迳头甲名村是解放战争游击区,位于迳头圩东面,村内有鸭麻坑、云岭、高岗、云丰4个老区村。甲名村东南面是高大的狮子岭、苦茶山、独山王等山脉延伸的群山,西北面是西坑山。早在大革命时期,该村进步青年朱应熊等回村宣传反帝反封建和马列主义,组建农会;抗日战争时期建立中共组织,解放战争时期武装斗争十分活跃,成为佛冈二区党的政治活动中心和武装斗争据点之一,对革命作出过重要贡献。1993年3月,清远市人民政府批准该村为解放战争游击区。

  一、建立中共组织,开展各种革命活动

  1926 年,该村进步青年朱应熊等回到村中宣传反帝反封建和传播马列主义,发动农民组织农会一犁头会,为后来人民的觉醒发展建立党的组织奠定了思想基础。

  1939年1月,该村进步青年朱继良经胡占丰、林栋材介绍入党。同年3月,中共佛冈二区支部成员朱继良任组织委员。同时期,朱继良介绍本村朱如森入党,随即成立甲名党小组,朱继良兼任小组长。

  1945年,党小组吸收本村进步青年朱明义、朱明泉、朱玉剑、朱玉笑、朱文敏等入党后,即成立中共迳头乡支部,朱如森任支部书记。

  1946 年,中共迳头乡支部又在该村发展朱文并入党。1947年冬,由留在村坚持工作的朱文敏任党支部书记。1947-1949年,该村大部分党员和许多进步青年都参加地方游击队,不少同志在部队入党。在整个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该村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开办夜校、组织抗日武装、成立农会、开展“二五”减租、发动青年参军参战、发动群众支援掩护游击队和做好迎军支前工作。

  二、组建农会、青年福利社和民兵组织

  建立农会和青年福利社。1926年,朱应熊回到该村通过反帝反封建的宣传、传播马列主义后,就发动本村和湖洋仓前等附近村庄建立农民协会一犁头会,开展互帮互耕,废除田主对佃户一些不合理规条。1939年冬,党又领导农民建立农会,发动开展“二五”减租减息活动。到了1942年党宣布停止活动,农会亦随着停止活动。1944年冬,党组织恢复活动后,党领导成立青年福利社(农会性质)。福利社带领农民互助互耕、造桥修路修水利工作,并在党的领导下开展“二五”减租的活动。田主朱墨缘对“二五”减租不服,收买二流子抢割佃户稻谷,福利社派员前往交涉,要其向佃户赔偿损失,朱墨缘只好乖乖地清退出350斤稻谷给佃户。从这以后,田主都不敢对佃户乱加租了。到了1949年6月,佛冈二区基本上获得解放,乡以下各级人民政权相继建立,乡农会颁布的“二五”减租制度得到大张旗鼓地贯彻执行。

  建立民兵武装,协助党在农村开展各项工作。1939年,佛冈二区建立以李泽民(中共党员)为大队长的抗日武装自卫大队,该村即成立抗日自卫小队,朱明义任小队长,隶属大队领导。不久,自卫小队和自卫大队全部加入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参与开展抗日宣传和武装斗争。1940年春,日军进犯粤北受阻而南逃退到该区时,区抗日自卫小队在大脑顶(山名)用台炮和排枪进行袭击敌人,因敌众我寡,自卫小队结束战斗后撤退。

  1944年冬,在中共地下组织的领导下,该村成立护耕会(队),正、副会长由朱文考、朱圣简担任。护耕会的任务是:白天保护生产,夜晚巡逻放哨,维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并协助福利社开展工作,实际担负起民兵的工作任务。

  解放战争时期,该村的护耕队成立民兵组织,游击队、武工队进驻该村时,他们协助放哨、探听情报,帮助部队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当时北一支主力团取得挂牌径伏击战的胜利,回到该村开庆功总结表彰会,他们发动群众杀猪慰劳部队,为革命作出贡献。

  三、建立支持革命的“两面政权”

  1944年春,经中共地下组织的批准,由该村朱继良出任国民党迳头乡乡长,这是一个典型的“白皮红心”的“两面政权”。朱继良做好统战工作,动员村中知名绅士朱公甫、朱士针、朱文考、朱圣简、朱光前先后任正、副保长,朱光前后来还接任朱继良的乡长职务。这些人在党的统战工作的团结教育下,支持农会、民兵开展工作。在解放战争时期,他们暗中为革命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他们用祖偿的钱买3挺机枪、20多支长短枪,支持本村朱如森、朱明义等20多位进步青年携枪参加游击队-佛冈人民抗征救命大队。朱继良曾多次在朱公甫、朱七针家隐蔽,患病时还得到朱公甫的医治和照料。朱七的家还是游击队的交通联络站。朱圣简、朱光前亦掩护过党的中层干部李适存、郑江萍以及武工队同志。1945年春夏间,佛冈地下党负责人谢裕德在烟岭前所被捕,朱光前以乡长身份把谢裕德保释出来,还动员高岗村把1挺勃朗宁机枪捐献给游击队。

  四、动员青年参军参战,支持游击武装斗争

  动员青年参军参战。1945年春,东纵北江支队北上英佛边开辟根据地时,中共佛冈二区领导朱继良、李先士率领佛冈二区部分党员和进步青年共数十人参加北江支队,其中该村有朱永宽、朱继保、朱彩欲等近10名青年编入北一支独立第一大队,朱继良为指导员,李先士任副大队长。1947年夏秋间,该村朱如森、朱明义、朱玉剑、朱金才等党员和进步青年20多人携枪参加游击队,中共滃江地工委当即批转成立佛冈人民抗征救命大队。到了1949年5月,该村朱寿巷等一批青年从国民党联防队中带机枪 1挺、步枪10余支参加游击队,佛冈游击队此时已编为北一支独立第五大队,分为金星连和火星连,火星连的核心骨干由甲名村党员组成,全连100多人,绝大部分是甲名村党员和进步青年。1945-1949年,该村共输送50多人参加中共地下组织领导的游击部队,为支援解放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支援游击战争。1947年该村革命青年举旗起义,到公开成立佛冈人民抗征救命大队提供物质粮食1000多公斤。1948年李适存、朱兆熊等经常带游击队、武工队进驻该村,他们为部队提供的粮食有500多公斤;1948年5-6月,北一支主力团和佛冈游击队在挂牌伏击战胜利,回到该村召开总结庆功会,该村提供粮食3000多公斤,同年支持成立独五大队和组建火星连,亦提供了一批粮食。为支援游击队开展武装斗争,该村提供机枪3挺、步枪30余支以及弹药一批。为了夺取革命的胜利,该村朱永居、朱玉碗、朱如后等青年献出了宝贵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