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坑村(旧村),位于龙塘镇东南部,距镇人民政府约10.9千米,村域总面积1.6平方千米。村落始建于明隆庆四年(1570年),盘姓祖先游猎到此,觉得此地宜居,便从今清新区禾云镇新洲迁入建村。因村口有一小河从南向北流经村子,当地人习惯将小河称为“坑”,故取名横坑村。村庄坐落于丘陵地带,坐东南向西北,三面环山,村前有一口池塘,村北有一条南北流向的从银盏河中流出的小河,一座狭窄的石板桥连接小河的东西两岸,石板桥是村民出入的必经之路。

  由于旧时横坑村村民进出村都要经过一座狭窄的石板桥,还要横跨京广铁路,出行不便,且人口不断增长,1968年,全村搬迁至旧村东面约800米的上沿岗(地名)建设新村。经过统一规划的新村,横直巷通畅整齐,坐东南向西北,背靠栋企石山(又名尖锋岭),村前是京广铁路、国道G107线,村后是广清大道,西南面是许广高速公路银盏出入口。

  明隆庆四年,该村属清远县清平乡。清初,属清远县回属清平乡。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属清远县回属连平祥安良分局。1930年,属清远县回岐区连平祥乡。1948年,属清远县龙塘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50年,属清远县第二区。1953年,属清远县第三区。1955年,属清远县龙塘区。1957年,属清远县龙塘乡。1958年,属清远县八一人民公社。1959年,属清远县龙塘人民公社银盏大队。1983年,属清远县龙塘区银盏乡。1986年,属清远县龙塘镇银盏行政村。1988年,属清远市清城区龙塘镇银盏行政村。1990年,属龙塘镇银盏管理区。1999年至今,属龙塘镇银盏行政村。

  世居村民皆为盘姓。元朝末年,盘姓祖先从湖南迁至广东英德;后又从英德迁至清远县新洲(今属清新区禾云镇);明隆庆四年(1570年),从新洲迁移到现址。2015年末,村中有户籍人口353人。村民均为汉族,属广府民系,通用方言为粤语。

  旧横坑村的大王宫(地名)有5棵树龄超百年的古树,其中,3棵榕树、1棵黄牛木、1棵定椤树。横坑村现存传统民居38座,多为三间两廊布局、砖木结构的瓦房。近年部分村民搬迁到银盏中心村建造楼房居住。

  村中有盘氏宗祠,始建于1947年,坐西南向东北。三间二进布局,通面阔12.3米,通进深17.7米,建筑占地面积约218平方米。硬山顶,用青砖包泥砖(俗称“金包银”)砌墙,素胎瓦当,人字封火山墙。头门面阔三间,进深十一架,前设三步廊。两根水泥檐柱,木檐枋。素面门枕石,门额石阴刻“盘氏宗祠”。封檐板木雕花鸟图案。上堂面阔三间,进深十三架,抬梁式构架。明间内设神台。堂前带两廊一井,两廊六架卷棚顶,墙楣绘有博古、花鸟图案。2011年,该宗祠被公布为清远市清城区不可移动文物。

  村里有拜福(祈福)的习俗,每年的农历二月初,各户的家庭主妇就会择个吉日进行拜福。供品有茶、糖果、油糍、榄仔(一种油炸食品,形似小橄榄,粤语谐音“揽仔”,寓意“添丁”)等,于当日早上进行拜祭,先拜祖先,再拜当天(即拜太岁,在户外进行),然后燃放鞭炮,表示仪式结束。冬至为还福日,早上设案点燃香烛拜祭神灵,祭品有鸡、酒、烧肉、苹果、糖果、油糍等,感恩一年来祖先、神灵庇佑全年顺景、家宅平安、人丁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