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冲村,位于龙塘镇西北部,距镇人民政府约7千米,村域总面积约1.13平方千米。村庄坐落于大燕河和北江冲积平原地带,坐北向南,北面有大燕河,附近河涌、水塘密布。古时候,环绕村庄的河涌在少雨季节容易干旱,因而得名旱涌村,后“旱涌”演变为同音词“汉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村民在“旱涌”上筑起了堤坝,把涌截成两段,用于蓄水灌溉和养鱼。村西南有丫山河,西面1.5千米处是丹霞地貌的神石山。村尾有一株两百多年树龄的老榕树,枝繁叶茂,绿荫婆娑。

  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属清远县回属清平乡。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属清远县回属连平祥安良分局。1930年,属清远县回岐区连平祥乡。1948年,属清远县龙塘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50年,属清远县第二区。1953年,属清远县第三区。1955年,属清远县龙塘区。1957年,属清远县龙塘乡。1958年,属清远县八一人民公社。1959年,属清远县龙塘人民公社泗合大队。1983年,属清远县龙塘区泗合乡。1986年,属清远县龙塘镇泗合行政村。1988年,属清远市清城区龙塘镇泗合行政村。1990年,属清城区龙塘镇泗合管理区。1999年至今,属清城区龙塘镇泗合行政村。

  世居村民为蔡姓,据村中于2005年纂修的《蔡氏族谱》记载,其祖先从福建入粤,居于今惠州市博罗县泰美镇秀岭村,清乾隆四十九年,部分族人从秀岭村分迁至此。2015年末,村中共有户籍人口490人。村民均为汉族,属潮汕民系,通用方言为连滩话,村民同时能说流利的清远白话。

  为树立良好的民风、村风,创造安居乐业的人居环境,2010年经全体村民讨论并通过了《汉冲村村规民约》,内容主要包括社会治安、消防安全、村风民俗、邻里关系和婚姻关系等五个方面。自2010年以来,村民理事会制定村庄建设规划,打造依山傍水的村落,成为美丽乡村的示范点。首先是修建生活废水排放设施,将村四周的水塘进行改造,连成一片,并投入几十万元为鱼塘加上不锈钢护栏。其次,在该村后山修建生态公园,栽种了花心、黄花梨、人面子、樟树等绿化树;在村前鱼塘外围,新建一个面积约1000平方米的休闲公园,放置了一批健身器材供村民使用。新的篮球场、文化室也在加紧建设中。建成后,休闲公园与文化室、生态公园等将成为村民业余开展文体活动的理想场所。截至2015年,全村累计自筹建设资金300多万元,用于美丽乡村建设。2005年,该村被清城区评为文明村;2014年被清远市评为美丽乡村。

  村中有一座蔡氏宗祠,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坐西北向东南,三间二进布局,建筑面积约265平方米。硬山顶,青砖墙,经过后人重修的蔡氏宗祠正脊灰塑博古,绿玻璃瓦滴水剪边,人字封火山墙。头门面阔三间,进深十三架,前廊梁架透雕花卉图案。两根麻石檐柱,虾公梁上施石狮,异形斗拱隔架。花岗石门框,门额石阴刻“蔡氏宗祠”。墙楣彩绘《壶里乾坤》《英雄会》《赤壁夜三游》等历史故事壁画。内置屏门,上方悬挂“三和堂”牌匾。上堂面阔三间,进深十七架,明间内设神龛,供奉祖宗的牌位。

  当地流传着一个“神石伏虎”的故事。过去,村子西面的神石山山脚一带树茂草密,常有大型野兽出没。民国时期,邻村曾有一个孕妇外出时撞见一只大老虎,侥幸安全逃回家后却因惊吓过度而去世。某年秋天,村民得知有老虎潜伏在神石山山脚附近的一个山洞内,便自发扛来很多铁耙,从高处往山洞内抛,铁耙横七竖八,层层叠叠堵住了洞口。后有人扛来七九步枪,从洞口往内射击,洞内传出“嗷嗷”叫声。后有胆大之人在五斗米的悬赏之下进洞查看,果然看见一公一母一幼3只老虎倒卧在血泊里。虎患已除,众人齐声欢呼。神石伏虎的故事从此便在十里八乡流传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