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冈高岗镇——东坑村
高岗东坑村的大高洞、瑶洞村是抗日老区村,石山下、官厅、黄花冚、寨下、东坑围、江背6个村是解放战争游击区。东坑村位于观音山东侧,是观音山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观音山群山重叠环绕,地形崎岖路陡,村庄田地接壤,是过去开展革命武装斗争的好地方。石山下等6个村分别坐落在高岗至石角的交通要道两旁,石山下(原称朱洞)又是高岗、烟岭、迳头、水头、石角等地的交通咽喉。
1962 年前,石山下等6个村是一个大队,大高洞、瑶洞(两村的历史与东坑、高镇的历史是不可分割的)是另一个大队,1965年合并为高镇大队(即观音山地区)。因经济体制分划不同大队,故当时全观音山地区(除石山下等6个村外)评划老区时,6个村由于种种原因未申报评划。其实,石山下等6个村也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整个观音山脉的村庄是不可分割的游击根据地,并为革命作出重大牺牲和贡献。1993年3月,清远市人民政府批准石山下等6个村为解放战争时期游击区。
一、建立中共组织开展革命活动
1939年夏,中共佛冈二区委员会委员朱继良介绍东坑李宗立(又名李蔚然)加入党组织,成为东坑第一名中共党员。后来,李宗立因外出经商自行脱党。
1947年8月,在中共滃江地工委、中共佛冈县委领导下,建立常驻观音山的华山中队党组织(支部书记熊燎),党员有李公安、李恒、王直胥、李功符、李汉兴、陈艳、钟珠等15位同志。
在中共组织领导下,东坑地区开展各种革命活动。1940年,中共佛冈二区在东坑建立游击交通站。同年,东坑李里南等人为协助、护送北江特委黄松坚安全抵达潖江做了大量工作。1945年5月,东坑李里南受李承荫、李公安指示,在东坑片发动李功铁(东坑)、李光(东坑)、李功源(黄花冚)李启邦(江背)、李仁(关厅)5名青年参加观音山游击队。
二、建立耕种会(农会)和民兵组织
建立耕种会(农会)。1944年秋,观音山成立耕种会,会长李宗彭(瑶洞),会员有李慰观(东坑)、李宗洛(大高洞)、李理特(黄花冚)、朱章店(石山下)、何雪灵(关厅)等。接着,成立抗日保卫队,队长李承荫(高镇),队员有李理南(东坑)、李国祥(黄花冚)等。耕种会和抗日保卫队成立后,开展兴修陂圳,维护生产和治安,宣传团结抗日、减租减息活动。1947年夏,在党领导下发动群众成立农会,会长李宗彭,副会长李功哲(会员与耕种会相同),组织开展改善农民生活、筹粮支援部队、救济贫困农民等活动。1948 年秋,对东坑村田主李演图及公偿实行减租息,折减租息(稻谷)500 多公斤。
建立民兵组织,开展武装斗争。1947年夏,中共滃江地工委书记何俊才、粤赣先遣支队(支队长黄桐华)领导的英佛民主先锋大队大队长李拔才到观台乡建立革命武装,在观音山建立武装中队,中队长李公安,参谋长李承荫。接着,建立观台乡民兵队,队长李宗胜(高镇),副队长李宗先(黄花冚)等。同年8月,为加强民兵力量,东坑片组建民兵中队,中队长李功源(黄花冚),队员有李光、李宗修、李功铁、李宗灵、李开新、李功达等25人(同年10月编入大队主力)。同年秋,中共佛冈特派员、游击队领导朱继良在东坑片领导武装斗争时,在大高洞组建民兵中队(中队长李宗洛),发动群众筹集粮食供给部队,动员各村捐献枪支弹药装备各民兵中队。同年冬,中共佛冈县委、佛冈义勇大队领导李适存、朱继良根据大队党委决定,为配合部队作战和夺取反“进剿”斗争的胜利,在石山下等6个村组建一支50多人的民兵队伍,队长李宗先(黄花冚),队员有李宗可、李功水、李宗维、李锡权、李春泉、李宗红、李功创、李功否、邹双、李宗贵等。
1948年秋,北江支二团武工队组长李汉兴、副组长罗段等到东坑片发动妇女参加革命活动,建立妇女会(会长李桂坚),并筹集粮食支援部队,动员青年参军参战。
在解放战争时期,石山下等6个村人民在中共地下组织领导下,参加主力部队20多人,民兵50多人,参军参战近200多人(次),参加大小战斗 10多次。编入部队主力的,一部分转战英西,一部分留下在当地与民兵并肩作战。曾参加过的战斗有:1948年3月攻打水头五洞坑联防队,同年5月攻打石龙联防队;1949年5月击毙范烈光伏击战,同月底挂牌径伏击战;6月围攻交警队李启超,攻打高岗社岗下联防队等。总之,石山下等6个村青年民兵和群众无论在配合部队作战,还是在筹粮捐物或做后勤工作中,都为战斗夺取胜利作出了贡献。
