迳头青竹村是抗日老区,村内有高排、上青洞、下青洞、荆竹园、中洞、芹菜塘、水尾7个老区村。该村地处从化、新丰、佛冈3县交界处,四面有狗头山、苦茶山、独王山等几座大山环抱,山高林密,地势险要,是与外界相隔的天然屏障,只有3条与外界相通的羊肠小道。这里土地肥沃,山林资源丰富,人民忠厚耐苦,勤劳俭朴。在旧社会,这里的人民群众受地主的敲诈盘剥,处于饥寒交迫、水深火热之中,对翻身解放有着强烈的愿望。中共地下组织在这里播下革命火种之后,农民组织起来成立农会,建立民兵武装,开展减租减息、反三征和土地改革等运动,革命烈火越烧越旺,该村成为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战斗堡垒和红色根据地。1957年12月,韶关公署批准该村为抗日老区。

  一、组织起来,建立武装

  1943年,中共佛冈地下组织派朱继良以叔侄和探访学生名义,多次到山区广交朋友,在青年农民中宣传马列主义,讲解革命道理,把各村进步青年组织起来,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同年11月,建立一支地下武装一一抗日义勇队,参队的有朱德思、朱宝泉、朱德抱、朱彰恩等33名农民青年,朱德思、朱宝泉为正副队长,有长短枪18支和弹药一批。抗日义勇队组织起来以后,带领广大农民发展生产,以实际行动支持抗日。1944年上半年,为了解决农民无粮和借债受高利贷剥削,抗日义勇队把村中地主、富农和祖偿的粮食全部封锁,不准外运。富农罗淑英把粮食偷偷运往外村放高利贷,被义勇队发现后全部拦截回来,以低利贷给该村的缺粮农民。

  1945 年春,国民党县政府派朱杰才回青竹组织抗日自卫队以防共,中共地下组织决定利用这一合法的地位发展革命武装,于是派朱德思出任自卫队队长,把抗日义勇队全部编入抗日自卫队,使抗日自卫队成为地下党控制的队伍。同时,邬强、李东明率东江纵队北江支队北上英东开辟根据地,中共佛冈二区把朱宝泉、朱德抱、朱彰奇、朱德思、朱永利、朱永掌、朱彰锡、朱永灼、朱沛厚等义勇队员选送参加东江纵队北江支队。

  1946年6月,东江纵队北撤,许多不能随队北撤的同志复员回家,遭到国民党反动派不同程度的迫害,反动派强迫他们交枪,“自新”、缴“红谷”。青竹地区的同志复员回来后,对义勇队进行充实、调整,由朱德抱任队长,朱德思任政治指导员,加强对义勇队政治思想工作。同年下半年,国民党反动派撕毁和谈协定,发动全面内战。中共地下组织决定重新恢复武装斗争,派朱继良、李厚等率部到青竹活动。

  1947年秋,李适存、朱继良率迳头甲名村朱如森起义队伍到青竹来,义勇队大部分队员与起义队伍合并整编为佛冈人民抗征救命大队。同年11-12 月间,朱如森顶不住宗族的压力,把起义时由甲名村带来的两挺机枪又交回该村,致使救命大队基本上垮掉。年底,地下党派刘少中前来整顿队伍,以原青竹义勇队为核心,重新建立佛冈人民义勇大队,刘少中任政委,李适存任大队长,朱继良任政训室主任。

  1948年底,青竹村组织建立农会和民兵,并召开农会、民兵大会。大会一致同意成立青竹农会和民兵中队,并选举钟福田为农会主任,朱兆熊为副主任;朱永展为基干民兵中队长,钟宝猛、朱圣练为副中队长。除地富反坏分子外,贫苦农民基本上都参加了农会。参加基干民兵的队员有70多人,普通民兵有330多人,拥有枪支40多支以及鸟枪、土炮等武器弹药一批。

  同年6-7月,为了巩固老区、扩大新区和斗争需要,经上级批准成立青潭联村总农会,总农会下辖除原青竹3个自然村外,还扩大到水头上潭洞、下潭洞、龟咀、石鼓坳、长坑等村,选出钟国院为农会主任,朱德思为政治指导员。到了10月,成立青潭乡人民政府,建立起佛冈县第一个基层红色乡级政权,朱德思任乡长,钟国院任副乡长。青竹的农会、民兵组织一直战斗到佛冈解放。

  二、镇反锄奸,废债分田

  青竹山区的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组织起来、武装起来开展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国民党反动派对此怕得要死、恨得要命,总想从内外进行颠覆破坏。青竹的地下党支部、农会领导青竹人民开展夺取政权、镇反锄奸、停租废债和土地改革等一系列的革命运动,为巩固老区、夺取胜利作出重大贡献。

  1944年,在义勇队地下党的领导下,把国民党的保甲基层组织争取过来,秘密发动群众改选撤掉钟汝门、陈必信这些思想反动的保长,改由换的保长,向他们提出警告,只许他们做好事,不准做坏事。

  1945年,地主分子、国民党县政府职员钟汝旁勾结国民党反动军队,准备对青竹老区进行“围剿”“扫荡”。义勇队获悉后,把钟汝旁抓了起来,进行罚款具保才予以释放。1946年7月,佛冈游击队、青竹义勇队、民兵等武装队伍联合新丰遥田赖景勋部队夜袭国民党遥田乡公所、联防队,俘乡长兼联防中队长潘美华、陈教官、副乡长以下官兵46人,缴获长短枪38支,把乡长潘美华和陈教官就地处决。同年,发现反革命分子朱德灶把游击队在青竹地区活动的情况向国民党反动派告密,义勇队把他抓起后枪毙。这样,大大地震慑了敌人,鼓舞了群众。

