不知道这是抗日自卫中队配合进行的。同年,抗日自卫中队选派几名队员加入了北江支队。
1947 年秋,水头地下党为了贯彻执行上级"大搞武装斗争"的精神,想方设法收集武器弹药。水头地下党决定组织力量突袭国民党水头乡公所,夺取武器弹药。上潭洞的党员干部响应号召,由朱生财、叶龙章等率领10多位原抗日自卫中队骨干参与突袭战斗。同年10月26日,配合游击队一枪不发攻占国民党水头乡公所,缴获武器弹药一批后撤回上潭洞村。第二天武装队伍又出发攻打国民党水头凤山粮仓,上潭洞村群众100 余人参与破仓担粮。攻打凤山粮仓后,起义部队则开往迳头,编入朱继良、李适存领导的佛冈人民救命大队。上潭洞10多名参队队员编成一个小队,朱锦财任小队长。原上潭洞抗日自卫中队,除一部分参加北江支队和佛冈游击队外,其余留在家乡的,亦成为一支配合游击队开展武装斗争的地方民兵骨干队伍。这支不离村的民兵武装,一直配合着游击部队战斗到佛冈解放。
三、建立支持革命的“两面政权”
全民族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水头地下组织在上潭洞开展抗日宣传活动,水头地下党的陈镜文和上潭洞村的朱生财、朱锦财兄弟俩建立了友好的关系。1943年,地下党动员朱锦财出任国民党上潭洞保长一职。朱出任保长后,党在上潭洞的活动就更安全了,他家实际上成了地下党的地下交通联络站,将掌握的敌情动态情报及时向地下党报告。朱锦财不但支持胞弟朱生财的革命行动,而且他对党的每一次活动也暗中支持和积极参与,发动群众捐款支援抗日部队。到了解放战争时期,他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来参加游击队,很快成长为一个中队级的干部。陈德林于1944年出任保长,经常给地下党组织通风报信。是年秋,在朱锦财家秘密成立农会,选出陈德林任会长。农会成立后,积极发动群众捐款捐粮支持游击队。1946年东纵北江支队开赴东江参与东纵北撤,途经上潭洞时,部队缺粮缺旅费和缺向导,陈德林、朱锦财和农会成员一起研究,发动群众捐钱捐粮,及时解决部队给养,并派出向导,使部队安全顺利撤出佛冈地域。游击大部队北撤后,党和游击队的活动一时处于隐蔽状态,农会的活动亦一时暂为停止。
1947年,上级党组织号召大搞武装斗争,上潭洞村的游击队武装斗争又开始活跃,农会工作亦开始恢复。同年11月,佛冈地下党的领导之一朱继良来到上潭洞,召开田主佃户群众大会,强制下潭洞一些有田在上洞出租的田主参加大会。大会公开宣布成立青(竹)潭(洞)地区农会,上潭洞为青潭农会分会,陈德林任分会长,会上同时宣布开展减租减息运动。会后群众杀猪庆祝青潭乡农会和上潭洞分会成立。
1948年3月,中共佛冈县委批准在迳头青竹地区建立第一个基层乡级政权-青潭乡人民政府。乡长朱德思,副乡长钟国院、叶宗石。叶宗石是上潭洞村人。乡人民政权一直领导青潭地区人民坚持到1949年10月佛冈全面解放。
四、开展武装斗争
全民族抗日战争初期,中共地下组织领导的闹钟剧社和抗先队深入上潭洞宣传抗日救亡,上潭洞人民抗日救亡情绪非常高涨,积极参与支援抗日募捐活动,并组织成立抗日自卫中队,随时准备抗击入侵之敌。1945年春,东纵北江支队北上英佛边建立抗日根据地时,上潭洞人民热烈欢迎,热情接待共产党领导的子弟兵,从人力、物力上给予大力支持,并动员10 多名青年参加北江支队,尽最大的努力支持部队解决给养。自卫中队配合部队袭击国民党军后方兵站仓库,将缴获物品运到山洞收藏好,分期分批送往北江支队。1946年,北江支队奉命北撤途经上潭洞时,群众送粮献物为部队送行,村中自卫中队派出人员作向导,护送北江支队撤出佛冈地域。
解放战争时期,上潭洞人民密切配合游击部队,袭击国民党水头乡公所,抢运缴获武器弹药回上潭洞。第二天,配合起义部队袭击国民党凤山粮仓,把粮食担运回村,再转送给部队。每逢游击队转回村扎营活动时,上潭洞人民热情接待部队。如朱永成为解决游击队部队的给养,一次就捐谷4箩,并将1条耕牛卖掉将款献给游击队;朱生财打开家庭的粮仓任由游击队吃用,各家各户纷纷捐钱、捐粮、献柴、献菜给游击队。1948年,东三支四团政委罗光连在上潭洞杨梅冚养病一个多月,该村群众陈必海每天细心地为罗光连做饭煎药,叶尚青冒着生命危险到外地请医生、取药,使罗光连安全病愈返回部队领导斗争。
1948年1月,国民党反动军警对上潭洞村进行一次极端残酷的“扫荡”洗劫,把全村200多名成年男人全部抓起来,押解到从化的塘肚村做集中营困押。反动军警用电电、用火烧、上吊、拷打等残酷手段进行迫害,但游击战士和群众决不向敌人屈服,决不向敌人供出党组织和游击队的情况。4月,叶龙章、朱生财、叶世祥、叶世九、陈永柱、陈必生、陈必灶、黄成福等战士,被敌人残害致死或转移杀害,表现出“革命不怕死,怕死不革命”的英雄气概。除朱生财烈士的尸首在新丰金竹园找到外,其余烈士的骸骨下落不明。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亲人牺牲后,上洞人民不被敌人的残酷所吓倒,他们更是不屈不挠,前仆后继,奔向革命,坚信革命终将会夺取胜利。1948年秋,陈东林面对胞弟陈永柱的牺牲,他压不住心中复仇的怒火,拿起枪杆参加了东三支四团陈镜文为中队长的游击部队。接着村里的青年叶宗吉、陈仕华、叶春、叶宗阳等又参加佛冈人民义勇大队。参队的青年或留在村里的人民群众,同样跟着共产党坚持斗争,直到迎来全县解放的胜利。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关注公众号,随时找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