三、建立支持革命的“两面政权”开展革命活动
1947 年夏,在中共组织的领导下,成立乡统战委员会(简称“统委会”),主任李慰观,副主任李宗彭、李承荫,委员有李国祥、李宗拥等23人,在统委会的领导下开展革命活动。
英佛民主先锋大队大队长李拔才、中队长李公安委派联防队中队长李国祥打入国民党自卫队任中队长,并利用支持革命的“两面政权”开展革命活动:(1)为革命部队提供敌情。1947年8月,李国祥向李公安报告敌情,在朱洞口(石山下)截击国民党运往石角的1500多公斤粮食,全部运回华山部队。(2)为部队提供枪弹。1947年秋,李国祥亲自把2支驳壳手枪、500发子弹送给李公安部队。(3)为部队提供粮食。1947年冬,李国祥家捐献粮食500多公斤,并发动群众筹粮2500多公斤支援华山部队。(4)为部队提供胸臂章。1948年5月,李国祥把20个国民党自卫队胸臂章送给李公安部队,为部队攻打石龙联防队提供方便。这次战斗毙敌8名,缴获敌枪10多支。此外,他组织人员在挂牌径设卡,既维护商旅安全,又为部队进行联络,对部队给予粮、钱、物的援助。
在反封锁、反“进剿”中,在中共佛冈县委领导下,通过国民党县参议会副会长李演图(东坑人)利用“两面政权”开展革命活动:(1)1948年3月,驻高岗圩国民党军队和社岗下反动联防队袭击龙潭下村时,抢走10多头耕牛,抓走4名妇女。后由李演图出面交涉,终使4名妇女获释,10多头耕牛全部交回。(2)同年6月,墩下何德敷和社岗下林瑞生带领反动联防队“进剿”东坑等村时,抓走李理展、李宗华、李利等20多名群众,事后通过李演图将20多名群众全部营救。
通过统战委员兼保长李宗拥和联防队中队长、副乡长李宗予利用“两面政权”开展以下工作:(1)1947年秋,李宗拥支持协助部队和掩护英东第三大队长周辉养伤治病长达半年之久。(2)1948年5月攻打石龙战斗结束后,国民党反动派逮捕了李国祥,自卫中队长由李宗予接任,部队派李理房通过李宗予打入自卫队任交通员,从而掌握敌情动态。1948年6月,李宗予带观音山联防队(大部分是民兵)到高岗勒令反动头目何德敷、林瑞生赔偿进扰东坑等村的损失时,发生枪战,何德敷参谋何锡芬因惊吓致死,这是当时有名的“高岗事件”,对何、林联防队予以有力打击。“高岗事件”后,联防队中队长由李昌道接任。李昌道是东坑人,他在任期间思想反动,与人民为敌,给革命造成损失。1948年6月底,他抓走我方两位同志交国民党军队杀害(两同志是游击队,青洞交通员);同年8月底,他又带领联防队“进剿”龙潭下。对他的反动行为,广大人民群众极为愤恨,并对他施加压力,迫使他于同年11月辞职,又由李宗予复任,直至佛冈解放。佛冈解放后,党和政府依法判处李昌道无期徒刑,使他受到应得的惩罚。
四、发动群众参军参战,筹粮捐物献枪弹
发动青年群众参战。1947年夏,中共组织发动石山下等6个村李功源、李光、李功铁、李宗灵、李启邦等23名进步青年参加英佛民主先锋大队、华山部队;1947年10月至1949年春,该6个村参加民兵组织的有李宗先、李功水、李宗维、李功创、李春泉等50多人,后被编入主力部队的有李宗可、李宗修、李功新、李锡权等10多人。
筹集粮食支援部队。1945年,该6个村筹粮2500多公斤,解决观音山游击队给养;1947年春至1948年冬,为解决英佛民主先锋大队给养,东坑片筹粮1万多公斤;1949年5月,在挂牌径战斗前,为解决北江四团(团长杜国栋)部队及游击队、民兵给养,6个村共筹粮1000多公斤;1949年夏,为大部队南下作战,6个村筹粮5000多公斤、马草500多公斤,支援部队及游击队给养。
为武装斗争提供枪支弹药。1947年8月,李功源等23人带枪20多支、子弹500多发参加英佛民主先锋大队。1947年秋,李国祥送给李公安部队手枪2支、子弹500多发;1949年为配合部队作战,支持长短枪20多支、子弹1000多发。
从1945年至解放战争胜利,该6个村共有30多名青年参军(含游击队),参战军民200多人(次)。在历次战斗中,6个村先后有李功源、李宗灵、李宗可、李功铁4位同志为革命献出宝贵生命。同时,6个村为支持武装斗争捐出长短枪40多支、子弹2000多发,并为部队、游击队筹集稻谷2万多公斤。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