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头石潭村为抗日老区村,村内有红星、曾屋、新落、石街口、新围5个抗日老区村庄。石潭村的红星自然村是佛冈县内较早建立中共组织的抗日老区村。1938年冬,广东省第四战区战时工作队118队的中共地下组织进驻佛冈,在该村主持成立中共佛冈县一区天西乡支部。党组织在革命斗争中发展壮大,红星村先后参加中国共产党的有13人,有4人为革命牺牲,其中2名县级干部、1名区级干部。红星村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历10多年严酷的革命斗争考验,始终保持饱满的革命热情,为人民革命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1989年11月15日,清远市人民政府批准将该村补划为抗日老区。

  红星村原名鸭仔坝村,北接佛冈二区,南连潖江上四九,以其特殊的地理环境,使之成为革命根据地。佛冈和潖江党军领导经常来到该村廖诗淦家开会,共商对敌斗争策略,部署革命行动。在工作上水头地区接受北一支和东三支的双重领导,直到1949年秋才统一由北一支领导。1948年春,中共佛冈县委书记刘少中在廖诗淦家策划和领导宋振在石角武装起义。佛冈解放初,原东三支四团团长黄信明为永记人民对革命的支持,把原鸭仔坝村改名为红星村,并亲笔题写“红星村”的红色牌匾悬挂在该村门楼上,象征红旗飘扬、星光闪亮,永远指引着全村人民发扬革命传统。

  一、抗日救亡活动和武装斗争开展抗日救亡活动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动员全国人民一致起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要求各级组织迅速发展党员,建立基层组织。红星村青年廖鉴明大革命时在广州读书,于1928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失去组织关系,回到家乡以教师为职业,继续寻找党的关系。卢沟桥事变前夕,共产党员邹北珍受党的委派由广州回到佛冈,以该村培基学校为基点,组织闹钟剧社,由廖鉴明担任社长。剧社成立后开展宣传抗日救亡活动,从中培养建党对象。1938年4月,邹华衍代表上级党组织吸收廖鉴明重新入党,后廖鉴明又个别吸收一些先进分子参加党组织。1938年冬,省战时工作队来到佛冈,在该队中共地下支部主持下,成立中共天西乡支部,廖鉴明任书记。1940年冬,廖鉴明因身份暴露调到沦陷区工作(1942年牺牲),由廖诗标接任支部书记。1945 年春,成立佛冈一区党总支部,宋业安为书记,廖诗标、廖诗淦均为副书记。同年冬,廖诗标被国民党逮捕囚禁,以后一区党的负责人是廖诗淦。天西乡党支部在抗战期间吸收一批党员,其中红星村就有廖诗标、廖道明、廖特航、廖昌杰、廖敏生、廖先仪、廖诗淦、廖诗添、廖初新,后来吸收的有廖圣周、廖面长、廖石招。红星村有了党组织的直接领导,坚定不移地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抗日救亡的群众运动蓬勃开展,有力地打击日本侵略者。由于国民党反动派采取“溶共,防共,限共”的政策不断制造摩擦,红星村党组织及时采取对策,组织自卫武装,成立农会进行抗日斗争。1941年,政治形势紧张,为了防备反动派的破坏,廖诗淦亲自组织秘密保卫组,成员有廖诗添、廖诗静、廖诗洪、廖容周。保卫组的任务是保卫村里和在培基学校的党员,监视学校中反动分子的活动,使他们孤立起来,不敢胆大妄为。接着,在廖诗淦家的灶头放柴处挖了一个能容纳4个人的地洞,用作应付突发性事件。随后在廖诗淦家挖了一条30多米长的地下通道,通往村背隐蔽的地方。有了地洞和地道,该村几次避免了敌人的突然袭击,保证党组织的正常活动和上级党组织及部队领导过往住宿的安全。

  建立抗日自卫武装打击日军的侵犯。天西乡党支部利用合法形式,成立天西乡抗日自卫团大队,红星村成立自卫中队,中队长廖诗添,副中队长廖诗静。中队以下设分队,队员有廖源、廖丙晨、廖圣周、廖容周、廖诗洪等50多人枪。队伍组织起来后进行短期的训练,红星村武馆的拳师廖松周教队员学习与敌擒拿格斗的武术。1939年冬,红星村自卫中队在西田尾布防截击败退南下的日军,打伤日军5名。同时配合中共佛冈县委委员、天西乡支部书记(公开身份是天西乡乡长)廖鉴明领导的自卫团大队和廖诗淦率领的抗先队,在火屎岭突袭日军,迫使敌绕道南逃。在水头圩附近的龙颈桥下,自卫队打死日军3人。此战胜利,受到国民党第十二集团军领导及广东省政府主席李汉魂的表扬和奖励。自卫队是平战结合的战斗集体,平时分散活动维持地方治安,防止汉奸和坏人的破坏。1945年,反动联防队有3人闯到红星村妄图搜捕党的地下交通员李某,该村保卫员廖诗添、廖诗静及时在村门堵住,质问他们为什么入村搜查,他们拿不出理由,只好溜走,避过了一场风险。

