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瑶何时迁居连南,史无明载。据考证,连南有少数排瑶直接发源于莫徭。故讲排瑶的历史应追溯到莫徭。莫徭早在隋唐之际就出现于连阳地区,《隋书·地理志》对此有明确记载:长沙郡又杂有夷蜒,名曰莫徭。自云其先祖有功,常免徭役,故以为名。其男子但著白布裈衫,更无巾袴;其女子青布衫、斑布裙,通无鞋履。婚嫁用铁钴锛为聘财。武陵、巴陵、零陵、桂阳、漕阳、衡山、熙平皆同焉。

  熙平郡,隋大业初置,领九县,治桂阳(今连州市),今连阳四属皆为其辖境。这说明隋唐之际莫徭已在连阳地区繁衍生息。唐元和年间,担任过连州刺史的刘禹锡曾多次造访郡城西部的瑶区,并写过多首与莫徭有关的诗作。

  刘禹锡在《连州腊日观莫徭猎西山》一诗里,勾勒了一幅场面壮观、气氛热烈的莫徭狩猎场景:“海天杀气薄,蛮军部伍嚣。林红叶尽变,原黑草初烧。围合繁钲息,禽兴大旆摇。张罗依道口,嗾犬上山腰。猜鹰屡奋迅,惊磨时蹁跳。瘴云四面起,腊雪半空销。箭头馀鹄血,鞍傍见雉翘。日暮还城邑,金笳发丽谯。”有这样气势雄壮的狩猎的族群,其民族是不会因自然灾祸而消亡的,而在政治上,自唐至宋,又不存在官方对他们制造的民族残杀。故其中部分莫徭后转化为连南排瑶的论断是可信的。只不过“莫徭自生长,名字无符籍”,其姓氏不入官方户籍,因而无从知晓唐时的莫徭姓氏情况。但可以肯定地说,既然有部分莫徭转化为排瑶,那么他们的姓氏就融合在现居排瑶姓氏之中了。

  排瑶是八排瑶的简称。八排瑶,瑶语为“亚样邀”。亚,即八;样,村寨之意;邀为瑶,直译为八寨瑶。由此可见,排瑶是他称,而非瑶人的自称。“排瑶”之词出现于明代,现已演变为专有名词,并借此与过山瑶相区别。

  连南县政府曾于1986年至1987年对排瑶姓氏、人口诸方面情况开展过普查。其时,全县排瑶有26姓,11080户,55228人。其中的几个大姓都从湖南迁来。下面收录的是当时的普查情况。

  盘姓,1987年该县共有937户,4342人。在连南排瑶中,它是入迁历史最悠久的姓氏,大概早到唐代。今油岭排各瑶姓公认盘姓最早在油岭开居。延至明初,油岭盘姓后裔盘先师八郎由油岭分枝南岗,成为南岗排盘姓瑶族的始祖,至今已历25世,开枝散叶600余年。

  房姓,全县有3906户,19976人。先祖由湖南道州迁入连南。据其族谱计算,至今已历55世,有1300余年迁居历史。推算其始入年代,当在唐代。其间,这支瑶姓在三江居住过,在涡水黄埂居住过,最后移迁到油岭。

  上述盘、房二姓是连南排瑶中入迁最早的姓氏,均于唐代进入了连阳地区,他们极有可能是唐时莫徭的后裔。嗣后,唐末至北宋年间,又有陆续从湖南入迁的有唐、李、沈、邓等姓族。

  唐姓,由湖南道州迁来,分居南岗排和油岭排,至今已传30多代。

  李姓,入粤始祖叫李君护法三郎,宋代从湖南道州迁来,至今已传30多代。

  沈姓,入粤开基祖称沈平皇公,从湖南道州迁来。据里八洞沈氏族谱记载,至今已历40余世。

  邓姓,南岗排的开基祖叫邓惠许守大王。相传其先祖在唐代中期从道州迁至广西,后又从广西迁到连州九陂,宋初,邓惠许守大王由九陂徙居今连南南岗。

  还有龙姓,人数虽少,入迁亦早,且颇有影响,新中国成立后连南第一任县长龙三公就生于这个姓氏。

  从总体上看,排瑶比过山瑶入迁早,也比许多汉族姓氏早到连南。

  连南过山瑶入迁较晚,共有29姓,其中,人数较多的有赵、李、盘、祝等姓。

  赵姓,1987年连南有77户,469人。祖先由湖南郴州入粤,经乐昌、阳山入迁连南山联乡凤岗山的大岭、深坑等处,后又有分支移居菜坑、黄莲村等地。据黄莲村赵安口述,其辈序是按“春、文、荣、进、有、龙”六字轮番计排的,自迁居连南已轮完两次共12世,正开始第三次的轮排。据此推算,其入迁时间当在清乾隆时期。

  李姓,1987年居山联的有16户,91人;居板洞的有8户,41人;居塘田的有12户,70人,合36户,202人。先祖于清嘉庆年间从湖南郴州桂里冲迁来,至今已有200多年居住历史。

  盘姓,1987年散居山联乡的有8户,42人;居板洞的有6户,34人。祝姓,其时居山联乡的有13户,79人;居板洞的有10户,59人;居白水坑的有2户,8人。这两姓俱于清道光前从湖南郴州松山下,经乐昌、乳源、连州入迁连南。
还有郑姓,1987年共13户,80人。先祖由湖南郴州桂里冲入迁连南菜坑繁衍生息,已历16代,有300多年的居住历史。

  在连南排瑶中,还有一些姓氏“初本汉人”,后来由于各种原因“遂成真瑶”的。这些姓氏,大都出现较晚。如连南寨岗老鸦坑(新中国成立后属阳山县地)瑶族,据民国《阳山县志》载:“老鸦坑瑶,原本土著人,以效瑶所为,故亦曰瑶。”《广东全省地方纪要·连阳化瑶区》载:明末清初,有明朝老人多人,慨汉之沦亡,愤腥膻之满地,多徙族入排,杂瑶而居,历史既久,遂与同化。如方、罗、朱、许等排瑶姓氏,即是由汉族转化为瑶族的。这些新排瑶与老排瑶及过山瑶,都是瑶山的主人,他们都为瑶山的开发作出过积极的贡献,百里瑶山因有他们共同经营的汗水和献出的智慧而日趋秀美。如今欣逢盛世,改革开放的强劲东风将古老的瑶山推向外界,推向世界,使之成为中国民族风情宝库中的亮丽明珠。这正是:瑶居瑶山逾千年,攀崖越溪绕山梁。

  随着华夏新崛起,面向世界唱《盘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