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岗新街村高榜、丆(hǎn,同“厂”)下两村是解放战争游击区。两村西是观音山主峰,北是群山,东与抗日革命根据地区瓦屋场村相隔,南与抗日革命老区高镇村相隔一小河。佛冈解放前,两村农户靠租耕别村地主土地和做些小生意过活。抗日战争后期,该村个别先进分子秘密参加中共地下组织领导的地下交通站工作。解放战争时期,中共滃江地工委领导的英佛民主先锋大队到佛冈观音山地区活动,领导当地人民建立统战委员会、农会,组织人民武装队伍,开展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在统战委员会和农会的领导下,开展减租减息反封锁等革命活动,为人民解放事业作出贡献。1993年3月19日,清远市人民政府批准高榜、丆下两村为解放战争时期游击区。

  一、中共组织领导群众开展革命斗争

  1945年春到1946年,中共英德鱼湾地下组织的党员李拔才、钟恩树等到佛冈观音山区活动。1947年秋,中共滃江地委、粤赣先遣支队领导的英佛民主先锋大队到佛冈观音山地区开展革命活动,由中共党员李拔才、李先士、胡占丰、王坤、李汉槎、李恒、黄醒华、叶铭辉等率领前来。1948年春至1949年,中共佛冈县委书记刘少中率领由中共党员李公安为中队长的华山中队在观音山地区活动。华山中队由党员李汉兴任小队长的小队常驻观音山地区活动。

  二、建立民兵及农会组织,开展各项活动

  1945年初,该村罗先基接受中共鱼湾地下党员李拔才、钟恩树交给的任务,负责高镇地下交通站工作,收集三江、高岗、烟岭、石角等地国民党县、区、乡各级政府及国民党军队活动的情况,协助筹集粮食,供应东江纵队、北江支队北上粤北开展抗日武装斗争。

  1946年,罗先基与李拔才保持联系,常把烟岭的李日华、范烈光联防队及国民党军队的情报提供给李拔才。

  1947年8月,英佛民主先锋大队长李拔才率领大队到观音山区的高镇、观山坑等村发动群众组织观音乡农会,农会主任李宗彭,副主任李里肾、李功哲、罗耀腾、李果,农会会员有罗先陆、罗泽荫、罗泽长、罗先桂、李平(女)等七八户。在统战委员会、乡农会的领导下,开展筹集枪、弹、粮食供应英佛民主先锋大队。秋收后,实行“二五”减租减息,减去地租2000多公斤稻谷。1947年冬至1948年下半年,该村民兵配合部队开展反封锁和反“进剿”斗争,积极筹措粮食、药物和食盐供给部队,为取得反封锁和反“进剿”斗争胜利、保卫观音山革命根据地、发展革命力量作出努力。

  1947年8月,英佛民主先锋大队在观音山区各村发动群众组织民兵中队,中队长李宗胜,参加民兵的有罗泽夫、罗泽东、罗泽荫、李平(女)等七八人。民兵中队积极筹集粮食、药品供应部队和伤病员。

  1949年6月,观音山地区基本解放,乡村人民政府成立。同年7月,该两村民兵参加攻打国民党反动派军队、联防队战斗。9月,该两村民兵在乡、村人民政府领导下积极投入筹备粮草、架桥、修路等支前工作。

  三、建立民主政权一统战委员会领导群众开展革命斗争

  1947年8月,中共滃江地工委、粤赣先遣支队领导的英佛民主先锋大队在观音山地区高镇村召开观音山地区(又称观音乡)群众代表会。参加代表会的代表有李慰观、李国祥、李宗彭、李宗如、李宗拥、李理文、李承荫、罗耀腾、罗先基、罗辉山、罗显堂、刘纯辉等。代表会后,成立观音山地区统战委员会,李慰观为主任,李宗彭、罗辉胜为副主任,罗先基为财粮委员,李国祥、李宗拥、李理文、罗耀山、罗显堂、刘纯祥为委员。统战委员会发动各村青年、农民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组织农会实行减租减息,改善农民生活,维持社会治安,筹粮供应部队和救济贫困农民,发动各村捐献公、私枪支供应部队和民兵。

  四、发动参军参战,支援部队为解放事业作贡献

  1947年9月,该村农会民兵筹粮1700多公斤、捐献长短枪6支支援英佛民主先锋大队。1947年冬至1948年下半年,在反封锁、反"进剿"期间,村农会民兵筹措3000多公斤谷供应部队和高镇观山坑等村群众。同期,购买食盐200多公斤供给部队和高镇观山坑等村群众,多次购买药品给在观音山隐蔽的中共佛冈县委书记刘少中、英佛民主先锋大队中队长王坤、小队长李启恭等治伤,使他们早日康复,重新投入战斗。

  1949年9月,村农会民兵在乡村人民政府领导下,筹集稻谷500公斤、马草 300公斤,架起新街和赤泥陂的水面桥,修好新街至挂牌径山路,为支援南下大军解放广东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