  1947年秋,中共佛冈县委贯彻滃江地工委制定的关于放手发动群众,开展反三征,实行“破仓分粮,救济贫苦农民,收缴地主武装扩大游击队”的方针和实行“停租废债”、老区实行土地改革分田分地的决定,在青竹各村进行“二五”减租减息运动。恶霸地主陈必信公开破坏运动,革命武装队伍公开把他处决了。这样,就大长了农民当家做主的志气,大灭了封建势力的威风,使减租减息运动顺利进行。

  1948年5月,经过几个月宣传发动和充分准备,青竹村开展“停租废债”、清仓分粮、分浮财和分田地的运动,彻底摧毁了几千年来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分到了土地,真正得到了翻身解放,使他们深深地认识到只有紧跟共产党才能翻身求解放。这样,跟共产党闹革命的决心就更大了。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生产情绪非常高涨,这一年夺得了农业大丰收,为游击队创造了较好的物质条件。

  三、粉碎“围剿”,夺取胜利

  自1943年起中共地下组织在青竹建立地下武装以后,这里便成了革命活动和游击战争的根据地。国民党反动派把这里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妄图在这里复辟其反动统治,接连不断对青竹实行政治经济封锁和军事“围剿”“扫荡”。青竹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发扬英勇顽强艰苦奋斗的精神,在保卫革命根据地中作出了贡献。

  1945年下半年,北江支队黎棠勋、廖行、许实带部队到青竹地区活动,第一次受到国民党反动派军队的“围剿”。青竹地区的义勇队、民兵紧密配合北江支队的战士,很快便粉碎了敌人的“围剿”。

  1948年4月8日,国民党反动派又来“扫荡”,敌军一个连由水头潭洞窜入荆竹园。青竹的基干民兵联合佛冈人民义勇大队和新丰遥田赖景勋大队的战士在狗头山与敌军展开激战,结果打败了敌人多次进攻,迫使敌人向新丰方向撤逃。

  同年夏,敌人在青竹通往迳头的咽喉之地湖洋村,利用叛徒郑国治组织起反动联防队,日夜放哨,实行经济封锁。为了彻底拔掉敌人这个据点,同年6月5日,青竹民兵配合佛冈人民义勇大队和其他兄弟部队,分两路进行包围和袭击,狠狠地打击敌人,民兵朱彰横英勇牺牲。翌日(6月6日),迳头、大陂的联防队在朱公哲、郑国庚、朱如铮等指挥下,疯狂向青竹扑来。下青洞民兵朱彰体到塘背播谷种,发现敌尖兵,便连忙敲锣回村报警。民兵和部队一同奋起反击,民兵朱圣养、朱德繁在下青洞村边分别击毙迳头联防队朱如平、朱玉城,敌人被吓得丢尸撤退。为了粉碎敌人的四面封锁,民兵林云、朱先浓、朱文笔冒着生命危险挑运食盐等物资到青竹,从而解决了游击队和青竹人民的食盐等问题。同年7月,下青洞民兵朱永图、陈荣蕃替游击队送信,被东坑联防队扣押杀害。

  同年8月15日,敌正规军一个团从新丰遥田经斜子向青洞偷袭,基干民兵仓促投入战斗,普通民兵掩护老人妇幼撤出村子转移入山。此次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和事前无准备,敌人攻占上、下青洞,大肆烧杀抢劫,生活用具能带走的被劫走,不能带走的(包括农具)全部被毁,来不及撤出的老人妇女遭到毒打或轮奸,朱德欣、朱宝慈、朱宝航、朱彰第等民兵牺牲,青竹遭受到惨重损失。青竹地下支部和农会在总结了8月15日反“扫荡”、反“围剿”教训以后,组织人民行动起来,到深山挖洞搭寮,把粮食物资转移隐藏,实行坚壁清野;老少动员削竹尖,在各条通道、山坡路旁布下竹桩阵和地雷阵、装上撞笃炮(暗炮),做好备战的各项工作。同年8月30日,敌人将迳头、烟岭、水头等地的联防队纠集起来,加上敌军一部共1000多人,分别从迳头、水头各路向青竹“围剿”“扫荡”。由于这次打有准备之仗,当发现敌人进攻时,人员、物资、牲畜全部撤上山,运用“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和“坚壁清野”的战术对付敌人。结果,敌人摸进了青竹,人和物都不见影踪,十分惊慌。此时,布置在各山头的民兵立即鸣锣放枪,喊杀声此起彼伏,好像把敌人四面包围似的。敌摸不清我方的情况,只好乱放枪仓皇撤退。敌撤退时,陷入竹桩阵和地雷阵,到处挨炸,敌抱头鼠窜,溃不成军,争先恐后撤退。从此,敌人再也不敢到青竹地区来“围剿”“扫荡”了。

  到了1949年春,北一支主力团、司令部搬到青竹和荆竹园村来,青竹又输送了钟汝伦、朱德灼等一批青年参加北一支队,其余民兵虽然没有直接参加部队,但也和部队紧密配合,一直并肩战斗到佛冈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