迳头王丆村是解放战争游击区,南与甲名村一山之隔,北与菜洞相连,佛冈解放前是游击队、武工队活动的依靠据点,甲名一王丆一菜洞形成一条游击武装斗争的活动线,是游击队活动不可分割的连带线据点。王丆和甲名、菜洞一起,对支援解放战争作出过重大的贡献。1993年3月19日,清远市人民政府批准该村为解放战争游击区。

  一、建立党的组织和游击活动据点

  建立中共地下组织。1939年,中共佛冈二区领导朱继良到该村宣传抗日救亡,宣传马列主义,宣传发动农民起来闹革命的道理,发动群众办起夜校、妇女识字班,并建立起一支40多人的青年抗日先锋队,队长郑剑寒,副队长郑国繁。经过一段时间培养考察吸收了郑剑寒参加中国共产党。1947年冬,在郑公侠、郑健英、郑国柳入党后建立起王厂党小组,由郑公侠任党小组长。不久又吸收郑霭仪、郑锡泉两位同志入党。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发动群众建立起农会、民兵、交通联络站等革命群众组织,带领群众开展“二五”减租减息、反三征、筹粮献物支援游击队,并做好迎接解放大军的南下支前工作。

  建立和巩固游击据点。1939年,中共佛冈二区领导朱继良到该村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把王丆建设成为根据地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1947 年冬,由钟明率领的武工队进驻王厂后,得到郑公侠、郑健英等革命青年的热烈欢迎与大力支持。1948年初夏,佛冈义勇大队大队长李适存率部队来到王丆,考察王厂的群众基础,认定王厂村为游击队活动据点。从此,李适存大队长经常带领范添小队等游击部队进驻王厂村,以王厂村为立足点拓展其他活动地区。

  二、建立农会、民兵、交通联络点等组织,配合游击队开展武装斗争

  建立农会组织。1947年冬,在村党小组的领导下,该村建立农会组织,郑国柳任主任,农会骨干有郑大日、郑大章、郑志华、郑中草、郑锡泉等。1948年3-4月,农会带领农民开展“二五”减租减息,减去郑大秋、郑国钊、郑国锐、郑姿、郑大富等贫苦农民的租谷600多公斤,废除1000多元(旧币)的高利贷,并烧毁了一些债务契约。农会还制订了一些条款,如废除田酒、田鸡、田肉惯例,田主不得随意转租或升租,天灾减收必须减租等,还开展筹粮献物支援游击队。农会自建立之日起一直坚持到佛冈解放。

  建立民兵组织。1947年11月,在村党小组的领导下建立民兵小组,组长由郑国柳担任,民兵有郑大田、郑国木、郑中草、郑国信、郑中活等20多人枪。民兵小组建立后,协助农会开展“二五”减租减息,为巩固据点、防范敌特进犯、维持社会治安做了许多工作。民兵还配合游击队、武工队开展武装斗争以及护送游击队领导转点,曾先后护送李适存到菜洞、青竹和新丰遥田。1949年5月30日,该村民兵配合北一支队主力团在挂牌径打伏击,在村背后山担任阻击烟岭方面之敌。在军民互相配合下,取得挂牌径歼敌一个整营的重大胜利。当年6月初,该村民兵郑志光、郑大章等配合武工队在烟岭深坑河堤设伏,活捉国民党白石乡的反动乡长谢爵三。建立地下交通联络站。1947年,游击队在该村建立交通联络站,负责交通联络站工作的是郑大秋,同年底郑大秋参加游击队后,转由郑国拈、郑国光负责。交通站通过迳头乡乡长郑剑寒、保长郑国繁和在国民党联防队当兵的郑恩赐、郑中山等搜集敌特情报,在整个解放战争时期为游击队、武工队提供许多准确可靠的情报。例如,交通站提供情报活捉白石乡反动乡长谢爵三,处决杀害3名游击队员的反动分子郑大池,截获范烈光联防队押运上缴国民党佛冈县政府的稻谷1500公斤。

