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沙塘村,位于龙塘镇中东部,距镇人民政府1千米。村庄始建于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因村落建在沙质池塘边,故得名大沙塘。村庄坐落于广清大道(国道G107线)龙塘段东面旁边的丘陵地带,呈块状分布。村内有西北走向的李仔山,村北面有溪流自南向北流至不远处的钊沟河。正在建设中的广清城际铁路从村旁穿过。

  清康熙五十一年,属清远县回属清平乡。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属清远县回属连平祥安良分局。1930年,属清远县回岐区连平祥乡。1948年,属清远县龙塘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50年,属清远县第二区。1953年,属清远县第三区。1955年,属清远县龙塘区。1957年,属清远县龙塘乡。1958年,属清远县八一人民公社。1959年,属清远县龙塘人民公社新庄大队。1983年,属清远县龙塘区新庄乡。1986年,属清远县龙塘镇新庄行政村。1988年,属清远市清城区龙塘镇新庄行政村。1990年,属清城区龙塘镇新庄管理区。1999年至今,属清城区龙塘镇新庄行政村。

  世居村民为陈姓,其祖先从河南迁人广东惠州长宁(今新丰县)遥田镇腊溪墩下村,清康熙五十一年,陈文典偕家人迁居于此。2015年末,村中有户籍人口860人。村民均为汉族,属客家民系,通用方言为客家话。

  传统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水稻、红薯、花生等。随着当地经济的发展,村中大部分土地被征收,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目前,大部分村民务工或外出经商,商业经营主要从事矿石、房地产、再生资源等行业。

  村中20世纪70年代初通电,20世纪90年代通电话和自来水,2001年通网络,2003年建有垃圾收集站,2007年全村村道实现水泥硬底化,2010年建成文化活动中心。文化活动中心配备了多媒体影音设备、电脑、乒乓球台和阅览室等,其中阅览室有藏书2000多册。2015年建成后山公园,2016年建成松林公园和篮球场、乒乓球场、羽毛球场等运动场所。如今大沙塘村,旧房变别墅式小洋房,旧容换新颜,村容整洁、环境优雅、绿树成荫。2015年,大沙塘村成立村民小组理事会,还制定了《大沙塘村乡规民约》。

  传统民居仅存3座,是砖木结构、三间两廊布局的瓦房。大部分村民都住进了新建的楼房。楼房约有150座,有些装修华丽,配有停车场、院子。

  村里有陈氏宗祠,始建于清同治年间(1862一1874年),坐东向西,广三路,总面阔23.4米,总进深35米,建筑占地面积约819平方米。左右路为衬祠,以青云巷相隔,中路三间三进布局,硬山顶,青砖墙,正脊灰塑博古,人字封火山墙,碌灰筒瓦,素胎瓦当。宗祠前有宽阔的地坪。头门面阔三间,前设三步廊,前廊博古梁架雕花果图案,步架间有鳌鱼驮架。墙楣彩绘《三星报喜》《岁寒三杰》《送酒图》等精美壁画,封檐板木雕花卉图案。内置屏门,上方悬挂“奉旨赏戴蓝翎”竖匾一方,落款为“同治四年,臣陈嘉宾恭承”。中堂贻燕堂为抬梁式构架,瓜柱承檩。内设三关六扇屏门,上方悬挂“贻燕堂”木匾,落款为“辛亥年仲夏谷旦立,甲子年孟冬吉旦重修”。堂前带两廊一井。上堂抬梁式构架,瓜柱承檩。明间内设神龛,供奉祖先牌位。堂前带两廊一井,封檐板木雕花卉图案。青云巷门楼门额分别刻“居仁”“由义”,意为内怀仁爱之心,行事遵循义理,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该宗祠于2011年11月被公布为清远市清城区不可移动文物。


  关于“奉旨赏戴蓝翎”匾额有一个历史典故。清同治年间(1862一1874年),陈氏先祖陈嘉宾时任福建知县,受命率兵配合曾国藩部平定了江西的太平天国叛乱,同治帝赏戴蓝翎,官封五品顶戴。陈嘉宾衣锦还乡,雕刻了“奉旨赏戴蓝翎”的牌匾高挂祠堂头门玄关之上,并作对联“入斯门必恭敬旨,出此路以礼为先”以此作为做人的行为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