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路村,位于龙塘镇中西部,距镇人民政府3.5千米,始建于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村庄建在山麓边,屋舍沿山边延展成条状。相传在建村初期,村落四周常有烟雾笼罩,远望村中小道似云路。故名云路村,后因村落不断扩大,又称大村,别名牛路决。村庄地处北江与大燕河冲积平原地带,村的北面有西北走向的吉岭山。

  清嘉庆十三年,属清远县回属清平乡。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属清远县回属连平祥安良分局。1930年,属清远县回岐区连平祥乡。1948年,属清远县龙塘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50年,属清远县第二区。1953年,属清远县第三区。1955年,属清远县龙塘区。1957年,属清远县龙塘乡。1958年,属清远县八一人民公社。1959年,属清远县龙塘人民公社云路大队。1983年,属清远县龙塘区云路乡。1986年,属清远县龙塘镇云路行政村。1988年,属清远市清城区龙塘镇云路行政村。1990年,属清城区龙塘镇云路管理区。1999年至今,属清城区龙塘镇云路行政村。

  世居村民为罗姓。据《罗氏族谱》记载,罗氏族人早年由花县迁入清远龙塘黄泥岭;清嘉庆十三年,罗昌文自黄泥岭移居此地。2015年末,村中有户籍人口2000多人。祖籍该村的香港同胞约有110人。祖籍该村的华人华侨约有18人。村民均为汉族,属客家民系,通用方言为客家话。

  村的西面有广清高速公路,村道接东南方向的省道S269线。村内基础设施良好,已接通自来水、电、电话、互联网等,全村村道实现水泥硬底化,并建有垃圾收集站。近年来,村中的一批企业家慷慨解囊,累计为村庄建设捐款超过3000万元,着力构建美丽乡村。路旁、渠边、荒地全都种上花草树木,长约2000米的环村水泥路边种植了2000多棵木棉树,被称为“木棉大道”。每年春天木棉花竞相开放,红艳的颜色点缀着村庄。蜿蜒连绵的木棉树道,就像一条红色的丝带一样,缠绕村庄,与现代村居互相映照,十分美丽。村道、巷口安装了路灯,同时修建了一幢占地面积达200多平方米、三层高的文化室,二楼内设图书阅览室。

  昌文公园位于村北的小山头上,始建于2013年,目前已完成一期工程,占地面积约20公顷。山顶建有荷花观赏池、风雨亭和麻石台凳等设施;公园靠村一侧的山坡上建有篮球场、羽毛球场和烧烤场;园内种植花卉树木2万多棵,一年四季花开不断,吸引了不少游客慕名而来。

  村中有一座昌文罗公祠,始建于清宣统三年(1911年),1982年重修。坐东南向西北,三间二进布局,建筑占地面积约280平方米。青砖墙,硬山顶,正脊、垂脊灰塑博古,人字封火山墙,素胎瓦当。头门内墙上镶嵌“宣统三年孟秋吉日吉厚堂告白”石碑一通。上堂吉厚堂抬梁式构架,瓜柱承檩。明间内设神龛,供奉祖宗牌位。堂前带两廊一井。祠堂两侧现存青云巷,与民居相隔。2011年,昌文罗公祠被公布为清远市清城区不可移动文物。

  云路村于2008年3月被广东省人民政府评为清远市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2009年3月被广东省人民政府评为文明村;2010年6月被广东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评为广东省卫生村;2014年2月被广东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广东省农业厅、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评为广东名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