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竹地处从化、新丰、佛冈三县的交界处,纵横数十里,四面有狗仔脑、苦茶山、独王山等大山环抱,山高林密,形成天然屏障,只有几条羊肠小道与外界相通。青竹包括上青洞、下青洞、中洞、荆竹园、芹菜塘、水尾6个自然村,新中国成立前有近300户,1100多人。

  这里森林资源丰富,人民勤劳俭朴。但是,在旧社会广大农民饱受地主的盘剥,生活处于饥寒交迫、水深火热之中。党在这里播下革命种子以后,农民组织起来,成立农会,建立民兵组织和乡人民政权,开展减租减息、反“三征”和土地改革等运动,革命烈火越烧越旺,成为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战斗堡垒和红色根据地。1957年12月,经韶关专员公署批准,青竹为抗日游击老区。

  一、组织起来建立革命武装

  1943年,中共佛冈地下党组织派朱继良以探访叔侄和学生的名义,多次到青竹广交朋友,在青年农民中宣传革命道理,并把各村进步青年组织起来,开展

  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同年11月,建立一支革命武装一-抗日义勇队,有朱德思、朱宝泉、朱德抱、朱彰恩等33名青年农民参加。朱德思、朱宝泉分别为正、副队长,有长短枪18支和弹药一批。抗日义勇队组织起来以后,带领广大农民发展生产,以实际行动支持抗日战争和防止日军侵扰。1944年上半年,为了解决农民无粮度荒的困难,抗日义勇队把村中富裕户和祖尝的粮食全部封锁,不准外运。富户罗淑英把粮食偷偷运往外村放高利贷,被义勇队发现后,全部拦截回来,以低息贷给该村的缺粮农民。

  1945年春,国民党佛冈县府派朱杰才回青竹组织抗日自卫队,企图以武装防共。我党即利用这一合法的地位,团结广大青年,把抗日义勇队全部编入抗日自卫队,并由朱德思出任自卫队队长,使抗日自卫队成为由我党控制的革命队伍。

  1945年春,邬强、李东明率东江纵队北江支队北上英东开辟根据地。中共佛冈二区委选送朱宝泉、朱德抱、朱彰奇、朱德思、朱永利、朱永掌、朱彰锡、朱永灼、朱沛厚等义勇队员参加了东江纵队北江支队。

  1946年6月,东江纵队北撤,许多不能随队伍北撤的同志复员回家。青竹地区的队员复员回来后,加入义勇队。义勇队进行充实、调整后,由朱德抱任队长,朱德思任政治指导员。同年下半年,国民党发动内战,我党决定恢复武装斗争,朱继良、李厚等率部到青竹活动。1947年秋,李适存、朱继良率迳头甲名村朱如森起义队伍来到青竹,义勇队大部分队员与起义队伍合并整编为佛冈人民抗征救命大队。同年11一12月,朱如森顶不住宗族的压力,把起义时拖出来的两挺机枪交回甲名村,致使抗征救命大队被迫解散。年底,上级派刘少中同志来佛冈主持党的工作,经过整顿,以原青竹义勇队为核心,重新组织起佛冈人民义勇队,刘少中任政委,李适存任大队长,朱继良任政训室主任。

  1948年底,青竹各村都有农会和民兵组织,并召开了青竹农会、民兵大会,成立青竹农会和民兵中队。大会选举钟福田为农会主任,朱兆熊为副主任;朱永展为基干民兵中队长,钟宝猛、朱圣练为中队副队长。贫苦农民基本上都参加了农会。基干民兵有70多人,普通民兵有330多人,有枪支40多支,以及鸟枪、土炮等武器。

  同年六七月间,为了巩固老区、扩大新区,经上级批准成立青潭联村(除原青竹地区的自然村外,还扩大到上潭洞、下潭洞、龟咀、石鼓坳、长坑等村)总农会,选举钟国院为农会主任,朱德思为政治指导员。10月,成立青潭乡人民政府,建立起佛冈第一个乡人民政权。朱德思任乡长,钟国院、叶宗石任副乡长。

  二、惩恶锄奸废债分田

  1944年,在地下党的领导下,义勇队对国民党的保甲基层组织进行分化瓦解,秘密发动群众改选撤换思想比较反动的保长钟汝门、陈必信,改由我地下党员朱德思和党的同情者朱景松、陈必思等任保长。1946年以后青竹地区保甲制度被取消了。