  建立农民自己的组织一农民协会。1941年,红星村党组织根据抗日斗争深入发展的形势,为了保障农民的基本权益,组织成立红星村农民协会,选举廖斌周为会长(后为廖诗添),廖诗静为副会长,共有委员13人。农会成立后,带领群众向地主进行减租减息斗争。斗争取得胜利,使全村佃户少交一半的租谷,顺利地度过荒月。农民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村里的大小事务都由农会管起来。1945年12月,在春节临近时,农会在会长廖诗添率领下,捣毁地主廖东均家设的赌场,烧毁赌具,缴获赌款充作农会经费,此举使群众拍手称赞。中共上级组织的同志于晚间到红星村活动时经常受到狗吠声干扰,为了避免暴露,农会借口狂犬病发作,下令禁止养狗。此外,村里发生民事纠纷也找农会解决,农会在人民群众中声望很高。

  依靠培基学校为阵地开展抗日宣传工作。1937年年初,邹北珍到红星村培基学校组织闹钟剧社,社员共有七八十人,其中不少知识青年或教师是红星村的。几年间剧社深入到各乡村演出,节目有《大汉奸殷汝耕》《放下你的鞭子》等话剧以及进步歌曲。该村以培基学校为宣传阵地,教师到附近村庄办夜校,红星村校址改在廖庙赐家的厅堂里,夜校教学拉丁化拼音的文化课,结合抗战形势教育,提高学员对抗日救亡的觉悟。1938年,各地掀起支援八路军抗日募捐运动,培基学校组织儿童团下乡宣传,在红星村举办募捐活动十分感人,群众捐款捐物支援抗日的热情十分高涨。有农妇徐英兰在宣传现场摘下戴着的一对金耳环交给宣传队;佃户廖中周捐出价值超千斤稻谷的法币(国民党的纸币)。

  二、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活动和武装斗争

  抗日战争胜利后,县区领导相继从红星村撤出,区总支副书记廖诗标被国民党囚禁,革命重担由廖诗淦挑起来,他抱病坚持革命斗争。1947年春夏间,党支部为掌握佛冈反动政府的动态,培养吸收石角东轩小学教师宋振入党,放手由他建立石角中心支部。宋振入党后,提供不少有价值的情报,党支部结合报刊新闻分析全国政治、军事形势,统一了抓武装斗争的认识。同年8月,成立中共一区临时委员会,廖诗淦任书记,崔清廉、陈镜文为委员。临时区委成立后,利用敌人以为一区平静无事的错觉,及时向南北两地领导联络武装起义的准备。9月,临时区委组织武装起义,红星村的党员廖诗添、廖初新、廖诗静及先进分子参加了起义队伍,一枪不发缴获国民党水头乡联防队的长短枪30多支。1938年春,红星村民兵又参加二次攻打国民党水头粮仓,破仓分粮2万多公斤,缴获轻机1挺及长短枪100多支。1948年是“围剿”与反“围剿”残酷斗争的一年,该村反动分子错估形势,蠢蠢欲动,村内奸廖池周为国民党效命,村游击队对其实行镇压。

  红星村党组织动员一切力量支援解放战争。1947年,廖诗淦带病和农会领导一起动员琼祖的值理,把公偿的步枪3支、短枪2支送给部队使用。在此影响下,其他房份也把公偿的长短枪28支交给部队,同时把琼祖、古江祖公偿稻谷1万多公斤交给部队,解决部队给养。1949年2月,东三支四团在黄花公开宣布成立。红星村买了一张大红毡,中间贴上“旧年哑巴,今年抬头”8个大字,代表红星村人民的胜利喜悦心情,大红毡连同3头大猪、5担油粮送给部队以示祝贺。5月,北一支取得挂牌径大捷,部队选择红星村举行祝捷大会,村农会杀猪4头,村民捐毛巾、衣料一大批慰劳人民子弟兵。

  9月,潖江县人民政府在汤塘围镇村成立,红星村党的领导廖诗淦是中共潖江县委委员,红星村人感到光荣和骄傲,村民奔走相告,额首称庆,并由农会备了优厚的礼品和喜幛,翻山越岭前往围镇村参加庆祝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