  三、建立支持革命的“两面政权”

  1939年,乡绅郑剑寒由中共佛冈二区领导介绍入党(曾一度退党)。1945 年朱继良因要参加邬强部队,辞去迳头乡乡长职务,动员郑剑寒接任乡长。郑剑寒接任乡长职务后,即委任该村郑国繁出任王丆村的保长。这一乡一保均是“白皮红心”的“两面政权”,为支援游击队开展武装斗争发挥特殊的作用,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乡、保长暗中支持农会开展减租减息,郑剑寒还带头减租减息,免去一切旧债,烧毁契约,并先后3次带头捐出700多公斤粮食支援游击队。同时,乡、保长带头动员亲人参加共产党和游击队,郑剑寒鼓励其胞弟郑公侠参加共产党和游击队,保长郑国繁亦支持其胞弟郑健英加入共产党和参加游击队。乡、保长的家庭成了堡垒户,游击队、武工队的领导如李适存、钟明等率领部队进驻王厂村时,都是住到乡、保长家,地下交通站有许多情报是由乡、保长提供的。特别是1949年5月做国民党迳头联防大队的策反工作,郑剑寒起到了穿针引线的重要作用。他把联防大队长郑国庚、副大队长何非非带到王厂村自己家里与北一支二团团长陈培兴和佛冈人民义勇大队大队长李适存谈判,促使郑、何两人起义投诚,使迳头地区较早地获得和平解放。

  四、发动群众参军参战支援解放战争

  发动青年参军参战。1947年冬,郑公侠、郑健英、郑大招等参加新佛边赖景勋、李奀游击部队。不久他们又回到村来发动民兵、青年群众开展武装斗争,成立在佛冈人民义勇大队统一指挥下的武工队,由郑公侠任队长,钟明任副队长,王丆村参加武工队的队员有郑锦河、郑钊、郑中提、郑国家、郑国光、郑大果、郑春林等。1948-1949年,先后又有郑大灼、郑嗣炎、郑仁礼、郑国图、郑大田、郑中草等参加游击队,解放战争时期,全村共发动20多位青年参加游击队。

  积极配合游击队、武工队作战。1939年冬,该村的青年抗日先锋队配合地方抗日自卫大队,在大陂站、屋村背山阻击日军,击伤日军1名,击毙军马1匹,为群众转移赢得了时间。1948年5月,国民党反动派来该村“扫荡”,烧毁民房30多间,一些贵重物品被劫,抢去粮食及“三鸟”、牲畜一批,使全村遭受严重损失。同年,该村民兵配合武工队活捉白石乡谢爵三和杀害3位游击队员的反动分子郑大池。1949年5月30日北一支主力团在挂牌径打伏击,该村出动数十名青年民兵配合佛冈游击队在村背后担任阻击,击退100多名由烟岭方面来增援之敌,确保挂牌径伏击战取得了歼敌正规军一个整营的辉煌胜利。在整个解放战争期间,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王厂村有郑大郑、郑嗣炎、郑仁礼、郑国图光荣地献出了生命。

  筹粮献物支援游击队和武工队。1947年至1948年上半年,李适存带领部队进驻该村,群众筹粮捐献粮食1500多公斤;郑公侠、钟明率武工队常驻该村,群众捐献粮食不少,特别是到了1949年5月以后,迳头地区获得全面解放,有时大部队来常驻,为解决部队的给养,该村捐出粮食5000多公斤。整个解放战争时期,群众捐出粮食超过1.5万多公斤,例如为支援北一支队打好挂牌歼灭战,在几个钟头内捐出大米足够400-500名游击战士装满米袋出发。在整个解放战争期间,为支援游击队开展武装斗争,王丆村一共献出了七九步枪21支、机枪1挺、子弹数千发给游击队和武工队;捐献出食盐、生活用品、医药物品一大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