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布村,位于东城街道东部、飞霞山西北麓,距街道办事处约15千米,清飞公路、武广高速铁路在村旁经过。村落始建于清代,东邻峡山,南临北江,山明水秀,田野开阔,古人称之为“黄金之地”,故得名黄金布村,今分为黄金布一、二、三等3个村民小组。黎、李、陈等姓先后迁居于此,繁衍生息。其中,以黎姓人数为众,其所居之地旧称凤羲村,别名黎宅。

  村落形成时,属清远县捕属兴一乡。1931一1950年,属兴靖区联城乡。1953年,属第一区江埗乡。1958年,属附城人民公社黄金布大队。1968年,属高田人民公社。1975年,属附城人民公社。1983年,属附城区黄金布乡。1988年,属清远市清城区附城镇黄金布行政村。1990年,属附城镇黄金布管理区。1999年,属附城镇黄金布行政村。2003年至今,属清城区东城街道黄金怖行政村。

  世居村民有黎、李、陈、曾、吴、梁、林七姓。黎姓,明代末期从南雄珠玑巷迁至广州番禺望江祖田,清代从望江祖田迁移到此地。李姓,清代从清远江口企湖塘迁入。梁姓,明末清初从清远升平香炉坑迁入。吴姓,清代从清远平塘森木洞迁入。陈姓于清初从英德板坑桥移居至今佛冈县龙山镇,后于清末分迁至此。林姓,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从今清城区飞来峡镇樟洞迁入。曾姓,从番禺迁入,时间不详。2015年末,村中有户籍人口822人。

  祖籍该村的香港同胞有16人。祖籍该村的华人华侨有84人,分布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世居村民均为汉族,属广府民系,通用方言为粤语。

  目前,村中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小部分村民仍从事传统的农业生产,另有部分村民投资兴办养鹅场、养鸡场。传统食品有白切鸡、酸甜鹅、家乡扣肉、红烧鸭肉等。红烧鸭肉的做法:把鸭宰杀后洗净,切块,再用开水焯一下,放入油锅,加冰糖小火炒至鸭肉变糖色,放姜片、调味料炒匀上色后,加温水大火焖40分钟,收汁到三分之一后,放入葱、蒜、辣椒炒香,放盐调味,最后装盘上碟。



  村中现存宗祠1座、门楼2座以及古围墙1段,俱始建于清代后期。黎氏祖祠,坐东北向西南,占地面积168平方米,三间两进布局,硬山顶,青砖墙。头门为凹门斗式门面,内设屏风。上堂为抬梁式构架,瓜柱承檩。明间内设神龛,供奉祖先牌位。堂前带两廊一井。祠堂两边约40米处各有门楼1座,并以石砌围墙相连。门楼,青砖砌造,硬山顶,龙船脊。围墙高约1.8米,厚度约0.3米,现存总长度约50米。

  每逢春节前夕,村中有谢灶、扫屋等传统习俗。谢灶又称送灶,每年腊月二十三为“送灶君日”,家家户户奉上供品,祭祀灶君。大年三十晚上再贴上新写的神位,意为把灶神接回来,称接灶。扫屋即年终大扫除,腊月二十八这天,村民把房屋打扫得干干净净,寓意将一切厄运、晦气随垃圾清扫出门,准备迎接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