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村——抗日老区
2024-04-08 作者:廖谷培
红星村是现今水头镇石潭村委会下辖的一个自然村,原村名叫鸭仔坝,地处潖江上游,村庄面对羊角峰,背枕独王山。解放初期的清远县首任县长、原东三支队第四团团长和北一支六团团长黄信明,为表彰该村对革命做出的贡献,建议鸭仔坝改为红星村,他还为该村书写了村名牌匾,这块村名牌匾至今还挂在村门楼上。
新中国成立前,鸭仔坝村只有200多人,其中中共党员就有13人,参加游击队的有33人。该村的廖诗标、廖诗淦两人是在东三支四团党委领导下进行革命工作的,该村的廖诗添是东三支四团第二武工队大队长。当时地方党和团部的主要负责人刘少中、黄渠成、林科等经常到该村指导革命工作。1947年,游击队决定攻打国民党水头乡政府,具体的策划和部署就是在廖诗淦家里开会研究的。由于当时指挥正确,部署周密,行动迅速,结果一枪不发,就奇袭了水头乡政府,缴获长枪30多支,并散发了由廖诗淦起草的告全县人民书。从此游击队不断发展壮大,当时红星村支援游击队的武器有短枪4支、长枪20多支。廖诗淦为了把水头联防队的一挺机枪夺过来,多次找到在联防大队当机枪手的他的同姓兄弟廖诗均和廖榕春进行教育和策反工作,在他的耐心教育和鼓励下,他们俩最终携带一挺机枪和两支长枪起义参加了游击队。当时在祝捷庆功大会上,廖诗淦还亲自拟了一副对联“赤手空拳能打天下,高楼铁闸难保机枪。”这副对联高度概括了游击队的勇敢精神,讽刺敌人的软弱无能。
红星村群众热情支持革命活动,积极为游击队筹粮筹物。当游击队缺粮时,该村就把原古江公水碓米和琼祖收到的租谷2万多斤全部赠献给游击队。租谷用完后,还变卖了4亩多太公的租田换成稻谷,送给游击队。后来游击队又策划智取水头鹅厂和攻打水头粮仓,红星村出动的人数最多。1949年5月,在挂牌大捷的庆功大会上,红星村杀了4头大猪,村民又捐了手巾、衣料等一批物资表示祝贺慰问。1949年9月,潖江县人民政府在汤塘围镇村成立时,红星村也写了贺幛和送了一批手巾、牙刷以表祝贺。
为什么红星村人民对革命工作如此支持,革命工作开展得如此顺利?主要是党的宣传教育,以及该村敢于把村中破坏革命的绊脚石搬走,处决了一个作恶多端、经常向国民党政府通风报信、出卖革命同志的坏人。从此游击队在该村的活动畅通无阻,一呼百应,连全村不准养狗的事都能统一做到。
红星村在战争年代对革命事业做出了贡献,廖诗标、廖诗淦两人成为革命先烈。佛冈解放后,在历次政治运动以及修堤筑坝中,该村人民也都发挥了革命传统精神,该村一连出任了3位大队、管理区党支部书记,带领村民致富奔康。农民企业家廖诗强自己富了还不忘家乡建设,他捐建了诗强希望小学、水头敬老院以及大桥等,还为灾区乐捐数万元。
红星村既有过去的光荣历史,又有现代的辉煌。但愿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红星光芒永远照耀千家万户,红星村的革命传统继续发扬光大。
(本文作者曾任佛冈县水头中心小学校长)
新中国成立前,鸭仔坝村只有200多人,其中中共党员就有13人,参加游击队的有33人。该村的廖诗标、廖诗淦两人是在东三支四团党委领导下进行革命工作的,该村的廖诗添是东三支四团第二武工队大队长。当时地方党和团部的主要负责人刘少中、黄渠成、林科等经常到该村指导革命工作。1947年,游击队决定攻打国民党水头乡政府,具体的策划和部署就是在廖诗淦家里开会研究的。由于当时指挥正确,部署周密,行动迅速,结果一枪不发,就奇袭了水头乡政府,缴获长枪30多支,并散发了由廖诗淦起草的告全县人民书。从此游击队不断发展壮大,当时红星村支援游击队的武器有短枪4支、长枪20多支。廖诗淦为了把水头联防队的一挺机枪夺过来,多次找到在联防大队当机枪手的他的同姓兄弟廖诗均和廖榕春进行教育和策反工作,在他的耐心教育和鼓励下,他们俩最终携带一挺机枪和两支长枪起义参加了游击队。当时在祝捷庆功大会上,廖诗淦还亲自拟了一副对联“赤手空拳能打天下,高楼铁闸难保机枪。”这副对联高度概括了游击队的勇敢精神,讽刺敌人的软弱无能。
红星村群众热情支持革命活动,积极为游击队筹粮筹物。当游击队缺粮时,该村就把原古江公水碓米和琼祖收到的租谷2万多斤全部赠献给游击队。租谷用完后,还变卖了4亩多太公的租田换成稻谷,送给游击队。后来游击队又策划智取水头鹅厂和攻打水头粮仓,红星村出动的人数最多。1949年5月,在挂牌大捷的庆功大会上,红星村杀了4头大猪,村民又捐了手巾、衣料等一批物资表示祝贺慰问。1949年9月,潖江县人民政府在汤塘围镇村成立时,红星村也写了贺幛和送了一批手巾、牙刷以表祝贺。
为什么红星村人民对革命工作如此支持,革命工作开展得如此顺利?主要是党的宣传教育,以及该村敢于把村中破坏革命的绊脚石搬走,处决了一个作恶多端、经常向国民党政府通风报信、出卖革命同志的坏人。从此游击队在该村的活动畅通无阻,一呼百应,连全村不准养狗的事都能统一做到。
红星村在战争年代对革命事业做出了贡献,廖诗标、廖诗淦两人成为革命先烈。佛冈解放后,在历次政治运动以及修堤筑坝中,该村人民也都发挥了革命传统精神,该村一连出任了3位大队、管理区党支部书记,带领村民致富奔康。农民企业家廖诗强自己富了还不忘家乡建设,他捐建了诗强希望小学、水头敬老院以及大桥等,还为灾区乐捐数万元。
红星村既有过去的光荣历史,又有现代的辉煌。但愿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红星光芒永远照耀千家万户,红星村的革命传统继续发扬光大。
(本文作者曾任佛冈县水头中心小学校长)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