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冈——水头镇
水头镇位于佛冈县东部,距县城10公里,南距广州市120公里。2016年,全镇总面积146.21平方公里,下设10个行政村,1个居民委员会。
水头因位于潖江发源地而得名,始建于宋代。水头历史悠久,出土有新石器时期的文物,至今还保留有宋代古榕、清献崔公祠、明东坑黄氏宗祠、霍宜人古墓等文物。
水头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全民族抗日战争前期,水头王田村赴省读书的进步青年邹华衍(又名邹北珍)经常在暑假期间回到家乡宣传抗日救亡和传播马列主义思想,并发动当地进步教师和社会进步青年、店员工人等组织起“闹钟剧社”。闹钟剧社以演戏文艺的形式,深入乡村进行宣传抗日救亡活动,从中培养建党对象和发展中共地下组织。1938年冬,在水头地区建立佛冈县第一个中共组织一中共天西乡支部。
1939年5月,在王田村邹华衍家中成立中共佛冈区委员会;同年9月,以邹华衍为书记建立起中共佛冈县委。1940年秋冬,在水头建立中共一区区委。从此,水头的地下党组织发动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1940年,日军进犯粤北败退途经水头地区时,受到中共组织领导的青年抗日先锋队抗日武装自卫团、自卫队的迎头痛击。1947年10月,中共水头区委发动群众武装起义,建立起以陈镜文、黄超然为领导的游击武装中队。起义后编入潖江人民义勇大队,后该大队改编为广东人民解放军江北支队第四团、北江第一支队第六团。
此后,江北支队、北一支队属下的游击部队在水头广大地区建立起游击根据地。革命武装队伍以这些根据地为活动据点,执行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方针,坚持开展游击武装斗争直至佛冈解放。为表彰水头人民的革命精神,1994年7月1日,清远市人民政府批准水头镇为革命老区镇。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