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炮传奇故事
抢花炮是上岳村传统习俗,每年正月十七举行这活动。花炮用竹篾扎成,附上铁环,上面缀上各种颜色花边及“公仔”人物,故称“花炮”。花炮上方呈半圆形,下方为长形,高约3米,下端有一块70 毫米x100毫米的小镜屏,镜中镶有神像,写上炮的名称。
花炮设有40个,分别代表不同的神灵和意义,其中头炮、二炮、二十四炮、尾炮为大炮,其余均为小炮。头炮代表洪圣大王,二炮代表墨水龙,二十四炮代表寿星,尾炮代表紫微大帝。当主持人点燃地墩上的导火索,引爆后铁环射上半空,当铁环跌落时,村民争相拾抢,抢到花炮者获得奖品。随后,全村群众敲锣打鼓迎回花炮,放置村里祠堂供奉,逢农历十五日,村民都前来烧香拜祭,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抢花炮的习俗已有300多年,花炮的故事层出不穷,其中二十四炮的故事最为神奇。相传清乾隆年间(1736-1795)的某年,元兴厂(今七页车村)的兄弟俩拾得二十四炮,是年兄弟俩皆喜结良缘,并俱生男丁,六畜兴旺,五谷丰登,事事如意。
有一年,二十四炮被车步村一徐姓村民抢得,当年该村发生牛瘟,村民抬着二十四炮到得病的牛栏门口驱邪,病牛立愈。
又有一年,横围村村民抢得二十四炮,放置村里朴山朱公祠供奉。某夜,一群小孩在祠堂内游戏至深夜,忽见一白须公,鹤发童颜,手拄拐杖,笑容可恭,疾步如风来到孩子们面前,关切地说:“细路仔(小孩),夜深人静,该回家睡觉,明早还要返学(上学)呢。”语毕,如风消逝。孩子们听后便回家睡觉。其故事至今仍流传。
1925年,秧坎咀村抢得二十四炮,是年上岳村与联乡姓氏发生械斗,联乡人进攻上岳,放火烧毁部分村庄,该村成为一片火海,唯独安放二十四炮的房屋怎么也烧不着。传说联乡一莽汉十分恼火,认为二十四炮在作怪,便把其扔进水塘。回家后,那莽汉一家全得怪病,于是到处求医,吃药方才见好转。后经人指点,猜疑是二十四炮作怪,那莽汉慌忙跑去水塘将二十四炮的炮屏捞起,安放回原处,并烧香烛,叩头跪拜,祈求保佑,其家人方平安病愈。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二十四炮的传奇故事在当地传开,日军也有所闻,误以为上岳村有二十四门火炮,一发炮弹二十四响。曾有一小队日军路经上岳村旁,唯恐遭受袭击,不敢进村侵扰,慌忙离去。
上岳村二十四炮的传奇故事在当地广泛流传,因此上岳人民把二十四炮奉为神灵。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