迳头陂下白石洞村是解放战争游击区,位于迳头西部,四面群山环抱,是个偏僻的山区村庄。该村东可通迳头,西直达高镇革命老区,南接挂牌迳,北连三江村。革命战争时期在该村建立游击根据地,北面既可监视三江反动联防队大队部的行动,又可随时出击敌人。该村山峰众多,是开展武装斗争、便于隐蔽和活动的好地方,解放战争时期是中共地下组织开展游击战的重要据点,有过光荣的革命历史,为革命作出重要贡献。1993年3月,清远市人民政府批准该村为解放战争游击区。

  一、在三江党组织、游击队、武工队领导下进行革命斗争

  1947年冬,中共组织派朱继良、李适存、朱德抱、李公安、朱兆熊等到该村活动,宣传马列主义,传播革命道理,揭露反动政府的黑暗,为建立游击据点打下牢固基础。1947年12月,三江党组书记罗培才也多次来该村活动。1949年春,该村郑大道第一个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冬至1949年秋,郑大道长期担任佛冈义勇大队交通员,以制造垄磨的合法身份深入到范烈光、李日华、郑国庚等联防大队部的驻地,了解敌人的活动情况,观察敌人防务和行动,将情报及时报告游击队。

  1948 年夏,游击队在湖洋战斗中,朱玉横英勇牺牲,郑大道冒着生命危险掩埋同志的尸体。这时是游击队最困难时期,李适存率领游击队在该村建立据点,从此游击队、武工队长期在该村活动、驻防和出击歼敌。

  1948年春至1949年冬,先后有王坤部队(来3次,每次20多人)、李公安部队(来4次,每次70多人)、李奀部队(来2次,每次10多人)到该村活动、驻防。

  二、建立农会、民兵组织

  建立农会。1948年夏,在游击队、武工队领导下,在该村建立农会小组,农会组长郑大道,组员郑圣堂、黄昌命、黄昌祥、黄昌暖等10多人。农会小组开展减租减息,减去黄昌兴、郑驳求、谢采连、郑儿灵等人租谷5000 余斤,减去高利贷利息800多元,把多年的旧债、契约废去,并当众烧毁。同时,反抗国民党的征兵、征粮。国民党来征兵、征粮时,农会通知应征的人员和农户走避,如黄昌储、黄成茂免被征去当兵,黄昌暖、黄昌祥等免被征粮800多斤。农会还制订了条款:废除田酒、田鸡的额外剥削;田主不得升租或转租;因天灾而减收,应酌情减租或免租。

  建立民兵队。1948年夏,在武工队、游击队党组织的领导下,该村建立民兵队,队长黄成抱,队员黄成添、黄如坚、郑中林、黄昌暖等10多人,开展放哨、警戒等活动,李公安部队在赤氏埂战后在该村休整,由该村民兵放哨、警戒。民兵还负责搜集迳头、烟岭、三江国民党联防队的情报,给游击队带路、送信,并护送李公安到青竹游击区,护送王坤到宝山游击区,运送枪支到新丰赖景勋部队。

  三、建立该地区人民政权和支持革命的“两面政权”

  该村农会、民兵组织在开展活动的同时,对国民党甲长郑大亦及他的儿子郑公法(是二区联防大队直属分队长)进行宣传教育,使他们投向革命。1948年6月,郑国法主动同游击队郑公侠、郑建英联系。1948年冬郑国法在本村与朱继良、李适存会面,并提出4项保证:(1)保证游击队、武工队在白石洞村活动的安全;(2)对联防队的行动及时转告游击队;(3)协助农会执行减租减息,捐粮捐款支援部队;(4)拥护农会订出的条款。1948年夏,反动军警何德敷、范烈光、郑国策密谋“进剿”宝山游击区,郑国法获悉这个情报,及时向游击队郑公侠报告;在同一时间,反动军警朱公哲、范烈光、郑国庚策划“进剿”青竹游击区,郑国法也及时向游击队郑公侠报告。1949年春,郑国法父子协助武工队到社背等地捐粮,他们自已捐出粮食250公斤、现金200元(旧币)、子弹80发支援部队。

  1949 年春,郑国法多次劝说国民党联防大队郑国庚起义。在郑国法的劝说下,郑国庚同意与游击队谈判起义。同年5月上旬,郑国庚、郑国法到迳头九龙围村与游击队团长陈培兴谈判,结果于5月中旬举行起义。郑国庚起义时向游击队团长陈培兴交出机枪3挺、手枪5支、步枪17支、子弹2600发。

  四、发动群众参军参战,支援部队

  发动青年参军参战。1948年至1949年春,该村先后参加游击队的有朱永、朱福燕、黄成涛、郑嗣钳等人,该村群众积极配合游击队作战。如配合伏击范烈光的歼灭战,配合在三江伏击国民党交警队的战斗,配合在挂牌径伏击国民党军队一个营的战斗,配合攻打高岗社岗下的战斗。

  筹粮筹款支援部队。解放战争时期,为解决部队的给养,该村总计筹粮5000多公斤送给部队,另有鞋、衣物一批约250元(旧币),现金150元(旧币),猪肉100多公斤捐给部队。

  为武装斗争提供枪支弹药。1948年夏,提供赖景勋部队手枪1支、子弹20发。1949年春,提供游击队金星连步枪4支、手枪1支、手榴弹1箱、子弹1200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