  1945年,国民党县府职员钟汝旁勾结国民党反动军队对青竹地区进行“围剿”“扫荡”,义勇队弄清情况后,把钟汝旁抓起来,对他进行罚款具保才予释放。1946年,反革命分子朱德灶向国民党告密游击队在青竹地区活动的情况,义勇队随后把他处决了,此举大大地震慑了敌人,鼓舞了群众。

  1946年7月,佛冈游击队、青竹义勇队、民兵等武装队伍,联合新丰遥田赖景勋游击队夜袭遥田乡公所和联防队,俘乡长兼联防中队长潘美华、陈教官,副乡长以下官兵46人,缴获长短枪38支,并把乡长潘美华和陈教官就地处决。

  1947年秋冬,中共佛冈县委贯彻滃江地工委制定的“放手发动群众”方针,开展反“三征”,实行“破仓分粮,救济废债”,在老区实行土地改革,分田分地,青竹各村进行了“二五”减租减息运动。恶霸陈必信公开抵制和破坏,我党就把他公开处决了,保证减租减息运动顺利进行。

  经过几个月的宣传发动,1948年5月开展“停租废债”和分田分地运动,彻底摧毁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分到了土地。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后,生产情绪高涨,农业获得丰收,为游击队的发展壮大创造了物质条件。

  三、粉碎围剿夺取胜利

  自从1946年,我党在青竹地区进行革命活动,建立革命武装,创建革命根据地后,敌人视青竹为眼中钉、肉中刺,对青竹地区实行经济“封锁”和军事“围剿”。青竹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发扬英勇顽强、艰苦奋斗的精神,为保卫革命根据地做出了贡献。

  1945年下半年,北江支队黎棠勋、廖行、许实带部队到青竹地区活动,受到国民党反动派军队的“围剿”。青竹地区的义勇队、民兵紧密配合北江支队的战士,粉碎了敌人的第一次“围剿”。

  1948年4月8日,国民党军一个连由水头潭洞窜入荆竹园。青竹的基干民兵和佛冈人民义勇大队以及新丰遥田赖景勋大队在狗仔脑与敌军展开激战,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迫使敌人向新丰方向撤逃。
敌人在青竹通往迳头的必经之地湖洋村,利用联防队进行日夜放哨,实行经济封锁。为了彻底拔掉敌人这个据点,同年6月5日,青竹民兵配合佛冈人民义勇大队和其他兄弟部队,对湖洋据点兵分两路进行包围和袭击,狠狠地打击了敌人。

  6月6日,迳头、大陂的联防队在朱公哲、郑国庚、朱如铮等的指挥下,疯狂向青竹反扑。下青洞民兵朱彰体发现敌人尖兵,迅速鸣锣报警。民兵和部队一同奋起反击,击毙迳头联防队员两名,敌人慌忙逃窜。

  8月15日,敌正规军一个团从新丰遥田向青竹偷袭。基干民兵仓促投入战斗,普通民兵掩护老人妇幼孺出村子转移入山。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和事前无准备,敌人攻占上、下青洞,大肆烧杀抢劫,能带走的生活用品全部被劫掠,不能带走的(包括农具)全部被毁,来不及撤出的老人妇孺,则遭到毒打或轮奸。民兵朱德欣、朱宝慈、朱圣模、朱宝航、朱彰体等5人惨遭杀害。

  青竹地下党支部总结了前几次反“扫荡”和反“围剿”的经验教训,号召青竹人民到深山挖洞搭寮,把粮食物资转移隐藏,实行坚壁清野。动员全体老少削竹尖,在各条通道、山上山坡路旁布下竹尖桩、埋设地雷、装上撞笃炮(暗炮),准备迎击敌人的再次进犯。

  8月30日,迳头、烟岭、水头等地的联防队纠集在一起,加上敌正规军一部1000多人,分别从迳头、水头几路向青竹“围剿”“扫荡”。由于有所准备,当发现敌人来犯时,我方人员、物资、牲畜全部撤上山。敌人进入青竹后,布置在各山头的民兵,立即鸣锣放枪,喊杀声此起彼伏,陷敌人于四面包围之中,敌人摸不清我方的情况,只好乱放枪,仓皇撤逃。此后,敌人再也不敢到青竹地区来“围剿”“扫荡”了。

  1949年春,北一支主力团、司令部搬迁到青竹的荆竹园村,青竹人民和北一支主力团、司令部领导并肩战斗,直至佛冈全境解放。

  (本文由中共佛冈县委党史研究室根据历史资料编写)